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升级“城市血脉”
——专访十堰市住建委主任张清甫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如同扎根在地下的“城市血脉”。十堰市作为全国首批10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2015年12月启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近日,记者就十堰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概况、进度,为何要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等问题专访了十堰市住建委主任张清甫。
Q1:请介绍一下十堰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概况。
张清甫:2015年4月8日,十堰市顺利通过国家财政部、住建部评审和答辩,成为全国首批10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之一。以此为契机,十堰市率先在湖北省内完成地下管线普查探测,建立了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联合各管线管理单位、权属单位、设计单位共同编制了《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按照规划,我市将在新城区、旧城改造核心区、重要工业区三类城区因势利导,科学安排管廊建设,力争在2030年末完成319公里的干、支线管廊和管沟建设任务,其中,近期(2015-2017年)规划实施55.42公里,中期(2018-2020年)规划实施70.93公里,远期(2021-2030年)规划实施192.80公里。
目前,十堰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近期(2015-2017年)已于2015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全线共计21条观管廊,截至2016年10月,全线共启动14条管廊施工,累计完成沟槽开挖14公里、垫层浇筑12.3公里,管廊结构8.2公里,2017年年底完成项目建设,2018年1月1日开始运营。
Q2:十堰市为什么要建设地下综合管廊?
张清甫:必要性:十堰因车而兴,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市属公用设施和东风公司公用设施并行的两套地下管网系统,这种政企二元管网系统的结构特征,决定了两套管网系统独立建设、独立运营,其结果不仅浪费管线资源,占用更多的城市地下空间,增加管网运行维护成本和维修难度;此外,十堰城区地下管线多达23种,涵盖给水、排水、燃气、热力、通信、电力等,管理体制和权属复杂,由于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各类管线无序布局,竞相争夺有限的地下空间,给城市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城市地下管网“跑冒滴漏”现象日趋频繁、城区道路不断被开挖等,这些问题不仅造成巨大的资源和财产浪费,也阻碍了城市的有序运行,而现有综合管廊老旧、设置和运行不规范等,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势在必行。
效益性:十堰地下综合管廊建成投入运营后,从经济方面来看,可以降低管线更新和维修成本,节约路面开挖和修复费用,提高资源能源输送效率,减少施工占道造成的交通损失,降低管线生命周期内总费用;从社会效益来分析,可以节约城市建设用地、减少城市路面反复开挖,提高城市生活品质,延长管线寿命,提高服务能力,减少管线权属单位之间的纠纷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从环境效益方面来看,能降低管网漏损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生态环境破坏,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美化市容市貌,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和植被覆盖率,增加城市碳汇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堰地通过综合管廊建设,将有效整合老工业基地政企管线二元体系现状,发挥综合管廊整体效益,未来三年,十堰将在十堰城区建成一个低成本、可复制、可推广的“山地城市集约化建设模式、生态敏感区绿色开发模式、老工业城市政企二元管线体系整合模式”的全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示范样板。
Q3:十堰市管廊项目采用PPP模式组织实施,请问这种模式具体如何实施的?有什么优势?
张清甫:十堰市PPP模式的具体实施为:经市政府批准,我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进行合作建设,市政府授权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指挥部作为本项目采购人,通过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选择资本实力雄厚、地下综合管廊投资运营经验丰富的社会资本合作方。由市管线处代表市政府与中选的社会投资人通过签署《十堰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合资合同》,共同出资组建十堰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设运营管理公司(简称“项目公司”),其中市管线处出资3亿元,持股33.33%,社会出资6亿元,持股66.67%。市住建委代表市政府与项目公司签署《十堰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合同》和《十堰市地下综合管廊特许经营协议》,授予项目公司特许经营权,由项目公司项目投融资建设,管廊设施设备的维护管理、技术管理等任务,同时与电力、通信、广电、供水等管线使用单位签订入廊协议,收取管廊空间使用费和运行服务费,保证综合管廊良好运行。
优势:
1、PPP模式关键在于引入了社会资本金承担公共产品与服务项目融资、建设、运营等的大部分工作,与政府直接提供公共品与服务相比,PPP模式有助于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2、PPP在项目初期实现了风险分配,政府和社会企业均承担部分风险,降低了项目融资难度,有助于项目融资成功,当项目发生亏损时,政府与社会企业共同承担损失,PPP模式分散了部分风险。
3、参与PPP项目模式的社会企业通常在相关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技术,在政府特定考核机制下,社会企业的收入与项目质量和服务挂钩,因此,有助于提高和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产品的品质。
4、PPP模式能使得政府与社会企业彼此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互相弥补不足,双方能形成一个互利共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