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朱显泽:绿色是一种生活方式

2016/10/26771 作者:佚名
导读:自打从事建筑行业以来,华通设计顾问工程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华通规划院总建筑师朱显泽一直关注绿色建筑的发展,他认为未来“绿色”是每个建筑的基本要求,就建筑师而言,掌握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是基本要求。

朱显泽 华通设计顾问工程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华通规划院总建筑师

 

自打从事建筑行业以来,华通设计顾问工程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华通规划院总建筑师朱显泽一直关注绿色建筑的发展,他认为未来“绿色”是每个建筑的基本要求,就建筑师而言,掌握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是基本要求。

 

记者:您参加了丹麦的绿色建筑学习,您一直从事跟绿色建筑相关的工作吗?

朱显泽:绿色建筑的概念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才在欧洲兴起,人们开始关注环境问题,推动绿色、节能和可持续发展,到2000年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体系。我国在2000年左右开始绿色建筑的研究,受申办2008奥运会的推动,绿色建筑的步伐加快,2006年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所以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

我本人从2002年开始关注绿色建筑,并有意识地在建筑设计中引入一些绿色的概念,由于缺少相关的国家标准指导,绿色设计的概念是零散的,缺少系统性。直到2008年一个特殊的项目机会,我才真正开始参与绿色建筑的相关设计及管理工作。当时天津塘沽农村城市化西部新城建设指挥部要建一个临时办公场所,近期作为新区建设指挥部,远期作为社区服务中心使用,该项目执行了2006年绿建标准,项目获得了2012年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专业一等奖。

 

记者:您主张多设计一些被动式建筑,请解释一下“被动式”的含义。

朱显泽:“被动式建筑”已经不是什么很新的概念了,在绿建领域也得到了大家的共识,只是有些建筑师对被动式设计的方法并不十分清楚,并且对有哪些具体的被动式设计措施、技术和方法比较模糊。得益于丹麦的考察、学习及交流,我把被动式建筑的设计方法做了系统的梳理。

被动式设计是一种设计方法,它是相对于主动式设计而言。所谓主动式设计就是为了保证室内环境的舒适度,而主动采用机械空调、人工电力及设备的设计方法。而被动式设计则是在设计过程中尽最大可能利用阳光、自然通风、天然采光等自然资源,降低人工及机械能源的使用。被动式设计的核心目的就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降低建筑能耗。

要设计被动式建筑,就要研究建筑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充分利用阳光、风以及周围的地形地貌、自然植被,具体的方法可以通过建筑体型、朝向选择、空间布局、建筑构造、开窗等方面加以实现。

 

记者:请结合您设计的案例说明一下。

朱显泽:刚才说的天津塘沽项目作为塘沽西部新城的第一栋被动式建筑,首先,我们确定了建筑为方形,使其有一个比较合理的体形系数,其次,选择了南偏东约8度的建筑朝向,保证了建筑有良好的日照条件。在外围护结构上,我们采用了节能效果非常好的隔热保温材料,选用了节能且密闭性好的门窗系统。为了降低西晒的影响,我们在西侧墙面采用了高性能节能玻璃。

外遮阳是一个重要的被动式设计措施,建筑的二三层外墙使用了外遮阳系统,在欧洲外遮阳是个很普遍的做法,但在国内应用的并不多,可能是出于造价方面的考虑。一般家用的窗帘属于内遮阳,不能有效阻挡太阳辐射进入室内。在塘沽项目上,我们本来设计使用手动或电动遮阳板,可根据阳光的位置自动调节遮阳板的角度,以保证在夏季遮阳,冬季使阳光射入室内。最后因投资和维护文体,采用了固定的遮阳板,夏季遮阳,但是冬季也遮挡了部分阳光,算是一点不足。

另外,我们还实施了屋顶绿化,从地面螺旋向上的整个屋面都实施了屋顶绿化。国内的建筑很少关注屋顶,使建筑屋顶成了面向天空的垃圾场。实际上城市的屋顶面积非常大,按照城市规划,城市中道路面积约占20%左右,而建筑屋顶更是占到了30%。一般的屋顶通常都是铺设沥青屋面,沥青在夏季时吸收大量辐射热,并不易于吸附粉尘,是形成城市热岛效应,加重城市雾霾的重要因素。国内少量建筑也做屋顶绿化,但基本以花卉观赏为主,养护成本非常高。在德国一般推荐种植耐旱的蕨类植物,养护成本较低,易于推广。如果我们每个建筑都能够实施屋顶绿化,对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减少城市雾霾和扬尘应该有很大作用。

塘沽项目中,我们充分利用了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还示范性的采用了导光管,导光管可使白天的自然光通过导光管进入室内,可以减少室内黑房间的人工照明。同时我们还利用建筑屋顶布置了太阳能光电板和光热板,光热板用于卫生间热水,光电板则用于庭院灯的照明。总的来说,这个项目比较多的应用了被动式设计的技术方法,实现了绿色节能环保。

 

记者:评判一个项目是不是绿色建筑的标准是什么?

