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专家顾问 唐学山
唐学山:尊敬的各位前辈,各位与会代表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千百年来,城市一直承载着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梦想和期盼。但是,承载梦想的同时也在时间的长河中经受了各种磨难,例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人口拥挤、生态失衡等等。我们的城市怎样才能实现新常态下的健康发展呢,是其真正成为经济增长的中心、生态和谐的热土、文化传承的家园,这些问题逐渐的引起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探讨。
2015年6月,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举行了第四届全球新城市峰会,自2013年以来,首次在亚洲召开,更是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重要的国家政要,讨论未来城市发展趋势和前景的方向。由此可见,新城市的建设是现今世界的大势所趋。
我国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新城市会议的号召,积极推进新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以新常态的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坚持城乡和谐,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实现新城市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第一,新城市主义理论。新城市主义的理论、思想内涵,新城市主义也可以译为新都市主义,这个思想形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主要针对城市郊区无序蔓延带来的众多问题。如原有城市空心化,完整的城市结构,城市文脉和人际关系被打破,人们的居住了离开了熟悉的环境,都市概念和都市感淡化以及过份的依赖汽车,造成严重的能源浪费,环境破坏等一系列的城市问题。从而提出了一种新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指导思想。
共分为都市主义郊区化、新都市主义、区域城市等四个阶段,这也是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到现在为止,人类在城市生活形态上所经历过的和正在经历的四个主要的阶段。
从我国目前城市发展的情况来看,主要中心大城市北上广深等已经进入郊区化的阶段。而中小城镇正处在都市华阶段,也就是城市发展的地域阶段,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形态还有一段比较长的发展距离。
因此,我国新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理应选择性的借鉴国外优秀发展案例,保留我国城市原有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从而建设出一批批具有独特魅力的新城市群。
第二,新城市发展的方向。第一点,传承历史文化,延续民族精神,大家都知道,全世界127个国家,现在已经建成445个孔子学院,为什么?为什么全世界这么多的孔子学院诞生呢,这说明我们中华民族5000年的优秀文化传统被各国认同。万物有所生,而独自守起根,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精神之根,一个城市的精神之根即所在之地的城市精神。
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城市精神,城市精神与城市的特色、风貌往往密切相关,相辅相成,老北京的大红城墙,琉璃瓦,老街胡同四合院,让人亲身体会到辉煌,大气,不拘一格。
苏州(楼盘)的粉墙绿瓦,小桥流水,典雅低调,杭州(楼盘)的钱塘潮涌,让人体会到弄潮精神与开创的情怀。今年不少城市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城市精神,深刻体会到只有注入文化内涵的城市精神,才会是丰满而坚实的城市形象。
因此,新城市的发展应以人为本,通过从传统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思想当中发现灵感,与现代生活特征相结合,构建具有地方特色和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使居民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凝聚力的城市。
中央提出五为一体建设美丽中国,前三条是共性的,后面一条文化建设具体的体现在对于历史文化传承和延续民族精神。
第二点,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住建部这些年来,遵照中央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2006年出台了新的风景名胜区条例,2007年出台了城市绿地设计规范,2013年9月16日新华社电,国务院首次新闻关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六条意见,最核心的一条,提出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必须起防洪泄洪增进地下水的作用。最近住建部提出了海棉城市的建设,最简单的一个比方,过去下雨花岗岩的广场很快把水排到沟里去,海棉城市的概念不是把水排走,而是就地消纳,让城市的自然降雨能够像海棉一样吸收。
从新城市主义规划设计实现的基本原则就可见一斑,尊重自然,构建完整的城市生态系统,尊重社会与人,建设人性化的生态社区,保持多样性,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资源的节约,实现城市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房地产行业,园林业,城市建设都遵循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现在人类活动促进了经济增长,新城市营造一种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要的环境,人情味十足,文化浓厚,互帮互助的群体,互有生机与活力。
第三,紧跟社会发展,建设智慧城市,从智能+互联+写的智慧化城市,是在已有数字城市的基础上,进一步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全新城市运营理念的结合,以更快更好的实现政府从管理到服务,其中包括了城市建设,房地产建设和园林绿化建设,新城市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运用全新的智慧方法,率先推进物联网及智能信息技术对城市各系统进行智慧化的改进。
总的来说,上面大家可以看到,新城市的发展方向三条:第一,传承历史文化,延续民族精神;第二,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第三,紧跟时代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智慧的房地产和城市园林绿化,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