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26.35,东经106.42。瞄准这个地点,年轻的梦想者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贵漂”正成为时代热词。
贵州,是全国最活跃的大数据创新风口之一,“贵漂”们共同执手,擘画着一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图景。
大数据时代,我们拿什么来拥抱你?2月4日,由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主办,在省委组织部、省大数据局及省研究生联谊会等支持下,“拥抱大数据时代—2017全国百名博士贵州行”在贵阳启动。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多地的大数据专家、学者、博士及硕士近200人,对我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两天实地考察,深度观察、科学研讨。
贵州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怎么样?投资环境好不好?有哪些让人热血澎湃的创业机遇?这一群优秀的高层次人才纷纷表示有话要说。
牵手贵州,就是牵手未来
当大数据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最前沿理念时,贵州,正在进行一场全面的社会试验,力图重构落后地区的整体发展方式,探索一种新的赶超方式。
春江水暖鸭先知。贵州经济的热度和潜力,正在被省内外高层次人才发现并证实。
赵永健,北京交通大学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山地大学博士后,2012年来到贵州,现在是贵阳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委员会的一名专家。
他踏进云贵高原后,贵州大数据之船也开始进入了远航征途。于是他成为这个新兴产业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为什么选择来贵州?”记者好奇地问。
“这里政策环境好,用人不拘一格。”赵永健亲身感受到,当地政府为了发展大数据,想尽了一切办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只要你有梦想,都有可能在这个舞台上发光发亮。
牵住了贵州,也许,就牵住了未来。投身于贵州新一轮建设的洪流中,赵永健深感自豪的同时,也在观察贵州该怎样增强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当然放眼全球范围内,贵州的磁力还不够,只有紧跟上时代的脚步,给创新、给应用一个足够好的环境,栽好梧桐树,凤凰自然来。”
虚拟数据资源的集合,大大加速了社会资源重构的进程。因为重构,贵州迅速形成了新的产业链,也从曾经的人才流失地,进入了创新创业的第一梯队。
QQ大数据发布的《2016年全国城市年轻指数报告》显示,贵州以年轻指数80位居全国第7位,年轻人口净增率18.52%,在省会和副省级城市里仅次于深圳和武汉。
贵州对于人才吸引力的增强,正是大数据产业蓬勃生命力的体现。大数据以其广泛、可重复利用的特性,大大降低了创新创业的成本。
2月4日,博士团走进新成立的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在交流座谈中,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经理申慧民略带激动地分享一个《拥抱大数据,拥抱多彩贵州》的题目。他为大家描述了兼具纬度、高度、温度、湿度、风度、浓度的“六度福地”,“数据之都和生态之都在贵州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贵州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弯道取直、后发赶超。”为了给贵州吆喝人才,申慧民现场提示了贵州自助游的旅游平台、职场信用征信平台、地标农副产品销售平台共三个应用场景,希望抛砖引玉,点燃大家更多的思考和激情。
一席话,为在座的博士们投下绿色橄榄枝,大家纷纷鼓掌,心动,也许就是从此刻开始。
先行先试,贵州促进理论、政策、产业等多方面的突破与创新,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大数据的脉动、聆听大数据的声音、探寻大数据方向、挖掘大数据商机。
一阵清朗的风,从西南群山中扩散,吹向了全国各地,也吹向了遥远的美国硅谷。身在硅谷20年的博士李彬一抬头伸手,指尖就触摸到了这缕风的芳香。
