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施道红:建筑设计要具备开发思维

2016/10/26612 作者:佚名
导读:建筑市场行情的下滑,对设计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设计依然停留在形式是否好看的层面上,已近远远落后于市场的需求。在施道红看来,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建筑师必须和开发商有同样的目标,甚至要有一定的开发思维……

施道红,德国FTA中国区合伙人/执行董事

 

建筑市场行情的下滑,对设计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设计依然停留在形式是否好看的层面上,已近远远落后于市场的需求。在施道红看来,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建筑师必须和开发商有同样的目标,甚至要有一定的开发思维,这种开发思维不是取发商或者与其完全同步,而是要在设计基础上考虑他的经济诉求、品牌诉求。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很难做出打动客户的作品。 

 

记者:施总您的穿衣风格一向以“黑灰”两色为主,透露出简单与严谨的风格,生活中的您是什么样子的,如何区分工作与生活?

施道红:我认为生活和工作是一体的,可以称之为“不二”,如果把工作和生活分开,会发现永远找不到平衡。当一个人在工作上获得收获以后,也希望生活上获得更多,生活和工作融合到一起之后,其实工作本身就是生活。尤其像设计师这个职业需要不断去考察,我每年有一个月在国外旅行,觉得漫无目的的走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工作与生活是一种互补的关系,相辅相成。如果反映到穿衣风格上,我希望化繁为简,把工作和生活的状态区分开来,但是工作的时候也是在生活,只是一种不同的状态而已。

家庭实际上也相当于一个公司,他有本身的愿景,组合成为一个家庭后,家庭成员会支持我,让我工作有更好的状态。从家庭角度而言,大家希望我能开心,做我喜欢做的事情,可能留给家庭的时间会有影响,世界上不会有的事情,更多是寻找一种平衡。 

 

记者:您于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毕业后便一心扑在建筑领域,从事建筑设计至今最大的动力是什么?获得今天的成就,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您的职业生涯。

施道红:从事建筑设计,不是想做短暂的时间,我希望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做好一件事情,这是我的价值观的体现。真正支持我做这件事情的,第一是愿景和目标,第二是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和思考,这种过程带来的经历非常打动我。到现在我所从事的是非常喜欢的职业,我认为一切成长都源自于内心的经历,让我不断地有更大的动力去向前走。

工作和生活就如同比赛,每天面临的都是困难,每当逾越困难的时候就意味着成长,人生目标不是回避困难,是要在困难中成长。去年是我成长最迅速的一年,印象最深的一年,也是让我最感激的一年,产生了很多思考。如果是平淡的一年会没有如此深刻的思考,做企业最大的乐趣是和困难相伴而来的成长。

去年,建筑设计行业形势影响了公司的发展,就像航船面对风浪需要改变航向一样,我们面对市场行情会做一些调整和改变,在中国发展了十多年之后,内部也需要一些变化。内部的变化和外部的变化带给我更多思考的契机,是一个让我有能力去做得更多的时刻。目前是一个促使我们思考和寻找答案的过程,所以对我来说去年是非常充实的一年,也是非常喜悦的一年。我们需要在成功的、顺利的时候思考如何去否定自己,在困难的时候才能一次次实现飞跃。

 

记者:您曾经说自己有“职业习惯”,走在路上会情不自禁的被优秀的建筑物所吸引,什么样的建筑物能够吸引到您?“华而不实”与“实而不华”的建筑您如何选择?

施道红:我认为建筑就是建筑,不喜欢用建筑去传递所谓的文化,比如把建筑做成酒瓶,这种做法我是反对的,建筑就是要表达自己,用空间去激励人,给社会、企业、个人带来可持续的能量。在设计过程中,很多建筑变成一个等同于雕塑、造型的东西,这是肤浅的,无法打动我。

最近我们参加一个德国图书馆的设计竞赛,我们虽然没有中标,但是中标的方案我非常喜欢,图书馆方案是个简单的方盒子,有一个屋顶花园,内部的空间非常丰富,看到这个方案我会有希望进去坐坐、看看书的想法,空间的设计能够激励人、能打动我,而不是奇形怪状的建筑。

 

记者:国内很多项目在方案时看上去新颖别致,但建成后实现度和完成度往往都不够,效果差别很大,甚至让人大失所望,贵司遇到类似情况后,一般会采取哪些措施,在后继项目中,要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这类遗憾,有哪些设计技术手段可以分享。

