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首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报告发布
导读
2016年6月,上海市召开了“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大会”,公布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本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要求“建立健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相配套的政策标准体系和推进考核机制,创建国内领先的BIM技术综合应用示范城市”。BIM技术作为提升建筑业生产效率和工程项目绩效的重要手段,正逐步影响着建筑业新的发展。
上海是全国最早应用BIM技术的城市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BIM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市BIM技术应用政策和市场环境逐步完善,行业响应度不断上升,BIM技术应用不断扩大和深入,本市BIM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处于全国前列。
多管齐下——BIM技术应用政策和市场环境初步形成
2015年1月,本市13个委办局联合成立了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推广联席会议,共同协调推进BIM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推广。从2014年10月至今年,本市相继发布《关于在本市推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及《上海市推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提出以“企业主导,需求牵引;行业服务,创新驱动;政策引导,示范推动”为基本原则,通过分阶段、分步骤的三年推进计划,实现BIM技术的全面应用。
截至2015年底,本市相关企业和单位共编制完成了6本BIM应用标准、1本BIM指南以及2本示范文本,相关标准的制定已经进入报批阶段,将于2016年9月开始实施。同时,为进一步解决BIM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共性技术问题,本市开展了BIM技术推广应用“十三五”发展规划、BIM技术的联审平台等科研课题,对建模、可视、分析、模拟、控制、协同、工程量计算、数据交换、存储等关键技术和配套标准政策进行了研究,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拟在BIM技术应用试点项目中试点应用。
试点引领——市政项目率先应用BIM技术
根据本市开展的BIM技术应用项目普查及调研情况显示,截至2015年底,本市采用BIM技术的项目为162个,项目总投资达到3108.16亿元。其中,在建项目117个,总投资额2321.28亿元,已建项目15个,总投资额61.04亿元,待建项目30个,总投资额725.84亿元。其中房屋建筑类项目2024.08万平方米,总投资额2084.63亿元;轨道交通类项目总里程190公里,总投资额803.74亿元;道路桥梁类项目总里程43公里,总投资额78.86亿元;其他基础设施类项目总投资151.78亿元,以水利、电力和新能源项目为主。
2015年9月,本市启动了BIM技术应用试点工作,旨在加快推进BIM技术在本市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市交通委、市教委、市卫计委、市水务局、市民防办等行业主管部门以及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上海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推广中心积极推进BIM技术在所辖领域的应用试点。截至到目前,已有51个政府投资工程和社会投资工程项目通过专家评审。
目前,BIM技术除了居住建筑(包括经济适用房、配套商品房、公租/廉租房、普通商品房、商住别墅和酒店式公寓)和商用建筑(包括宾馆酒店和商业办公)中有所应用外,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文教、养老及工业建筑等项目成为BIM技术应用重点领域。
下阶段,本市BIM技术推广应用将继续通过项目落地,带动建设单位、设计、施工、咨询、软件服务企业等整个上下游产业链的应用发展,今年本市各类应用BIM技术项目数量要达到260个以上,以公建项目、大型项目、典型项目为抓手深入推进BIM技术应用。
宣传引导——BIM技术应用意识与认知度普遍提升
为加强建筑业各行业对BIM技术的认识,本市开展了BIM技术相关政策宣贯培训,并针对国有企业建设单位开展了大型培训,提升了业主单位对BIM技术优势以及推广应用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知,提高了各参建单位对BIM技术应用的积极性。
同时,通过平面媒体、网络等多种方式宣传BIM技术有关政策、标准和应用情况,营造BIM技术应用推广的舆论氛围。支持第三方机构和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的培训和交流,加强学术成果研讨。
总结经验——编制《2016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与发展报告》
今年年初,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委托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上海BIM推广中心启动编制《2016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与发展报告》。《报告》定位于“国际视野、国内领先、上海特色”,着重对本市BIM技术应用推广组织体系、政策环境、试点培育、能力建设和宣传培训等情况进行梳理。本市相关管理部门、协会、咨询单位、设计院、建设单位、施工企业近20家单位参与编写。
