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成都将斥资5619亿打造238个项目 勾勒生态图景

2016/02/251506 作者:佚名
导读: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了《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2025规划》。未来十年,成都将投入5619亿元,重点打造238个生态重大项目。这份超过4万字的《规划》,也勾勒出成都人值得期待的生

成都勾勒生态图景

未来十年,成都人的生活会是怎样?     

放眼见绿,抬头天蓝。呼吸的是达标优质的空气,饮用的是清洁健康的水。市民选择便捷的公共交通出行,尽可能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城市的水资源在高效循环地使用,人们已经习惯于垃圾分类,废旧的物品不再一扔了之,而是通过旧物交换平台重复利用。不仅仅是政府在为生态买单,市民也将通过购买生态彩票,贡献自己的公益力量。    

 2月18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了《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2025规划》。未来十年,成都将投入5619亿元,重点打造238个生态重大项目。这份超过4万字的《规划》,也勾勒出成都人值得期待的生态图景。     

绿地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人     

去年年底,成都环城生态区的升级版——青龙湖一期建成开放,成为市民“洗肺”新去处。未来,成都环城生态区水库水面将达12平方公里,比两个西湖还大。“以后市民走出家门,视野范围之内,都有‘成都绿’。”成都市林业园林局总工程师刘可佳介绍,《规划》要求加大绿化景观改造提升力度,构建形成以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为骨干的城市公园体系,增加公园绿地总量,加强立体空间绿化建设,保持立体空间绿化在全国的领先水平。同时,立足“两山两环两网六片”的生态保护格局,保护提升龙门山、龙泉山两山环抱生态屏障;打造环城绿廊,保护利用第二绕城绿带;强化生态隔离区建设,发展城市走廊间组团式绿地,建设九大主题线组成的Ⅰ级健康绿道,推进区(市)县支线健康绿道建设,形成Ⅱ级健康绿道,实现绿道系统全域覆盖。  

到2025年,林地保有量不低于34.96万公顷,湿地保有量不低于2.13万公顷,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人。    

 湿地新增13个市域公园16个近郊湿地湖泊     

哪些市域公园将在未来与市民见面?记者了解到,市域公园将增加东村绿轴公园、青龙海滨公园、临溪河沿岸景观湿地公园、摸底河城市绿化公园、三江公园、健康绿道、东升城市公园三支渠沿线公园、公兴公园、天府新区中央公园、温江区园林鱼凫花乡(园林生态公园)、新津县西河(湿地)公园、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邛崃市生态河堤公园。    

 除了市域公园,近郊湿地湖泊也值得市民期待。包括大邑生态湿地建设项目、斜江河王滩湿地工程、塞纳湖、洛带湿地、西河沙渠镇湿地、长滩湖湿地、渔家扁鸟岛水生栖息地示范区、邛崃市河湖湿地、双流区公兴街道湖泊湿地、白河湿地工程、双流区怡心湖、兴隆湖生态景观综合打造工程、江安河沿线湿地、新都区湖泊湿地、团结岛组团湿地、鱼凫国家湿地公园——鲁家滩生态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都将紧锣密鼓地铺开建设。     

水生态第二水源地李家岩水库启动建设    

“川川见水”,将是成都水生态环境整治的目标。作为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成都享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滋润,同时也尚存缺水的短板,饮用水安全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如何破题?成都第二水源地李家岩水库,将于上半年启动建设,预计2020年建成。届时,将让成都市民饮水之患得到显著改善。    

“近年来已多次出现影响中心城区供水保障安全事件,加之天府新区建设快速推进和城市需水量刚性增加等因素影响,成都急需建设第二水源,增强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供水保障能力。”成都市水务局副局长陈科介绍,李家岩水库坝址位于崇州市怀远镇境内,该工程将以城乡供水为主,为成都市供水提供应急备用水源,兼顾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目前,可研报告正待通过水利部审查、国家发改委的审批。     

此外,成都市将建立完善饮用水水源环境管理技术、方法体系以及饮用水源环境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饮用水源综合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到2025年,城镇集中式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93%,环城生态区内湖泊河道水系面积比例达21%。     

治霾PM2.5年均浓度小于50微克/立方米    2013年,成都PM10基数是156微克每立方米,PM2.5是96微克每立方米。2015年,成都PM10是107微克每立方米,PM2.5是64微克每立方米。     

《规划》提出,到2025年,PM10和PM2.5年均浓度将分别小于90微克/立方米、50微克/立方米。    

 “1999年,成都的机动车才30多万辆。现在已经突破了380万辆,全国第二了。市民更多选择公共交通,对控制碳排放是有利的。”成都市环保局副巡视员陶宏志表示,除了成都地形因素造成的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外,机动车尾气排放、燃煤、扬尘等主要污染源,只要各个击破就能治霾。     

比如机动车,油品升级能带来污染物排放减少,成都市正在考虑把国四标准提高到国五。比如工地做好打围、裸土覆盖等等,扬尘就能较好地控制。政府部门的联动,经济模式的转变,企业脱硫脱硝等设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公众转变生活方式,尽量选择公交出行,缺一不可。    

《规划》提出加快低碳交通建设,中心城区建成区、天府新区、卫星城、区域中心城轨道交通线网密度分别达到1、1.1、0.35、0.2公里/平方公里,到2025年,中心城区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80%,届时市民通过公共交通出行将是第一选择。         

此外,将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就像开车需要驾照一样,企业排污需要先有许可证。”陶宏志介绍。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