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立夏时节来临。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尽管从时间上已经进入到“金三银四”的钢材消费旺季,但今年的旺季特征却并不明显,加上钢价一直呈现下跌趋势,商家心态都已陷入悲观状态。
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进入五月,立夏时节,钢市能否也“夏争时”,早日破茧成蝶?
从宏观经济来看——
2012年4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调研”显示,来自国内外25家金融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预测,4月CPI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3.4%,较统计局公布的3月水平(3.6%)有所放缓。备受关注的新增贷款将从3月的10100亿元大幅回落至8000亿元附近,预测均值为7968亿元。
据统计,1至4月份累计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将延续从去年1至5月份开始的回落态势,逼近20%的整数关口,从而再次创下2003年以来10年新低。这些信息充分显示了今年经济大形势的颓态,钢市受其影响难以逆转,
从钢铁原料来看——
钢坯方面,河北钢坯成交一般,唐山普碳方坯出厂价下跌10元至3700-3720元/吨,20MnSi方坯3820-3840元/吨;邯邢地区普碳方坯出厂价3770-3800元/吨,实际成交不带票价格稳定在3560-3570元/吨。
煤焦方面,4月份国内炼焦煤市场价格也有所下跌,山西、安徽、山东、江苏部分矿务局将焦煤、1/3焦煤、气精煤出厂价格下调30-40元/吨。目前钢厂主焦煤和肥煤价格为1700-1750元/吨,1/3焦煤和气煤采购价格为1350-1400元/吨。由于铁矿石价格相对坚挺,目前焦炭、焦煤成为大中型钢厂压价的主要对象。
铁矿石方面,截止4月底,河北地区66%品位铁精粉价格下跌30-40元至1200-1210元/吨,安徽、江苏地区65%品位铁精粉价格下跌10-20元至1170-1180元/吨,湖北、福建、江西地区64%品位铁精粉价格为1070-1080元/吨,较3月底上涨20-30元/吨。外矿方面,4月份进口铁矿石价格先涨后跌,4月中旬普氏62%印粉价格一度升至150.25美元/吨(CIF),下半月后价格回落0.5美元/吨(CIF)。
废钢方面,随着钢材价格走低,4月份国内废钢价格小幅回落。截止4月底,江浙沪地区重废(>6mm)价格降至3250-3320元/吨,边角料价格为3380元/吨左右,较3月底回落20元/吨左右,一些小电炉钢厂前期价格偏高,4月份采购价格下调了50-100元;福建、山东、浙江地区废钢价格也有50-100元/吨的降幅。
从需求来看——
受投资回落、心态谨慎影响,今年市场采购多以终端即期需求为主,中间囤货炒作需求几乎绝迹。监测数据显示,农历3月的终端采购量较农历2月回落4.97%,需求旺季特征
难以得到体现,且需求释放一直是不温不火,断断续续,没有一个集中放量的过程,对价格拉升作用有限。
但海关数据方面3月份我国出口钢材503万吨,较2月份大幅增加164万吨,并自2010年7月首次突破500万吨。从历年的出口数据来看,3月份钢材出口量存在一定的季节性规律,大多表现为环比增加,今年3月也不例外。除此之外,海外钢材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下游开始补充库存,带动全球钢材出口报价稳步上涨,内外价差拉大,海外市场的吸引力大增。而且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钢材出口报价较低,在价格上具有一定优势。
从产量来看——
受此前钢价上涨、利润改善刺激,钢厂产量出现快速回升,至4月上旬达到日均203万吨的历史新高水平。在库存下降速度较同期减缓、固定资产投资全面回落的背景下,产量的快速回升无疑对市场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加之商品市场在4月中旬亦出现了深度调整,自然对钢材市场造成了明显冲击。
一季度,国内钢铁产量节节攀升,与之相对应的却是钢企季报净利大幅下滑,行业赢利状况却惨不忍睹,80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亏损10亿元。与此同时,钢贸商日子过的也很艰难。
但从目前来看,全国钢铁产量增长是适度的,对市场的压力不是很大。3月份,全国粗钢产量增幅不到4%,钢材产量增幅略高于10%。但要警惕后期产量持续走高,加剧市场供需矛盾,破坏市场稳定和均衡发展。
综合来看,目前,钢材市场价格趋弱,出货依然较为低迷,供应压力有增无减,成交难有起色,而商家对后市期望似乎也不是很高。基于此,预计五月钢市或将继续弱势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