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在深港两地分别举办。在这一持续两个多月的展览中,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风格各异的参展作品齐聚一堂,引起了舆论的关注。
双城双年展筹委会主席、香港建筑师学会前会长林云峰日前接受专访时表示,双年展的概念是十年前深圳方面首先提出,之后深圳方面与香港建筑师学会、香港规划师学会和香港设计师学会联合举办。此次展览已是第六届。
经过前五届的积淀,如今参展人中已不乏世界知名的建筑设计大师,为香港和内地的同行提供了最直接的面对面交流机会。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筹委会主席、香港建筑师学会前会长 林云峰
两地建筑设计师肩负“一带一路”建设使命
林云峰表示,改革开放后,香港许多建筑师和设计师得以经常赴内地与同行交流切磋,一同参与新时期的城市发展和建筑设计。2003年签订的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使内地在服务业开放方面给了香港非常专业的服务,香港方面在内地有着十分大的优惠准入空间。通过CEPA“互认”,十年来内地已有200余名建筑师成为他所在的香港建筑师学会会员,其中不乏在内地赫赫有名的人物。恰逢“一带一路”建设在全球范围内的瞩目,借着这个春风,香港和内地的建筑师和设计师能有更多机会参与国外的建筑设计。而“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就是为了回顾过往两地合作的成就,以及未雨绸缪来解决可能面临的问题而设立的。
在对角色的分配上,林云峰认为,香港和内地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应发挥各自长处,起到优化配置,才能打造最优秀的作品,在国际层面做出名堂。具体而言,香港的建筑设计师在国外参与工程的经验相对较多,不但拥有各国各地区的人脉,还拥有推行合约、工程施工和监督等经验;内地的建筑设计师有对外拓展的需求和学习的欲望,具备一定的奋斗活力和资金。双方一起“走出去”,沿线国家和地区一定会有兴趣邀请这样的“组合”参与当地的投资和建筑设计。
“希望此次展览能成为两地建筑设计界围绕‘一带一路’进军新征程的一个开端,而我们这些建筑师和设计师也会因为能够担当‘一带一路’建设的使命而感到自豪。”林云峰对此充满了期待。
内地废弃厂房机器可“再利用”成展品
主办方希望通过双城双年展,引导人们思考如何建设、怎样建设及为什么建设当代城市,并提倡参赛作品尽可能体现出对于建筑的重新利用和重新思考,体现出对城市设计的再想象,以达到重塑人们日常生活的目的。
在本次展出的香港作品中,林云峰最欣赏的作品是仅靠十余平方米的空间,却将各种生活资料安排得井井有条。在他看来,运用科技的力量,使住户在最大化地利用空间及保证基本生活品质之间找到平衡,充分展现了人类的智慧,正是这个作品的成功之处。
在选择最欣赏的内地作品时,林云峰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承办展览的地址本身——深圳蛇口原大成面粉厂。“深圳大成面粉厂是当地第一家中外合资原址,在这个场地做展览本就是十分难得的机会”。一些设计师将面粉厂圆桶的底驱连起来做成新造型,给他很深的印象,“旧建筑稍加改变就能产生很多新意”。
在林云峰看来,深圳有着得天独厚的“设计优势”,存在许多改革开放之初淘汰的工厂和机器,稍加改变即可“废物再利用”进行展览,给建筑设计界不少启发。同时,平民百姓通过展品接触到过往的变迁,将鼓励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城市的议题中来,关心和思考自己身边的城市。
建筑设计师不应忽略“施工监理”之责
林云峰表示,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两地建筑设计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相似的。以建筑细部问题为例,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跨多个学科领域,超出了一般的工程范畴。仅机电系统如何与建筑结构结合一项,就牵涉诸多材料力学和工程学的细分科目。虽然面临的问题十分繁琐,但他还是专门挑出一项做出提醒。
林云峰指出,建筑师和设计师除了要做好本职岗位的一些事务外,严格意义上说,还要扮演与法律相关的角色——施工监理。在市场化的条件下,施工监管对于一项已然白字黑字的商业建筑合同而言是必须的。对建筑的最终买家而言,严格的监理保证了建筑质量,从而保证了人身安全;对投资方和设计方而言,实时的监控规避了可能存在的工程风险和索赔隐患,保证了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