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下,企业的利润由原来建筑施工的单一利润变成了建筑上下游多个利润点的汇集,这样不仅可以分享项目投资、运营等多个环节的利润,其质量、效益也可高于传统施工模式。
2月24日,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601668,SH下称中国建筑)公布了一批重大项目公告,项目分房建和基础设施两类,合同金额高达263.3亿元。
今年6月,由中建二局总承包的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项目即将迎来第一个大型会展——国际家具展览。这一大型博览中心的落成,让西部从此有了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最大的会议会展平台。
在中国建筑获得的诸多项目中,已有不少采用PPP(公私合作)模式,即由投融资带动总承包。企业转型升级,和建筑市场进入寒冬期有关。2015年上半年开始,房屋新开工面积和建筑业新签合同额均出现近十年来首次负增长。同时,建筑市场的结构调整压力凸显。
2月28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中建二局后获知,在结构调整中,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了“一带一路”落地的重要抓手。该局借机在投融资领域发力,去年光西南分公司投融资+基础设施项目的营业收入达34.6亿元,占全年营收的28%。同样提出依靠新业务模式及投资获得项目的还有中建一局。
巨型钢架如何组装?
整个场馆没有一根柱子支撑,这在国内的大型会展中心极其罕见。2月28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成都新落成的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共8个场馆内,看到如此场景。
在每个单层展厅15米净高的无柱大空间上空,黑色的钢结构如一张大网。在总建筑面积多达57万平方米,相当于80个国际足球场面积的西博城,巨大的重达1770吨的钢网架是如何提到空中的?
西博城项目总工程师余德浩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这是施工最大的难题,网架结构多且复杂多变,特别是部分网架曲率变化大,最高位置达70米。作为承建方,中建二局西南分公司当时有两种选择:一是地面焊接后吊装,二是空中安装,后考虑高空焊接量大且困难,选择了第一种。”他表示,经过验算后,公司选取了桁架上的四个黄金分割点作为吊点,采用液压提升的方式,光整体吊装到位就用了4个小时。
他表示,正是由于采用了新型大跨度预应力梭型桁架,无柱设计才让场馆的空间利用最大化。也因此,西博城一期工程大量采用了钢结构,16万吨的总用钢量已超过国家体育场“鸟巢”11万吨和央视新大楼12万吨的用钢量。该项目已获得我国钢结构行业最高奖项——中国钢结构金奖。
除了能工巧匠的智慧,能撑起这副巨型钢架,离不开中国建筑投融资模式的创新。
由中建二局西南公司承建的西博城是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的重大项目,总投资约120亿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就占了一半。
钱从哪儿来?
和传统的项目施工不同,中国建筑和合作伙伴中信集团组建了联合体投标。据当地媒体报道,早在2015年1月,由中信集团牵头,为四川省融资建设天府新区的开篇之作——西博城首期融资金额60亿元。据知情人士介绍,事实上,中信集团联合了中国建筑、金融机构、运营主体等成为联合体来投标并中标。
“在联合体中,各方都有需求,如政府需要工程,银行需要优良的贷款获得收益。”上述知情人士称。
据中国建筑旗下中建二局西南分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该公司融资部分既有自有资金,也有银行贷款,最终以投融资带动了总承包。目前,该项目获得的土地出让金专项用于该项目建设,正通过中信集团支付给总承包单位中建二局。
事实上,这已不是中建二局第一个中标PPP投资项目。此前,深汕特别合作区信息技术城开发、建设和运营的PPP项目中标总造价16.11亿元。该项目采用PPP+EPC合作模式,建设期3年,运营期7年。
近年来,PPP模式盛行。PPP特许经营方式已成为如法罗里奥、万喜等国际知名大承包商业务常年保持稳定增长的关键因素和主要利润来源。
“PPP模式下,企业的利润由原来建筑施工的单一利润变成了建筑上下游多个利润点的汇集,这样不仅可以分享项目投资、运营等多个环节的利润,其质量、效益也可高于传统施工模式,并使盈利更加持续、稳定,也是央企提高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径。”有业内人士称。
但在国内,由于融资压力和运营风险较大,有的建筑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不能符合政府的要求,导致血本无归。
对此,上述项目负责人称,中国建筑的投资平台对此有严格要求:与当地财政预算收入一年超过60亿元的政府才谈基础设施项目,项目投资额小于10亿元的不在采用PPP模式之列。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为把控风险,曾有民企拟投资200亿元的铁路项目,但因运营权限分散,中国建筑最终放弃了以投融资方式投标。同样,经测算后,有区县政府的财政收入预算难以实现还款承诺,中国建筑同样放弃拟采用PPP模式的市政道路建设。
中建二局西南公司党委副书记王维民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 PPP模式中,建筑企业作为社会资本方要全程参与项目规划设计、投融资、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等项目生命周期管理,从而使企业由原来单一的施工承包商向投资商等多重角色转变,从而实现转型升级。
他同时坦言,企业转型中最难的是人才。作为以房建起家的企业,下属分公司普遍缺乏投融资和基础设施专业人才,后期运营挑战更大。目前,公司正采用培养和内部调剂的方式来弥补缺口。
利用“一带一路”商机
十三五期间,中央提出要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布局“三大重点”: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建筑企业在转型升级中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形势和市场变化来调整产业结构。”王维民说。
从2015年开始,中建二局西南分公司的施工区域从原有的四川、重庆、大力向湖南、云南、贵州等地拓展,并开设分公司。
短短两年间,该公司建设了推动“一带一路”实施的国内十大区域平台之一西博城,该场馆是西部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以及沿线国家拓展中国西部市场的展示交易平台。中国建筑还在云南单体投资了规模最大的项目云南华丽高速公路,总投资额约287亿元,也是云南省政府以PPP模式操作的第一条国家高速公路项目。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一带一路”建设还为中国建筑拓展海外业务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目前中国建筑已设立9个营销中心和30个国别组,初步形成了覆盖非洲、东盟及周边、中亚、中东欧、拉美地区重点和热点国家市场的营销网络,建立了跟随中国资金海外投向搜集项目信息并快速反应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