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制建材下乡扩大内需“共赢不是传说”
2010/08/31228
作者:佚名
导读:木材及木制建材是世界四大建筑材料中惟一可再生、可持续利用的原材料。除了具有与人类与生俱来的亲和性外,木材及木质建材还是先天最具低碳特质的原材料。目前,发展林产工业和林业对解决三农问题、繁荣山区经济和建
木材及木制建材是世界四大建筑材料中惟一可再生、可持续利用的原材料。除了具有与人类与生俱来的亲和性外,木材及木质建材还是先天最具低碳特质的原材料。目前,发展林产工业和林业对解决三农问题、繁荣山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政府得民心、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协会得威望,实施木制建材下乡将在多个方面实现多赢。
协会搭台:调结构引领行业升级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材下乡以来,中国林产工业协会联合国家林业局等建材下乡有关部门以及部分企业做了大量前期的调研和筹备工作,多次召开行业会议研究部署建材下乡方案,并及时将行业和企业的呼声及时反馈给其他国家有关部门。
在部分木材加工企业已经开展木制建材下乡工作的基础上,5月中下旬,协会牵头组成调研小组,赴浙江、湖北、四川、重庆、广东、黑龙江等有关省市对木制建材下乡有关事宜展开调研。5月份,协会在全国12个省市68个县乡开展了“木制建材下乡试点调研活动”,共收回调查问卷2479份,并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对调研数据进行计量经济学分析,形成了《关于“木制建材下乡”的调研报告》。随后协会组织召开了由部分木地板、木质门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就木制建材下乡试点相关工作进行探讨。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通过调研,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更加坚定了之前的判断:我国农村市场有木制建材的广阔市场尚有待发掘,推动建材下乡将利国利民。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由两个协会组织相关人员正式编制《木制建材下乡试点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试点工作的总体思路,依照《木制建材下乡试点实施方案》遴选木制建材下乡试点企业,与各试点所在地政府部门磋商建立联络、实施、监管机制。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作为联系企业和政府的桥梁,过开展设立行业市场准入门槛、加强行业规划、搭建林产工业营销平台、产业政策指导、建立行业预警系统、规范行业诚信等工作组织和实施“木制建材”下乡活动,并以此推动林产工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
农民受惠:扩内需提高生活水平
通过“木制建材下乡”的实施,试点企业研发出适合农村消费市场的产品,以最低的价格销售给农民,减轻了农民的购买负担,使农民有机会消费到物美价廉的木制产品,给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另一方面,地板、木门企业为了扩大对三四级消费市场的占有率,不仅在县乡消费市场建立销售网点,而且还会直接对农民实行免费安装、上门维护、售后服务等活动,大大降低了农民采购的物流成本、安装成本以及日常的维护成本。
由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形成的《关于“木制建材下乡”的调研报告》中显示,“木制建材下乡”政策首先将减轻农户在耐用品消费支出上的负担,使他们能够用上性价比高、服务有保障的名牌木制建材产品,让村屋村舍面貌涣然一新,进一步缩小城乡生活水平的差距,尽早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其次,农户使用上环保、天然的木制建材,将切实地感受到原生态的竹木、林木对家庭面貌的重大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也能享受到生态上的收益。最后,更完善的居住环境和服务设施将会消除之前农村旅游人群的顾虑,刺激对农村生态旅游的消费需求,从而加强城乡间进一步交流。
2006年~2010年,国家每年森林采伐限额为2.48亿立方米,目前国内每年森林蓄积消耗总需求量已达5.5亿立方米,每年缺口2亿立方米,2010年将扩大到3亿立方米。可见,我国地板、木门产品原料供应在较长时期内都将面临紧缺的局面。因此,木地板、木门企业应考虑延伸加工链条的上游,同步建立原料林基地,把原料林基地当成第一车间来建设,实现林板生产一体化。按人工造林每亩用工6人的标准,林产企业雇佣的农民工人数将会急剧上升。这样,通过开展人工造林、森林管护等林业生产经营活动可以吸纳大量人员就业,增加社会就业机会。
目前,国家为应对需求缺口,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于2009年底起开展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根据森林抚育的最佳时机,财政部紧急拨付试点补贴资金5亿元,首批下达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任务500万亩,中央财政按照每亩100元的标准对试点森林抚育工作进行补贴。可见,在消费市场呈现大缺口和国家大力财政补贴的背景下,农户可以从种植、管护、加工、销售、运输、售后各环节中,实现增收渠道的多元化。由此可以将农村中未能充分就业的劳动力吸纳到木制建材生产、销售及售后整个链条中,解决农民种的隐形失业问题,为农户增收带来持久的动力。
企业唱戏:沉渠道布局农村市场
目前,各大木制产品企业在一二级市场中角逐激烈,且已形成基本稳定的市场占有份额。而对于农村这块巨大的“蛋糕”,其潜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通过木制建材下乡,企业将其视角转向农村,一方面,企业通过技术创先研发和生产出更多适合农民消费特点、适应农村消费环境和条件的木质产品;另一方面,开拓和扩展在农村的流通和售后服务网络,缩小城乡间差距。
农民对木质产品的消费需求逐渐转向健康、环保、低碳,但品牌企业在农村的传统销售渠道很滞后,大多以小型专卖店为主,尚未构建系统的售后服务网络,维修、更换或退货主要依赖距离较远的县级城市设置的服务机构,这就要求企业在将农村潜在的巨大消费潜力转化现实购买力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农村基层这些三四级市场的消费特征,不断建立和完善面向农村的生产、流通和售后服务网络,满足三四级市场对各环节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长期以来,由于农民经济实力较弱,加之消费观念的滞后,对木质产品的购买数量有限,导致企业难以开拓三四级消费市场。通过实行“木制建材下乡”,农民能以较低价格购买到木质地板、木质门等产品,无疑加大了购买数量,使得木质产品在农村消费市场的占有率迅速提高。企业要开拓三四级消费市场并有长足的发展,还必须完善送货上门、安装、维护、售后服务等方面,创建三四级市场销售网点的同时,全方位、多维度的营销策略和服务体系做足做大才能为销售带来持续的动力。与此同时,将“木制建材下乡”与新农村建设、县级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相结合,将进一步巩固企业在三四级消费市场的地位,扎根于农村巨大消费市场的内部。
木制建材产品品牌拥挤的现状以及农户对产品和服务消费观念的转变给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最佳契机,通过行业整合凝聚成大品牌,大企业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对市场的影响力。同时,也促使企业敏锐地捕捉市场信息,及时开发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最终创立在民族品牌,在国际竞争中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核心竞争力。
文章来源:中国建材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