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绿地、水城、公路和谐共存,成为城市一景 黄光荧 摄
漫步桂中水城,波光粼粼,微风徐徐,市民无不感叹生活越来越美好,城市越来越有现代气息。由于坚持“科学规划、建新改旧、西进北扩、突出特色、完善功能”城市发展思路,“十二五”期间,我市的“城市模样”从“矮穷矬”变成了“高富帅”,这是城市的蝶变之路,也是市民的幸福之路。
坚持不懈实现“大城市”理想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看来宾的城市变化,要熟知“富规划,穷建设”理念。“十二五”期间,我市坚持这一理念,在人、财、力方面对规划给予倾斜。5年过去了,“富规划”给来宾未来描绘着科学蓝图,“穷建设”不断积累这城市的量变元素。
2011年至今,来宾市共编制完成5个县域体系规划、24个乡镇总体规划、4个乡镇控制性详细规划、2023个村庄规划。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38.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85.47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39.5%,主城区面积为35平方公里。
来宾城市框架迅速拉开,看得见的变化就有汽车多了,人气旺了,城北新区、城南新区、来宾高新区建设加速,旧城改造同步推进,桂中水城魅力初显,来宾高级中学、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市人民医院、来宾体育馆、大剧院、创业馆、图书馆等一大批公共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5年来,来宾市城建坚持“向空中发展”,一栋栋高楼像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一片片高层现代化花园式小区错落有致地布局在新城区。
目前,城区已建成封顶的20层以上高层建筑达260栋,在建40多栋,风格各异的办公写字楼36栋,成为城市的靓丽风景。高147米、49层的裕达中央城住宅楼一跃成为目前广西的第四高楼。
这是规划的完成,也是梦想的实现。5年来,从规划到实物,市民看在眼里,甜在心头,全体来宾人民“大城市”的理想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夯实基础带来舒适生活
来宾的城市建设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从基础设施建设开始的。
5年来,来宾市始终把夯实城市基础设施,作为提升城市人居环境的重点,从便民利民的角度建设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成效,给我们带来自豪感的是相继建成红水河二桥、三桥、四桥等30座城市桥梁以及70多条城市道路,28公里内环建成通车,城市交通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高标准城市路网。
在离城市中心稍远的地方,我市完成9座生活垃圾转运站和3个收集站建设,垃圾收集转运能力500吨/日;建成城东污水处理厂和凤凰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5万立方米,配套污水提升泵站1座。目前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污水处理率在80%以上。
夯实基础不单是路的问题,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切都在夯实。5年来,来宾市基础设施建设上教育不落后,商贸不落后,医疗不落后、文化体育不落后。
5年来,沃尔玛、南宁百货等大型知名商贸企业相继进驻,农贸市场、桂中小商品集聚区等专业市场日益热闹,与自治区同步迈入高铁时代……一批批城市符号聚集来宾,来宾令人瞩目瞭望,城市生活充满舒适和无限可能。
“十二五”期间,我市城市建设大步迈进,小城镇和村镇建设也取得了重大突破。驱车外出,我们会欣慰地看到,金秀县城民族风貌独特,忻城东门水街特色明显……
5 年来,全市组织实施沼气池、改水改厕、乡村少年宫、垃圾池建设及每个村配一台垃圾车等30多项惠民工程,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与市民差不多的文化、 计生、卫生、科技等服务;全市先后投入3.66亿元资金实施农村房屋外立面改造24659户,建设风貌改造示范村66个,实施综合整治型改造村屯189 个,建设特色文化型名村2个和特色旅游名村2个,过去落后的农村变成叫人向往的桃源。
桂中水城彰显生态魅力
深秋之夜,当音乐喷泉开始,游船从盘古公园出发,沿着旅游航线走完8公里的航程时,一路上桥梁、雕塑、商业街、浮雕壁画等景象灯光映衬夜景迷人。人在船中,船至景中,你若幸运还会与野鸭水鸟偶遇,叫人心爽。
“十二五”期间,为避免将城市建成“水泥森林”,来宾市着力打造山水园林宜居城市,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
5年来,来宾市不断推进桂中水城项目建设,城市有了水,也有了更多灵气。目前,该项目开工建设渠道50公里,已完成45公里,完成绿化面积220万平方米,23座桥梁建成通车,累计完成投资约18亿元。桂中水城的美让市民留连忘返,这张靓丽的名片享誉八桂。
与桂中水城相互生辉的是生态文章。5年来,来宾市深入实施“绿满八桂”和“大种树,种好树”工程。放眼来宾城,街道、庭院和公园处处身披绿装,城区“两纵两 横”四条主要街道四季绿意盎然,眺望高速公路两侧和红水河北岸,园林与高楼景观交错呈现,处处彰显生态宜居形态。2011年12月,来宾市获“广西园林城 市”“广西森林城市”荣誉称号,并于2013年启动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
五年的拼搏,五年的进取,来宾已蜕变为一座新兴现代城市,从旱城变成了一座美丽的水城,逐步形成一座富有浓郁地方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山水园林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