施道红:我们早些年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基于设计师的人力和工作模式的关系,现在我们逐渐强调设计要坚持一体化思维,设计的尺度、造型、采用什么材料和施工的方式这是非常重要的。在欧美,设计师对材料的认知要比中国普通的设计师强得多,中国设计师很少去关注材料,之前对木材和金属材料能够传递何种情感,有哪些构造方式我们是没有学习的。

建筑师如果离开建造和材料,实际上是无本之木,我们最近在这方面都有更多的关注、训练和学习。我们公司现在有个材料间摆放了很多材料,在做设计形式的时候要考虑使用何种材料,何种节点,能够给我们什么样的真实感受。从前,建筑师更多像一个画家,是在画建筑,而不是建造建筑。现在我们设计和建造的时候能够保持很好的完成度和效果。比如我们室内的设计,虽然施工我们有时候不是很满意,比如我们出风口不是传统的出风口,变成了拥有美学意义的“线条”,效果也非常好。

我们公司的一些德国建筑师对于品质和细节是非常关注的,我认为今天在中国缺少的不是奇形怪状的设计,缺少的是对品质的追求和对细节的把握,这也是所有产业、制造业、包括设计行业共同欠缺的,我们缺少对工艺的重视,甚至于工匠精神。

 

记者:现在很多设计公司都在裁员,大批中小公司难以为继,甚至关门,您觉得这次建筑行业的大调整和2008年那次调整相比,有哪些不同,您觉得大概多久建筑行业才能平稳上升?

施道红:作为设计企业,在任何时候我相信最核心的是做好自己,行业的大形势与我们息息相关,而且去年我们也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但是我相信,行业不是真空的,如果因为惧怕市场的浮浮沉沉,我认为就不用去做企业了。做企业本身会遇到波动和风险是正常的,就像航海会遇到风浪,甚至我们不要把对行情的“预判”变成影响战略发展的主要因素。企业管理者真正应该做的是抵抗风险,让你的“船”更坚固,让你的技术更加娴熟,面对市场波动的时候有更多的抵抗力。

面对市场我们更多思考的应该是,行业存在风波未来会对设计品质有更高的要求,其次对公司内部的管理、人才的要求会更高,我们能做的就是提升自身的品质,在市场需求层面,从市场的波动上看可以去转型,但是不能轻易地转行。我们需要提升自身服务水平,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来迎合市场的需求,不要轻易让市场的简单波动去改变自己的梦想,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在认同整体趋势情况下,我一直认为中国的未来是一个设计的时代,人们生活富裕了,反而更需要更多的美,希望有更好的城市体验,但是中国目前这方面是很差的,从城市的美、体验性、科学性、规划到室内设计的环境都是很差的。我坚信,设计是一个传统行业,未来也将是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但是我们不会像之前的那种粗放式的发展,需要以制造业的方式去做设计,设计会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变得更加专业,室内设计需要考虑更多企业文化的需求。行业的内涵会发展和改变,对我们每一个企业和个人都是一种新的挑战和要求。 

 

记者:您认为成功的职业建筑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如何在当前市场低迷的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心态?

施道红:一个好的建筑设计,是基于一个建筑师的水平,但不是仅限于建筑师的设计,建筑只是考虑好不好看,空间处理的好不好是远远不够的,建筑师必须和开发商有同样的目标,甚至要有一定的开发思维,这种开发思维不是说取发商或者与其完全同步,而是要在设计基础上考虑他的经济诉求、品牌诉求以及城市绿色环保的诉求。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很难做出打动客户的作品。

其次,因为现在行业形势不好项目越来越少,所以更需要精细化设计,如果还是和以前一样“草菅”建筑,很短的时间就做出设计,品质很差,这种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需要在心态上、做设计的方法上做出一些改变。

 

记者:贵公司有四大产品线,其中绿色办公,设计最专业的办公建筑,一直是FTA专注的方向,突破传统办公模式,注重办公空间的创造性设计,请结合一些典型项目阐明一下贵司的设计理念和造型特点。

施道红:FTA过去十几年在中国区的实践,一直倡导的是传统建筑设计向“大设计”的发展,我们的这种“大设计”在国内是做得最好的。比如产业园区,从我们角度认为产业园区不是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是强调产业和设计的融合,首先是个产业设计,其次在物理空间上如何让产业得到更好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最重要的理念。