朱显泽:判断一个建筑是不是绿色建筑首先要看其是否按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进行设计,是不是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是不是为人们提供了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建筑是不是能够与自然和谐共生。

对于建筑设计来说,一般情况下,通过项目的设计方案基本就能得出初步结论,再通过建筑的细部构造设计就可以判断是不是绿色建筑。比如一个建在寒冷地区的建筑,外形凹凸不平,外轮廓非常复杂,这种设计相对来说就不太“绿色”。为什么北方建筑普遍比南方建筑方正敦实,其实,这是气候因素决定的。方正的外形设计可以使建筑与外界的接触面最小,可以减少建筑的热散失;再比如,大量的使用玻璃幕墙也是非“绿色”的表现,玻璃幕墙建筑看上去很光鲜,也可以获得比较好的室内视野,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玻璃幕墙比实体墙更耗能,还会产生二次光污染。还有,由于平面布局的不合理,导致建筑室内不能有效的组织自然通风,室内空气不流通,就需要增加空调的使用,自然会增加能耗。

 

记者:您觉得国内绿色建筑与国外相比,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朱显泽:欧洲的绿色建筑多数都比较朴素,对室内环境舒适度、环保性的要求高于建筑外在形式。而在我国,经过30多年的爆发式发展,建筑形式仍然是影响决策层的重要因素,选择设计方案,依然先看形式,形式做得夸张、吸引眼球,就会变成实施方案,至于室内舒适度,以及是不是环保,并没有很认真的给予关注。基于形式而非基于绿色理性分析的设计一旦确定之后,就要通过各种技术方法、浪费很多能源对建筑的舒适度进行补救,这种做法很不理性。

 

记者:请谈谈对旧建筑改造的看法。

朱显泽:旧建筑即既有建筑,对既有建筑实施改造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期,建设量非常大,但是,建筑的质量不高,节能设计标准低,既有建筑构成我们现今城市建筑的主体。能耗约占整个建筑总能耗的90%,要想实现建筑节能减排,既有建筑改造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去年以来,建筑市场持续低迷,建筑设计市场萎缩,新建筑的设计项目减少之后,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将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值得行业关注。

 

记者:相比于新建建筑,改造建筑需要特别注意什么?

朱显泽:对既有建筑改造应规避见缝插针的无序改造。政府在实施既有建筑的改造时,应从城市的层面上,分期、分阶段地对既有建筑进行有组织改造,并应对改造后的建筑进行节能评估,以保证改造后能够满足国家现行的绿色建筑及节能设计标准。

另外,既有建筑的改造瓶颈是资金问题,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由政府、企业以及房屋所有者三方共同出资,形成政府减能耗、企业有回报、使用者受益的可持续改造模式。

既有建筑的改造可分两类,一是建筑结构牢固,但是外围护结构及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较差,需要提高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并更换门窗;二是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其外墙面非常重要,附带着一些历史信息,改造时必须非常小心,不能破坏建筑外表面的历史感。我们在传统村落改造中遇到过这种问题,一个很有历史感的村落,村委会在进行村庄节能改造中,把保温板贴在传统民居的外墙面上,完全破坏了村庄的乡土气息,历史感顿失,这种情况应该予以规避。

 

记者:作为一个设计师,从业时间这么长,您对新入行的设计师有什么忠告吗?

朱显泽:我觉得随着房地产投资逐渐冷静,不会再像前几十年那么盲目,已逐步趋于理性开发,对于一个新入行的建筑师来说,我觉得应该抛弃浮躁的心态。从大多数建筑系学生接受的信息来看,似乎建筑师可以通过设计夸张外形的建筑博得名利,不注重建筑本质的研究。其实建筑设计应该是一个非常理性的推导过程,应该深入的探讨建筑是否适合当地的气候环境,是否消耗更多的资源,是否有一个比较好的舒适度,这些都要用理性的思维来对待。作为刚入行的建筑师,在学校里学的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和脱节,学校更多的关注形式、功能,是相对理想化的教育,我希望他们能够静下心来多思考和多学习,更多的关注绿色建筑,关注我们的环境。未来“绿色”是每个建筑的基本要求,就建筑师而言,掌握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也是基本要求。

 

记者:华通国际有什么吸引您的特质?

朱显泽:华通是一家民营企业,现有600多名设计师,拥有规划甲级、建筑甲级、景观乙级和室内设计等资质,是一家能提供前期策划、规划、建筑、机电、景观、室内、BIM、绿色咨询全链条服务的设计企业。经过20多年的市场拼搏和发展,对国家政策、社会需求、民众的实际诉求有很深刻的理解。华通从公司层面重视生态绿色设计,提出了“大设计”的设计理念,主张全流程服务,各个专业之间相互配合,规划团队把生态理念运用到城市规划层面,注重生态城市的设计,建筑团队以绿色设计为基本要求,在绿色咨询团队的配合下,设计了大量绿色三星和LEED认证的项目。这种多学科融合,多专业协同设计的技术互动平台给每个建筑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建筑师的高附加值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记者:您还有什么需要跟大家说明的吗?

朱显泽:国家从战略层面大力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住建部也颁布了多项绿色建筑的规范标准,绿色建筑从设计到运营已经有了相对完整的设计及运营评估体系。但是,这还不是绿色建筑的全部,从更高层面看,绿色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

发达国家的民众对环境更为关注,能够主动约束自我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目前来看,我国民众还没有形成绿色生活的氛围,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浪费,非绿色的出行方式以及很多绿色设施非合理使用,这方面对资源的浪费其实非常可观,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宣传绿色的生活理念,鼓励民众养成绿色的生活方式。

 


文章来源:畅言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