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时评:“故纸堆”的城市建造智慧

2016/05/13482 作者:佚名
导读:现代城市建设应从古代城市中吸收哪些智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王树声带领学术团队,对我国1400多座古城的规划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出版《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

“故纸堆”的城市建造智慧

现代城市建设应从古代城市中吸收哪些智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王树声带领学术团队,对我国1400多座古城的规划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出版《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专家认为,这部大型图典总结融合自然山水、营造风景体系、彰显人文精神等传统城市建造智慧,可为医治当前“城市病”提供借鉴。

发现传统建造智慧

王树声带领学术团队,历时12年,整理编著了《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挖掘中国城市建设的传统智慧。

我们看到,《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18卷本,着重从“图”和“文”两方面总结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经验和建设理念,采集各类历史文献3000余部,搜集与中国本土城市规划有关的城市图3500余幅,整理研究城市规划经验3700余条。

《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显示,我国传统城市建造的特点和智慧包括:城市人居环境的基本概念、结合自然山水的城市规划、城市人文空间规划、城市古迹保护与文化传承、经济繁盛时期的城市规划、城市建筑与风景的营造理念、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城市规划建设中循吏的贡献、“文人+匠人”模式,以及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中华美德。

王树声说,这么多年埋首“故纸堆”,对古城方志图典进行搜集整理,既是为具体展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实际形态,让中国传统城市建设理念能被清晰感知,也是为在现代城市规划中传承传统打好学术基础。

补当前城市规划之缺

王树声说,古代城市方志中提到“城乃人心所寄之地”。显然,城市建设需要凝聚人心、影响人心,即便在经济繁盛时期也要注重人居功能的完善,并传承人文精神。这与当前城市建设中部分建筑盲目贪大、崇洋、求怪,各类“城市病”愈演愈烈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

城市建设需要多留点“没用的地方”。王树声说,我国古代城市十分重视“闲地”的作用,并赋予其文化意味。比如,唐代的“乐游原”,由一块长安城的高地变成文人登高赋诗的文化象征地标,这种理念在现今的城市建设中还较少见。

大量古代城市图显示,中国传统城市规划特别重视结合自然山水,往往将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联系成一个整体,许多城市有自己的“八景”、“十景”、“十二景”,等等,涉及山水、城市、古迹、自然景观等不同对象和不同内涵,使得城市建设“既看得见山,又望得见水”。

中国古城建设也强调对古迹的保护,注重修葺“先贤遗迹”。根据《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搜集的文献记载,中国古人对古迹的保护不仅注重物质层面,还注重文化意义的传承。

城市规划建设需“中西结合”

专家认为,《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给当下的城市建设者以启示,城市建设应兼收并蓄、中西结合,既挖掘中国深层的规划传统价值,同时吸收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打造一批有灵魂的现代城市。

要有意识地保护好古代遗迹,使得古迹保护与城市发展共生共荣。

在福建福州,浓缩福州千年历史文脉的“三坊七巷”,不仅没有因为城市的发展而消逝,反而成为独具魅力的文化建筑群落,与周边的闹市街区相得益彰。127公顷面积的景区,数百座明清古建筑,融入城市的日常生态……

在进行新的城市规划时,兼收并蓄“沟通古今”十分必要。现代城市建设应加深对传统建造智慧的再启蒙,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建设理论体系。

在古都西安,近年建设的大唐芙蓉园、长安塔等建筑汇聚了民族、历史和文化元素,形成“古风今韵”,成为古都新地标和市民文化休闲新去处。这些建筑的设计者张锦秋说:“传统建筑形式风格的融入现代城市文化和地域文化,有利于更好地进行文化传承。”

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也是打造现代城市的题中之义。

在上海,黄浦江两岸的建筑风貌别具一格,浦西外滩成为“万国建筑博物馆”,浦东高楼又划出靓丽天际线,历史与现实完美交融,彰显了海派文化的流转变化。

文章来源:新华陕西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