2016年7月19日,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组织召开了《2016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与发展报告》发布会。该《报告》是本市第一本由政府部门权威发布的关于BIM技术应用与发展的报告。发布会上,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推广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相关区域管委会、行业协会、上海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推广中心、各大建设行业相关单位齐聚发布会现场。
《报告》通过数据形式直观的对本市工程项目BIM技术应用比率、模式、应用点、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本市BIM技术应用成熟度进行总结,提出本市未来BIM技术应用推广的机遇、挑战,给出对策建议。同时,《报告》对本市重大项目案例进行了解析,从项目的特点、管理机制、BIM技术应用亮点等方面总结经验,为其他项目提供借鉴与参考。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裴晓副主任在会上指出,BIM技术既是协调技术也是管理技术。BIM技术应用价值体现不但要从经济效益着手,更要注重其带来的社会效益。例如,BIM技术与装配式建造技术的结合,可以精细施工、减少返工,从根本上减少城市固体废弃物,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减少了城市建设固废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此外,裴主任还强调,BIM技术应用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是要在全社会对BIM技术应用及其带来的效益形成共识。这需要业内各企业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加强宣传工作,在全社会提升BIM技术应用意识与认知水平。
北横通道工程BIM技术应用亮点
北横通道在建设中推进技术创新,首次采用“业主主导、专业咨询、各方应用”BIM应用模式的工程,业主和咨询单位建立了一系列BIM标准和管理制度,全线全过程应用BIM技术,优化重大节点方案,未建先试,虚拟建造。借助先进的信息化工具,极大地提升了整个工程的管理水平。
第一,构建BIM协同管理平台,实现海量数据整合。在北横通道BIM实施过程中,自主研发了基于网页的BIM协同管理平台,增强了建设管理的预见性、系统性、可控性,提升了项目协同管理能力。
第二,优化规划方案,降低对环境的干扰。在北虹路立交节点,新建工程与原有立交、建筑、交通、管线、驳岸相互交织,空间复杂。在三维场景中开展设计,边界条件梳理,使方案边界更清晰,更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三,推进BIM协同设计,缩短设计周期。中江路节点,在设计阶段道路、建筑、结构等多专业运用BIM技术进行协同设计,BIM模型由方案深度逐渐细化,达到施工图的要求,缩短设计周期的同时提高了设计质量。
第四,解决净空控制难题,提高沟通效率。新建天目路立交与南北高架连接,在环岛区呈空间四层交错分布,运用BIM模型结合沉降数据及新老高架信息,辅助设计解决净空控制难题。
第五,优化管线搬迁和交通组织,有效缩短工期。江浦路新建下立交施工区域狭长,管线复杂,用地范围狭窄。利用BIM技术中二、三维联动及参数驱动的特性,分段布置、调整管线位置,直接生成规划断面图,既快速又精确,同时避免了管线碰撞。
第六,开展4D施工模拟,确保施工安全。明挖过苏州河段施工的场地条件十分苛刻,运用BIM技术对工程进行未建先试,就复杂节点进行4D施工模拟,检查工序碰撞,优化流水作业排布,深化施工方案和细化进度计划,降低了施工风险,确保了施工进度和安全。
第七,关注民生,利用仿真模型与百姓提前沟通。在天目路立交节点,主动运用BIM模型与周边受影响小区街道及居民代表进行沟通。较传统的二维图纸相比,使居民代表更方便更全面的理解工程,做到了工程的公开透明,使居民更好的理解工程竣工状态,有助于解决群众诉求。
北横通道工程作为上海市重大工程,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北横通道工程的BIM探索应用、形成的BIM实施标准和管理制度为市政工程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基础,为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杨浦滨江土地出让开发BIM导则》亮点介绍
《杨浦滨江土地出让开发BIM导则》是一部BIM技术指导性规范,旨在引导土地开发项目的建设单位规范、高效地实施BIM技术,充分发挥BIM技术优势,最终达到减少返工浪费,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提高建筑工程信息管理水平的目的,并为滨江区域实现基于BIM的智慧城区管理平台打下良好的数据基础。
导则介绍了一般的土地开发项目BIM技术实施的应用目标、组织结构、实施流程、技术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充分结合杨浦滨江的区域特色,列举了一系列目前技术成熟、效益明显的BIM技术应用点,挖掘了VR技术、无人机技术等众多新兴技术与BIM结合的创新应用点,供BIM实施单位参考选用。
导则规定了区域内各出的开发项目完成时,各建设单位应提交的BIM成果内容和格式。土地开发项目的BIM成果作为智慧滨江管理平台的数据基础,可帮助实现滨江区域内的城市基础信息管理、智慧安全管理、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及城市道路可视化管理等多种智慧管理、服务内容。
导则将BIM技术从传统的单体项目设计、施工及运维阶段的运用,扩展到项目的土地出让环节及城区的智慧管理阶段,成为项目全生命周期BIM技术应用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