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中原陶瓷大省河南向陶瓷强省蜕变

2010/09/08303 作者:佚名
导读:近日,据河南省工业信息化厅相关官员透露,河南省目前正在对全省陶瓷产业进行调研,组织专家到各市考察陶瓷产业发展。 近年来,河南抓住“南瓷北移”的有利机遇,吸引了大批陶瓷企业落户,陶瓷产业也得到迅猛发展
    近日,据河南省工业信息化厅相关官员透露,河南省目前正在对全省陶瓷产业进行调研,组织专家到各市考察陶瓷产业发展。

    近年来,河南抓住“南瓷北移”的有利机遇,吸引了大批陶瓷企业落户,陶瓷产业也得到迅猛发展。为更好的引导河南陶瓷产业发展,使其从陶瓷大省向陶瓷强省蜕变,在今年底,河南省陶瓷产业发展规划将出台。而根据河南省确定的八大产业,陶瓷作为建材类也列入其中,并且陶瓷产业发展还将列入河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中。

    随着产业升级、转移的深化调整,占据中原优越地理位置的河南成为陶瓷产业转移首要考虑的最佳选地之一。来自山东、福建、浙江等地的企业不断涌来,加上本地陶瓷企业也随市场发展不断扩大,快速增加的陶瓷企业遍布全省,呈遍地开花之势,产能连续攀升。但陶瓷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发展缺乏引导等问题也日益突出,造成了环境污染过重、产品档次低下的局面,阻碍了陶瓷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河南陶瓷产业大省向产业强省转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现在河南北有河北的高邑,西有山西的阳泉,东有山东的淄博,南有湖北的当阳,四面的陶瓷产区把河南团团围住。”河南省建筑陶瓷工业协会会长刘合心介绍说,如果再不加以引导陶瓷产业科学布局,形成产业集聚区,未来河南陶瓷产业很难做大做强。

    目前,河南省在鹤壁、内黄、濮阳、南阳等地区都有陶瓷企业分布,在这其中,除鹤壁外,其他区域陶瓷产业发展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产业布局规划不合理、产品档次较低、环境污染严重等情况。追求眼前利益的企业进入河南前根本不考虑环境容量、资源供给等因素,再加上各地方政府各自为政,全省陶瓷产业看似发展迅猛,一派繁荣景象,但仍难掩其不科学性。

    “截至目前,12条生产线已建成投产,全县陶瓷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预计到2010年年底建成37条生产线,2012年年底建成50条生产线,把内黄打造成为立足河南、辐射中西部地区的‘中原瓷都’。”这是河南省内黄县上月在一份宣传资料上的文字。

    但这篇文章中,对于市场需要、环境容量、资源供给等关键问题并无涉及。这仅仅是一个区域对陶瓷产业发展的“宏伟规划”,在其他区域,这样的大手笔还有很多。“现在河南省内是具有很强的消费能力,但一旦这些消费能力下降,再遭遇河南外围的‘包围’,河南这些陶瓷产品将销往那里?”刘合心不无担忧。

    “政府必须出台产业规划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凸显河南在发展陶瓷产业中的优势,”一位陶瓷行业内人士说。根据河南陶瓷产业发展现状,目前出台陶瓷产业规划正当其时,符合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河南整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于将在今年年底出台的陶瓷产业发展规划,除对陶瓷产业发展布局、抬高进入企业门槛、扶持企业走品牌道路外,河南如何发展和引导现已落户的这些陶瓷企业,也将决定河南陶瓷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整体地位。

    2009年3月,中国建陶航母新中源投资鹤壁建厂,成为河南陶瓷新走向的重要标志。也许,和这种重量级的建陶企业同台竞争,将为原本仅求生存的小企业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参照。

文章来源:陶城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