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五所所长 任飞
从2005年参加工作到现在,我做的项目也不少,因为一直都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体制内的大院),有幸参与了很多在建和建成的项目,类型涵盖了教育、商业、办公、展览等,规模有大有小,总体来说,类型丰富而形式规矩,虽然其中也不乏一些规模较小、形式较夸张的项目。
大院的工作模式以团队合作居多,我也有幸搭了项目组的列车获得一些奖项。工作以来,每过一个阶段都会觉得好像明白了一点,但紧跟着又会出现新的问题,从建筑创作上看,最不好把握的还是对设计的方向定位,是规整一点好还是自由一点好?是融入环境好还是凸显个性好?
首先,建筑要和环境取得一定的关系,这是大家的共识,从学生时代接触的那些经典案例,到现在身边的师长、同辈们不断涌现的优秀作品,所有项目无一例外都是与所处环境取得了比较合理的定位。建筑在环境中的角色扮演有一定的客观性,“此时此地就该这样”。环境势必有先有后,有主有次,但建筑却不一定要按照环境的主次来设计,数量众多的配角建筑往往对形成积极的城市空间意义更重大。
结合两个我参与的案例简单地探讨一下我对建筑角色定位的感受。
钓鱼台国宾馆三号楼
钓鱼台国宾馆三号楼是一个改造项目,位于三里河西路,玉渊潭延伸出来的一部分,整个院子采用园林式布局,原先的三号楼就在园子里。钓鱼台国宾馆是1958年第一批建设的单体建筑之一,由于年代久远,不敷使用,项目采用了原地新建,院子的规划、格致思路清晰,以18号楼为核心形成中轴线,其他建筑环绕四周:南侧是17号楼,建于2000年,规模很大,外表也做了一些提亮处理,尽量与主楼取得呼应。东边是3号楼,中西合璧。尽管3号楼体量有所增加,但规模和格局没有改变,因此在整体环境中处于配角的地位,我们的基本理念也得到了甲方的认可。
3号楼是国宾馆内用于盈利的接待楼,总面积为12000多平米,有20多套客房,有两套餐厅和两套接待厅。我们对建筑的主路方位的选择上维持了原3号楼的格局,希望达到众星捧月、主次分明的大体规划思路。同时,北侧网球馆的入口做了一些退让,使我们的建筑在整体环境中显得比较谦逊。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尝试了两种不同方案,一种是水平方向展开的不同形状的“盒子”拼接,色彩和材料上呼应国宾馆内保留的一些清代建筑灰砖白墙的格局;二是延续原3号楼红砖坡顶的模式。后一种模式更容易协调和延续老建筑的意向和做法,势必在建筑创新上会有一些折衷,但作为一个背景建筑,顺从环境也是很重要的想法,因此选择了后者。
新建3号楼的体量大大增加,面积和高度一度都超过18号楼。为了避免对18号楼造成压迫感,对3号楼的体量消减是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先是化整为零,把建筑布置成合院式,同时西侧靠近中轴线的方位降低高度,建筑南侧的三层客房尽量往后退,结合屋顶的形式,形成错落有致的感受,避免产生“高大”的感受。
建筑立面上,因为老的3号楼使用红砖贴面的外墙,因此新楼的主立面也采用了延续技艺的办法,适当提高标准,充分表达红砖的硬度,因为建筑高度较低,选用了相对简化的施工方案,一方面保证安全性,另一方面这种做法也更自由一点。大楼延续了白色门廊,歇山顶的山墙路。入口处增加了玻璃幕,使朝向主轴线的地方增加现代感,室内也采用了同质的装饰。内院用落地窗户营造室内感,一方面增加了层次,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室内空间。
总体而言,3号楼项目外形相对温和,算是个称职的背景建筑。
北川抗震纪念园幸福馆
第二个案例是北川抗震纪念园幸福馆项目。
北川新县城是在北川地震后重新规划和修建的新城,我们的项目规划用地处于整个县城的核心部位,定位为新县城最重要的景观和最重要的纪念活动举办场所。最开始甲方希望建一个主题雕塑,在雕塑两边对称布置主题建筑,一个展览馆,一个纪念馆,总面积为6000平米左右。在第一轮投标中,清华景观所设计了一个由雪山、白石组成的宏大的纪念轴线,该方案获得第一名,后来在甲方和专家的意见下,做了漫长的方案修改,对项目定位做了调整,希望淡化纪念性,增加亲民感,表达“充满希望”的情绪。在方案修改中,我们取消了雪山,保留白石,弱化了建筑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强调场所的表达。但是随后项目的整体定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变成几个有主题的城市公园,从北往南有静思园、英雄园和幸福园,不再提建筑的事。英雄园中间有一个主题雕塑,作为整个园区控制性的构筑物,作为经典,取消建筑。后来考虑到幸福园的内容不能得到完整表达,建议保留一个小型建筑,规模控制在2000平米以内。
作为最初的中标单位,最后是这样一个结果,心里多少还是有一些失落,不过我们仍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设计,希望把项目做好。
此时建筑已经不是主题,而是起烘托和补充作用的背景,建筑的位置也退让到幸福园的一个小角落里。尽管已经很小了,我们还是希望能把被建筑占掉的城市广场空间还给城市,最终决定把建筑主体放于地下,将屋面设置成一个缓坡,和幸福广场融为一体,一气呵成,像掀起幸福之地的一个角。羌族民居通常习惯在屋顶放一些白石,表示祈求平安幸福,我们最终把这种抽象的白石搁在这里,恢复了一个广场,增加了一个白石,为新北川的未来祈福。
从总体上看,白石馆和主题雕塑一个含蓄,一个张扬,共同烘托了整体园区“从纪念走向重生的希望”的主题。
建筑与环境的和谐以及建筑文化的传承,是个深刻的考题。作为职业建筑师,需要有做出标志建筑的气魄,也需要有建造配角建筑的担当和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