最近,我们在上海最大的高科技园区“市北高新区”设计竞标中,获得中标,项目中体现了我们对城市产业的思维和格局,包含对城市更新的理解,甚至到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我们一直倡导“一体化设计”,一是产业、建筑、规划的一体化,二是从城市、建筑到室内的一体化,很有趣的是市北高新区里的城市设计是我们做的,还有一个园区设计、总部基地规划也是我们做的,这是我们的特点。FTA更多的是做产业新城,强调一体化、专业化的设计模式,基于产业角度去思考室内环境设计,而不是单纯从设计是否好看出发,这种做法从最初开始就是错的。

FTA字母,FTA的“F”是“前瞻性”之意,只有专业才能设计未来;FTA的“T”是“合适的技术”,项目中采用最恰当的技术是非常重要的。“A”是艺术的缩写,FTA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前瞻性的设计和恰当的技术为城市创造建筑艺术,通过建筑艺术传达人类的情感。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品牌的哲学是用技术和艺术思考未来,这是我们坚持的理念,采用了大量的技术。前年我们有幸成为全球第一家投资和参与全球健康室内标准“WELL建筑标准”的一个设计公司,这也反映出FTA的使命——通过设计整合全球的技术,给客户带来更多的价值。

今天我们很自豪地认为,设计是一种非常好的专业,设计的本质是能够把各种美好的东西整合在一起,创造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给我们的城市、企业和个人带来可持续的繁荣。这是我们骄傲的地方,也是激励我们的地方,这个行业是非常有价值的。 

 

记者:中外建筑设计可以说是各有千秋,但不乏个别有“借鉴”现象,您觉得中外建筑设计相互学习与借鉴的“度”,应该如何把握?

施道红:人类发展到今天都是在前人的肩膀和智慧之上,建立起自身的知识体系,成就自己的职业梦想,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借鉴别人先进的方法,比如如何尊重城市的人,绿色科技、空间的处理方式等。但是借鉴要考虑自身的目标,如果只是单纯借鉴“形”,我认为这只是东施效颦,应该关注建筑的本质,在借鉴的同时一定要有所超越,为你所用,实现你的价值。没有价值观的指导下,去简单的模仿是比较低俗的做法。

我不是特别鼓励去借鉴、学习,在这种学习之下,我们要有自己的价值观,要有自己建筑设计的理念、哲学和目标,我们可以借鉴别人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但是不能借鉴别人的价值观,那就是一种抄袭行为。 

 

记者:FTA重视专业性,通过技术和艺术实现对未来、前瞻性的建筑设计,那么未来贵公司又怎样的发展计划?您个人而言又有怎样的人生规划?

施道红:从企业角度我们会逐渐完善一体化设计,适当延伸我们的设计版图和设计深度,比如我们会从原来产业园区上升至产业新城的设计,下面我们会做产业社区,甚至是文化园区,以及养老板块,住宅板块。目的是我们觉得未来城市更加强调一种产业的融合,我们适当打造这些板块,能够延伸未来产业新城的板块,更好地去实现我们的梦想。

在设计深度方面我们也会有所延伸,从过去偏重设计,产业园区方面会增加运营和投资的板块,有比较好的园区我们也会参与去提升整体价值。对此,我们提出了“参与性设计”的理念,过去我们设计是辅助者,未来我们希望深度参与到客户的设计中,和客户平行开展工作,从前期的拿地、到后面实现、运营全过程的参与,目的不是我们想赚客户的钱,而是通过设计的价值去创造更多价值,和客户一起分享这种价值,这是一种参与型设计,也叫做实践型设计。不只单单考虑项目设计得是否好看,这样也促使我们基于运营角度去设计,如果项目到最后运营不成功,设计再成功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觉得一个项目是综合的结果,不是简单的视觉上的诉求。项目运营成功,才能在城市中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从个人角度,我们那个年代的人价值观分成两种:一种是通过获取的利益带来的荣誉和地位,彰显自己的价值;另外一种是人生通过成长带来一种智慧和成就感,产生幸福感,不断激励他去做更多的努力,我是属于第二种人。对于未来的规划,如果这件事情是我喜欢的,从中能让我获得成长,这就是我在未来将一直坚持做的事情。我认为人生有很多成长不是规划出来的,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实现提升的,前提是我有自己50年的规划,一辈子做这件事情。


文章来源:畅言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