跟随风来的方向,今年,李彬回国了。“我在国外常常听到人们在谈论贵州大数据,行业内外的企业家们都在谈。这是怎样神奇的地方,能够通过一个产业就做到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所以我来了。”
出于对贵州政府敢于创新、敢于给人们容错试验机会的认同,李彬和他的团队希望在贵州投资创业,扎根这块“实验田”,并以贵州为中心,用大数据手段服务全球。“我们正在做一个创新创业的服务平台,希望形成大数据产业和人才集聚的洼地。”
两天时间太短,还不足以让人们看清看透贵州的魅力;两天时间也很长,它给观察者的心里已经铭刻下了深深印记。
“拥抱大数据时代——全国百名博士贵州行”线下调研活动已经结束,但线上的主题交流活动还在持续中。至2月7日,名为“2017新春百名博士硕士贵州行”的微信朋友圈里面,共有260名人员实时在线,热切讨论着贵州大数据这一话题。
据悉,接下来,博士团将围绕贵州大数据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贵州大数据发展的比较优势、贵州大数据发展的瓶颈及其可能的解决办法、贵州大数据的招商引资情况以及企业的优惠政策、贵州省政府对大数据专业人才的引进计划和相关政策、贵州大数据的未来战略和规划等诸多课题,进行更深入的调研。
从美国回到家乡,只为心中的浓浓情愫
2015年夏季,贵州最引人瞩目的一件盛事,当数首届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那一年,无数全球大数据领先企业和领军人物跋山涉水来到这里,围炉共话。
聂瑛洁依然清晰记得当时的情形:
“那时我还在美国工作,每天起来刷朋友圈和新闻,发现数博会的有关话题都转疯了。”
远在海洋彼岸的人们从此知道中国有个多彩贵州,贵州的大数据产业正风生水起。这些讯息在她的心里面渐渐扎了根、开了花,勾起了浓浓乡愁。
谁不对自己的家乡有份难舍的情怀,喜爱理由何止一百条,“后来我卖了美国的房子和车子,怀着有些忐忑的心回到贵州。”聂瑛洁的顾虑来自于未知:“不确定回家乡以后发展的空间够不够大,不确定身边人的三观和我有没有冲突。”
今天,站在记者面前的聂瑛洁,神采飞扬,充满自信,她已是贵州省人民医院最年轻的处级干部之一:“我现在感觉,回来是正确的选择,家乡发生了很大变化,家乡人充满了精气神,很多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也过来发展,我在其中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
树高千尺,落叶归根。故乡之思,永远都是游子的至诚抒怀。对于家乡,同在省医病理科就职的黄平饱含深情。2009年,黄平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攻读博士毕业后,义无反顾回家乡。几年来,她亲眼见证了贵州后发赶超之变,见证了大数据从无到领先全国的过程。
今年1月份,省内发生两起人感染禽流感病例,省医专家通过远程医疗的方式,与当地医生会诊,高效率进行救治。事件发生后,让黄平对大数据、互联网又多了一份认识和希望:“现在医院看病,光是挂号、缴费、取药等等环节,都需要病人多头跑,但如果在网上,就可以高效率地一步到位。同时在疾病管理方面,通过整理分析大量患者数据的情况,我们也可以提供更精准的专业医疗干预和管理。”
家乡这个词语,已经被人们注入了种种寄托,这种情愫已经融进了生命之中。
最近几年,复旦大学博士付春都默默地在寻找一个让她回到家乡的理由,“哪怕只有一点点机会,我都会很愿意飞奔而去。”
付春的故乡也在贵州,现在是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秘书长。再踏入家乡的大街小巷,她说有些恍惚了,不知道自己是身在贵阳还是上海:“贵州的变化实在太大,城市的模样,竟然和上海一样繁荣。”
此次,一簇希望的小火苗,“噌!”出现在了付春的面前。“贵州的大数据产业已经成功起飞了,但光有翅膀还不够,还需要有足够强劲的心脏和血液,这其中就包括资金、人才、技术、观念等等。”她表示,有意利用自己在外所拥有的资源,为贵州打造一个大数据创新创业的平台。
“君王还京国,游子思乡邦”。采访中,许多黔籍博士告诉记者,家乡是港湾,更是一缕阳光,在他们心里需要慰藉的时候,就会想到儿时玩耍成长的山山水水。今天归家,看见贵州发展追赶的身影,那么回到这里,也许就是梦想重新出发的地方。
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路途遥远
2012年岁末,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中国农业大学博士何方洋窝在沙发上做了一个梦。
