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产业升级,带领行业全面迎接大数据时代,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经过近一年的数据调查、整理、分析,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出版社等权威机构,公开出版发行了中国建筑装饰行业首本权威研究报告——《中国建筑装饰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近日,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主办的《蓝皮书》发布会暨“装饰中国”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
“互联网+下的大数据时代,《蓝皮书》将全面助力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对中国而言,建筑装饰行业也是制造业,目前仍处于中低端水平,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适应地产开发商从毛坯房向装修房转变的需要,未来建筑装饰市场会越来越大,全行业没必要消极恐惧。”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长、中装协建筑装饰研究分会名誉会长李秉仁如是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从默默无闻的小行业发展成为以万亿元为计量单位的庞大产业,中国建筑装饰行业仅仅用了30多年。30年间,中国建筑装饰行业以两位数的增速高速发展。2015年,全行业总产值达到3.4万亿元,从业人数达到1600万人。扶植出营收接近百亿元或百亿元以上的超大型企业2~3家,营收10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达到数百个,营收亿元以上的中型企业更是达到数万家。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2015年建筑装饰行业发展增速明显放缓。随着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销售成本的增加,装饰企业净利润普遍减少,大型装饰企业的利润出现明显下滑,多数中小企业的利润微薄,甚至部分企业出现亏损。最为关键的是,我国经济转向新常态,可能要面临几年的调整期,装饰行业如果不能认识到新常态下的经济新特征、新趋势,不仅难以适应现行经济环境,更加难以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业内人士表示,建筑装饰行业市场存在二重性,分为增量市场的建筑装饰和存量市场的建筑装饰。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建筑装饰行业此前高度依赖房地产业飞速发展的增量房市场趋于稳定下降,而对存量房进行改造和再装饰的存量房市场正快速增长。
由此不难看出,存量房市场是相对独立于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等上游产业的自有业态,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老旧房屋的功能改造。如节能成为国家战略以后,2012年开始逐渐形成了大城市老旧住房的楼顶平改坡、外墙保温、金属门窗置换等社区改造性专业装饰市场。因为我国目前的存量房大部分是老旧房,所以功能改造性装饰市场空间巨大。二是存量房周期性再装饰市场,住宅存量房的再装饰周期一般在10年,公共建筑存量房的再装饰周期一般为5年。截至2013年年末,我国城镇仅存量住宅面积就达到238.71亿平方米,即使其中仅1/10住房存在再装饰需求,也会达到23.87亿平方米,远远高出2015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2.85亿平方米。
行业未来依然可期
另据《蓝皮书》预测,2016~2020年建筑装饰市场总产值的增速仍会高于GDP增速水平,保持在6.5%左右。针对三大细分市场的市场份额预测结果显示,2016~2020年,建筑幕墙产值占建筑装饰总产值比重稳步攀升,到2020年达到13.5%,比2015年增加3.2个百分点;住宅装饰产值占建筑装饰总产值比重将持续下滑,到2020年达44.3%,比2015年下降3.2个百分点;公共建筑装饰产值比重在2016年之后将先上升后下降,到2020年达到42.2%,相当于该细分市场在2015年的产值比重。
从区域发展看,2016~2020年,华北、东北装饰装修产值比重将趋于下降,华东、中南会稳步上升,西南、西北将有较大提高。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华东地区装饰装修产值最高,占到全行业的46.7%;中南地区、华北地区分列二、三位,比重分别达23.4%、14.4%,西北地区对建筑装饰的需求量最小,这与我国区域间的经济发展现状基本吻合。
另外,从地区分布来看,2015年,浙江省的装饰装修产值排在首位,占到全行业的14.3%,紧随其后的是江苏省(12.7%),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分列三至五位,这五个省市建筑装饰装修产值占到全行业的54.4%,呈现“东强西弱”的分布格局。
在判断建筑装饰行业必须融合的未来发展方向时,《蓝皮书》认为,我国现阶段的建筑智能化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智能装饰业未来的市场前景巨大,包括新增建筑的智能化、既有建筑的智能化改造和系统升级以及运行维护,三个市场的构成前景都不可小觑。
此外,《蓝皮书》指出,软装已经逐渐成为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不同的研究部门提供了相似的数据用以证实这一判断。201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我国软装装饰品的消费额超过300亿元人民币,预测之后几年将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的数据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家居行业产值已突破10000亿元,并且每年将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业内人士预计,未来10年,软装产值将占到建筑装饰行业的40%以上。显而易见,软装行业已经张开触角,逐渐触及建筑装饰行业的各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