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现代住宅建筑的隔音综合设计

2016/05/231116 作者:佚名
导读:充分考虑新建小区周围环境对小区住宅的影响与范围,应尽可能将对噪声不敏感的建筑物排列在小区外围临近噪声源的一侧,以形成周边式的声屏障,将对将住宅布置在用地内噪声相对较小的区

充分考虑新建小区周围环境对小区住宅的影响与范围,应尽可能将对噪声不敏感的建筑物排列在小区外围临近噪声源的一侧,以形成周边式的声屏障,将对将住宅布置在用地内噪声相对较小的区域,减少机动车在住宅组团内穿行。

如果没有合适的建筑作为声屏障,就要尽量争取住宅和噪声源之间的距离,并在它们之间布置绿化带以减低小区外部的噪声污染。

采用合理的外围护结构材料降低外部噪音目前常用的住宅外墙材料主要有3大类,它们的隔声状况大体如下:

(1)混凝土墙200mm以上厚度的现浇实心钢筋混凝土墙的隔声量与240mm粘土砖墙的隔声量接近,150~180mm厚混凝土墙的隔声量约为47~48dB,但面密度200kg/m2的钢筋混凝土多孔板,隔声量在45dB以下。

(2)砖墙主要有粘土砖和页岩砖,粘土砖由于破坏耕地,已经不再使用,页岩砖密度与粘土砖接近,隔声量也接近。

(3)砌块墙常用砌块主要有陶粒、粉煤灰、炉渣、砂石等混凝土空心和实心砌块;石膏、硅酸钙等砌块。砌块墙的隔声量随着墙体的重量厚度的不同而不同。面密度大的,其隔声性能较高,反之则较低。

对于单层均匀密实墙体来说,隔声量与构件单位面积的重量成正比。页岩多孔砖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密度接近粘土砖,施工相对简单,是较好的选择。

建筑物中窗在外墙中隔声效果是最薄弱的环节。在设计阶段应选择具有较好隔声性的外窗。

住宅建筑内部隔声(室内噪声)应加强住宅室内防噪隔声措施,制定住户间和户外噪声的隔声对策,并对管道、泵和电梯等采取隔声、隔振措施。

轻质隔墙采用双层墙构造,并在两层墙之间留一定空气层间隙,由于空气层的弹性层作用,可使总墙体的隔声量增加。

(4)轻质隔墙采用双层墙构造,间层内使用隔音吸声材料轻质隔墙采用双层墙构造,在双层墙的空气层中放置隔音材料和岩棉或玻璃棉等吸声性能都比较好的隔音吸声材料,可以提高双层墙的隔声量。并且吸声材料的厚度愈大、吸声材料的吸声性能愈好,隔声量的提高也就愈显著。

楼板:现在大部分住宅都采用的是8~10m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其隔绝撞击声的能力很差。处理这个问题,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是“浮筑楼面”法,即在结构楼板上铺一层隔音减振地垫(一般4-10mm厚),再在上面浇灌混凝土40-80mm(一般

,需配筋)保护层,形成“三明治”弹性夹心结构。

根据清华大学建筑物理实验室检测结论,减振地垫式的浮筑地面完全满足国家标准,隔声效果非常理想。

采用合理的平面设计布局降低噪音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在住宅的套内空间中,起居室、厨房、卫生间是主要的噪声源,而共用部分中的楼梯间、电梯间也是主要噪声源。

厨房是对卧室影响最大的套内空间,因为锅碗瓢盆和进行烹调所产生的都是难以屏蔽的撞击声,因此厨房因布置离卧室远一些,最好布置在套内近入口处,这样就与楼梯间、电梯间贴临,使得噪声源相对集中,避免了噪声源分散对卧室的影响。

起居室、卫生间一般情况下都会贴临卧室,通过平面设计不能达到防噪声要求,这就需要从维护结构的隔声方面来考虑。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住宅设计中应高度重视隔声问题,不仅需达到国家所要求的最低标准,还应采取一系列必要手段,尽力提高住宅的隔声性能,为住户提供更舒适的居住环境。对此,设计人员应该对此有足够的重视,一个具备良好声环境的住宅设计项目,不仅仅是一项满足技术要求的作品,而且也体现了设计师对解决噪声这一问题的社会责任感,是以人为核心,尊重人、关怀人和服务于人的具体体现。

此外,仅仅靠设计人员的努力也是远远不够的,有时在开发商经济利益的压力下,设计人员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降低了住宅建筑的隔声标准,甚至有些地区根本就不做隔声设计。只有各个环节共同努力,尤其是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大力支持,才会使这一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文章来源:造价通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