梦里,他见到大学的自己。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揣着1000元钱,坐上驶出贵州的火车,周游全国。饿了吃最便宜的面包,困了倚着车窗打个盹。就这样走过烟雨朦胧的江南,坐着黄浦江的油轮,爬过泰山的南天门,最终站在了红墙碧瓦的天安门城楼前。
大梦方醒,何方洋突然想回家了。半年后,他迫不及待地从北向南飞,在贵州省第二届高端装备制造与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合作推进会上,签下了合作协议。8月,成立贵州勤邦食品安全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参加这次博士团考察活动,何方洋思绪万千。他告诉记者,前不久省里面组织了25名企业家到美国哈佛大学、西顿大学、伯克利大学考察,在异国他乡的高等学府里,他仍然听到许多人在热议大数据、谈论贵州。
“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路途遥远。”何方洋说,这句话不仅指正在大数据领域内跋涉的贵州,也同样适用于希望在“云端”实现各种价值的人们。
比如他自己,发现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是效益放大器,而每个行业、企业、产品像一个个“1”,当两者碰撞就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1”的背后会加上一串“0”,使得经济运行效率提高10倍、100倍、1000倍。“比如说,以前农民种地,因为交通、信息不畅通,也许就会导致菜卖不出去,同时销售终端——市民们也许买不到便宜又新鲜的蔬菜,而现在,互联网将两头用一线牵连起来,有了电商平台,放大了农副产品的流通效率。”
认准了这个道理,何方洋正在建设一个集检验检测、交易、智能物流、仓储、食品安全大数据于一体的安全食品交易示范平台,覆盖全省食品安全配销网络体系。
进入计算机时代后,人类的生产生活,越来越多以数据的方式记录和存储起来,传感器持续跳动的读数、实时更新的全球各类信息、互联网上每天数以亿计的浏览、搜索、交易等,这些痕迹集合、交织在一起,越来越完整、准确、清晰地将现实呈现在虚拟空间。这个时候,大数据开始引发关注,被描述为“未来之光”。
这一束光到底能够照射多远?考察过程中,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张可一直在看、在思考。他现在的工作,是研究如何发挥大数据作用来推动法制建设。
“黄仁宇所著的《万历十五年》一书中,提到过明朝的数目字管理,这个概念即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数据管理’。政府数据公开是推动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驱动力,是限制政府权力的‘紧箍咒’。”张可看到未来,大数据时代,将会迎来法治政府建设的新时代。
他告诉其他博士,“云上贵州”系统平台正致力于打通、共享全省各个部门之间的政府数据,欲以政府数据公开来带动全社会的数据流图。2016年1月,《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出炉,成为全国首部大数据地方性法规。目前省内还建立了大数据管理机构,这证明,贵州作为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已率先在政用方面开展了探索创新。
“中国政法大学一直在对全国各省市区政府的政务公开指数进行评估,2016年,贵州省排名第7。大数据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发酵,促进了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张可说,
如同互联网创造了搜索、电子商务、竞价排名等一系列商业模式一样,大数据也持续激发着越来越多的新业态、新模式。大数据创新创业这一条道路,不管是否遥远,人们终将要走下去。中国科学院在读博士何雷也想坚持走下去。
参观大数据产业,何雷的第一印象是,贵州已经通过数据中心,解决了数据放在哪里的问题,接下来,怎么用?谁来用?还需要继续努力探路,“找痛点、做应用,才能让大数据发挥价值。比如货车帮,解决了货车和货物信息不对称的痛点,结果发展成为国内大数据创新企业标杆。”
那么对于自己来说,方向在哪里呢?何雷最近正在关注一个消息,在围棋网站上,一个名为“Master”的人工智能程序对中、日、韩顶尖高手,豪取60连胜。“人工智能,就是大数据时代的下一个风口。”何雷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