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建筑新技术结构补强与结构性防水抗渗技术交流会” 在河西举行,这场交流会是由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办的。会议上众位专家共同交流了结构性防水抗渗技术方面的经验。出席此次交流会的有中国科学院湖南技术转移中心、中南大学、湖南省中科汇建筑材料研究所、湖南中交科技有限公司等相关科研院所专家。
建设工程中的防水抗渗仍是建筑业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中国科学院化灌研究中心主任叶林宏表示,传统防水材料无论是前期施工还是后期补强,都会存在很多弊病,往往“十房九漏”,而新型“结构性”防水抗渗逐渐受到业内认可和推广。
所谓“结构性防水”是指使用国内外高新技术生产的新型渗透型防水建筑材料,这类防水材料老化期长,可渗透至混凝土内部,使其成为建筑结构的一部分,防水材料及功能与混凝土同在,可满足建筑物永久防水抗渗的要求。
省中科汇建筑材料研究所研究员吴德良介绍,相对于传统防水施工技术,结构性防水施工技术有多重突破:防水层既可设置在迎水面,也可设置在背水面,在潮湿、凹凸不平的基面上也可施工,喷涂式施工方式操作灵活方便。并且,无需设置保护层、对人、植物均无害的特点,让结构性防水材料比传统材料性价比更高、更环保。
交流会上,多位专家对结构型防水材料给予好评,他们都表示。结构性防水材料的出现,不仅将改变建筑行业的防水方式,还将改变防水行业格局。
现阶段,结构性防水材料已普遍运用于高速铁路、公路、机场、地铁、桥梁等建设项目,而其也逐渐在普通家装工程中得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