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低碳转型 CDM模式助力节能灯推广
2011/03/08492
作者:佚名
导读:近日,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的农民张全十分喜悦,家里用了多年的低效白炽灯即将更换为高效TCP节能灯。正为换灯欣喜的张全大概无法体会到这背后发生的变化。“销售节能灯国家不再需要补贴一分钱。”这听上去并不现实
近日,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的农民张全十分喜悦,家里用了多年的低效白炽灯即将更换为高效TCP节能灯。正为换灯欣喜的张全大概无法体会到这背后发生的变化。“销售节能灯国家不再需要补贴一分钱。”这听上去并不现实的想法却在江苏实现了。
早在哥本哈根大会前夕,中国决定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40%—45%。时值十一五收官,十二五开局之年,专家认为:“‘十二五’与‘十一五’的明显区别,在于经济的低碳转型问题。
2月8日,发展改革委要求承担低碳省试点工作的5个省和开展低碳城市试点的8个市将各地低碳试点方案纳入本地“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而其用意正是希望试出一条适合中国的低碳转型之路。
40%-45%节能减排指标如何实现?中国经济如何低碳转型?各方专家认为:市场化手段将是实现碳减排目标的最优选择。
“十二五”的低碳转型问题
历经金融危机的阵痛,“十二五”期间将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提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专家认为:“十二五”与“十一五”的明显区别在于经济的低碳转型问题。
目前,认为主要有三种方式实现碳减排,第一种是节能,第二种是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第三种则是碳汇。
从结果来看,1990年到2000年这10年里,贡献最大的是“节能”。节能占到了全部贡献的80%。而能源结构的调整,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尽管现在新能源发展非常快,但是贡献仍较小。到2030年,上述比例预计会有变化,节能的比例会下降到70%左右,而能源结构调整的贡献会提高。再到2050年,节能会占60%左右。从全球来看,贡献最大的也是节能,占到54%。
“当前,我国目前发展潜力最大的仍是节能。我们应更多地关注节能,这也是最关键的问题。”
实现节能有三种方式,技术节能、结构节能和制度节能。“十一五”期间,技术节能的贡献最大,大概在80%左右,而其主要体现是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十二五”期间,这一手段仍有潜力可挖,但不会像“十一五”那么容易。因此,“十二五”要实现节能,就要在能源结构上下更大的工夫。
江苏的尝试
近日,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将有100万盏高效TCP节能灯替代相同数量的居民用低效白炽灯。在当地农民喜庆着换灯之时,相信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背后的变化。
据了解,本项目发放的节能灯全部由TCP强凌集团提供。涟水强凌节能光源有限公司开发的“强凌节能灯发放项目”于2010年9月24日在联合国EB成功获得CDM注册。这是中国照明行业首个CDM项目。
所谓CDM项目,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发达国家缔约方为实现其部分温室气体减排义务与发展中国家缔约方进行项目合作的机制。用通俗的话解释为:在《京都议定书》的游戏规则指引下,由于世界各个地方节能减排的成本不同而形成碳交易市场。买方主要是发达国家,而卖方主要是中国、印度等。国际金融买家通过收购碳资产以赚取差额利润。
中信证券碳交易与投资业务首席科学家,原大唐电力CDM负责人,现中创碳投总经理唐人虎博士对记者表示:“目前,中国为实现40%—45%的节能减排目标地方政府多采用行政手段,一刀切,这带来很多的弊端,我们一直在探索以市场化手段实现碳减排目标。
作为“强凌节能灯发放项目”总包商,唐人虎分析:“在节能灯项目上,以往是国家每年进行补贴,中央补贴4元给灯厂,地方再进行配套,一方面国家出了钱,如果地方再不进行配套,实施效果不理想。现在我们尝试把它做成了碳的一个项目。因为换灯就会产生节电量,将节电量换算成碳减排量,将预期的碳减排额度卖给了国际金融买家——德国复兴银行,灯厂2年半可以收回成本。一方面,当地政府完成了节能减排指标,农民得到了实惠,一方面,买家也买到了减排量。
唐人虎认为:该模式为十二五实现碳减排目标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市场手段。
据了解,目前,PCDM已经在联合国网站上公示,江苏即将采用该模式继续推广5000万只节能灯。唐人虎认为:这种销售模式今后将可能推广至其他低碳产品的销售。
市场化手段实现碳减排目标
益可环境国际金融集团中国公司董事长何晓松分析:目前,市场化手段主要有几种:第一,通过技术的引进,以及更新换代实现节能减排。第二,通过市场化机制进行补偿。
“低碳转型可能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让另一部分人受益,所以需要靠市场来进行资源配置。如果采取过去行政一刀切的方式,最倒霉的一定是欠发达的省,这样东西部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市场机制如何进行补偿?
“以“强凌节能灯发放项目”为例,通过CDM项目协调各方利益。此外,由于CDM项目申报对于生产厂家的产品质量有一定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生产商政府不应该直接补贴,而应该导向。补贴了很多钱如果没有市场,是资源的一种浪费。国外是在市场消费端进行导向。其实对于生产商来说,市场越大,越愿意做。”对此,作为参与碳交易最早的一批专家,唐人虎颇有感触。
“中国的低碳之路应该是先把市场做起来,有了事实后国家出台相关标准规范。”唐人虎认为,“中国目前的碳市场需要三个要素:长期、稳定以及透明。透明是任何市场很重要的一点,建立信用体系。对于市场主体来说,是不是有一个长期的预期是很重要的,之所以目前多是观望情绪,主要是因为京都议定书后期不确定。稳定主要是指规则的相对稳定。”
对此,何晓松持相似的观点。“中国碳市场缺乏主体,缺乏碳产品。有了以上要素,才可以形成交易,而后则是国家标准的出台以及金融机构的进入。规范的制订最重要的是碳排放的核定,国外碳的标准已经有了一些经验,形成一套规范但目前仍旧在完善中。
目前金融资本这块是一片空白,在中国活跃的多是外国金融机构。
唐人虎认为:只有金融资本的介入,市场才能更好的发展。目前,中信证劵已经开始准备做成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的碳买家。
文章来源:中关村杂志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