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务院正式批复《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这么多年以来,中原经济区一直担负着“中原崛起”的使命,现今终于成为我国众多国家级规划中的一员。与此同时,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发展规划》也获得批复。就在前不久,也有新闻报道:11月6日,国务院一天之内批复了上海、广东、海南三地海洋功能区划。
区域规划的密集发布,让众多网友惊呼:一天一个区。
【区域经济发展迅速】
近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迅速。据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透露,从“十一五”到现在出台的区域规划和相关的政策文件超过了70余个,“数量之多、密集程度之高是前所未有的”。
国家发改委下属的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表示,数十部区域性经济政策文件层次分明、定位清晰。这些区域经济政策主要分三大类:国家级新区、改革开放试验区和区域规划。其中国家级新区批复六个,相较于新区,改革开放试验区和区域规划范围更大,更具操作性,因此成为各地政府竞相角逐的发展路径。
【并非大跃进式发展】
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外媒将此称为如“天女散花”般的大跃进。然而专家表示,“核心经济圈的建立将有助于某区域内的资源整合,借助大区域内的资源优势可加速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随着各地核心经济圈的设立,未来我国区域经济或将进入多元时代。
【政策避免“一刀切”】
范恒山表示,要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全国“一刀切”政策会导致低水平的产业同构、重复建设等问题。差别化的政策有利于从各个地方的实际出发,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条件较好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加快缩小地区差距。
范恒山认为这些区域政策实施的效果非常明显。几年来,中部和西部加快了发展速度,东部地区发展重点转向优化提升经济结构,促进科学发展。“这些政策既照顾了各地的发展要求,同时又培育了一批重要的增长点、增长极,支撑着中国经济平稳有效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各地区域规划都在争相主打“比较优势”牌。区域政策的核心就在于把一刀切变为从各个地方的实际出发,发挥这个地方的比较优势。以南沙新区为例来看,与其他新区相比,南沙新区定位于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和科技体制创新、推进粤港澳合作等方面,这也是其未来发展的比较优势所在。
【符合地方的产业模式】
在经济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区域经济圈的建设,无疑能够带来各种经济领域的整合、配置和发展。“然而如何实施将决定该区域的发展空间。”李恩平表示,地方政府要避免实施一些不符合地方相适应的产业与模式,才能有很好的发展。
有些区域的发展重点是原材料重化工,一些是现代化农业为发展基点,而有些则是旅游休闲度假区域。对于不同的区域而言很多资源的功能和布局是互相补充的,资源可以互补、功能也可以互补。业内专业人士告诉我们:“随着资源与功能的互补,将更加的合理更加的平衡,区域经济与产业的布局或将趋向于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