近来,市场关于一行三会合并、构建超级金融监管机构的呼声高涨。
在今天的财经年会上,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明确指出,分业监管造成监管混乱。“中国股市震荡反映出市场监管机制的缺陷,监管层不能实行统一监管不利于对市场风险检测,处置风险时难以拿出有效正确措施。”
吴晓灵提到:
目前监管机构把自己管的机构、自己管的行业视为自己的地盘,因而对于管辖的机构想做别的业务往往采取鼓励态度,但当别的机构想做自己管辖范围业务时,就有各种各样的阻挡,所以市场非常痛苦,开展一项业务需要拜访好几个部门,长时间不能决策,这也是大家想把一行三会合并起来的原因。
此外,金融市场已经出现混业发展的趋势,这也是业界呼吁混业监管的原因之一。社科院前副院长李扬在财经年会上提出,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已高度综合经营,机构层面混业大规模存在,信贷、理财产品混业也很多。
“在金融产品已经实现混业的背景下,监管架构一定要跟上。”李扬说。
但合并一行三会就能解决问题吗?
吴晓灵强调,目前的种种矛盾并不是简单合并金融监管机构就能解决的。“我们要在金融产品的本质上达成统一的认识,要突破监管方面的地盘意识,真正的实行功能监管。”
北京大学金融系主任宋敏也一阵见血地提到,“三大监管机构现有的功能都没有做好,自身也存在问题,合并起来这些问题就能解决了吗?”
他认为,仅仅形式上的合并并不会带来很好的效果,管理层要有一致共同的监管理念。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高西庆则明确反对合并,“以我们目前的公共治理系统,出的问题比能够解决的问题多很多。超级监管系统的出现可能会让市场无所适从。”
有学者亦表示,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是两回事,应当保持适当的距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巡视员魏加宁说,当初银监会从央行分离就是出于这个考虑,如果合并在一起,容易引起“同步震荡”:
当宏观经济需要放松银根的时候,监管也会同步放松,当经济过热需要紧缩银根的时候,监管也相应紧缩。监管的力度直接影响货币乘数,如果基础货币放松,货币乘数也放大,那么很容易造成过度调节,这个尺度不好把握。总体来说货币政策应该是灵活的,而监管者应该不应轻易改变。
即使一行三会合并在理论上可行,实际推行恐怕也会面临巨大的阻力。
魏加宁提到,早在2004年调研过程中就发现,监管体系最大的风险就是一边推行混业经营,一边坚持分业监管。
“我们问专家,专家们都表示三会应合并,但是问监管的官员,几乎都反对。” 魏加宁说。
目前来看,不少学者提到的一个方案是在一行三会之上成立一个金融监管决策委员会,或者由一个强有力的协调人进行统筹。
魏加宁称,这个委员会的委员可以来自一行三会,也可以涵盖行业协会以及专家学者,而且决策要透明、要有问责机制。在纵向上,要分层监管。另外,央行和金融监管都要有独立性。
作为前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呼吁确立央行在金融业监管中的主导地位以维护金融稳定。
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的功能决定了必须以中央银行为主体构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为有效活结金融危机要统一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的监管,并加强对金融基础设施的监管和组织实施金融业综合统计。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李剑阁李剑阁也认为,现行的监管理念和体制制约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也制约了金融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不太适应金融综合化经营要求和货币金融国际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要求,因此,下一轮金融监管框架的改革应该建立以央行为核心的审慎监管的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