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江苏丝绸业危机四伏 生产萎靡蚕农老龄化

2014/07/091206 作者:佚名
导读:我省春茧收购已近尾声。从东台、海安等蚕茧主产区调研回来,省丝绸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罗永平心里五味杂陈:“春茧生产收购总的情况不错,但‘隐忧’越来越明显,‘远虑’正一

        我省春茧收购已近尾声。从东台、海安等蚕茧主产区调研回来,省丝绸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罗永平心里五味杂陈:“春茧生产收购总的情况不错,但‘隐忧’越来越明显,‘远虑’正一步步走近。”这个春茧季节,我省不同地区喜忧互现。在东台、射阳等地,蚕农们大多心里乐滋滋的。东台富安镇小东村崔志民养了两张半春茧种,单张产量达到90斤,按46.2元/公斤均价算,收入超过5000多元。他说:“还是养蚕划算,种水稻要施肥、治虫,既辛苦,挣钱又没这么多。”

        据了解,东台市今年春蚕发种19万张,约占全省的31%。每张产量80-90斤,比去年同期高出5到10斤,蚕农收入普遍增加10%左右。射阳春茧收购入库2000吨,均价44.5元/公斤。

        收成有好的,也有不尽如人意的。最早开秤的吴江市,一开始价格就在36元/公斤左右,比上年同期下降12.2%。海安县丝绸产业培育办公室副主任季善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县春茧价格回落比较明显,均价在42元左右。”如皋市每张蚕种产茧85-90斤,与上年基本持平,收购均价43元/公斤,下跌了9元。

        记者查阅中国茧丝绸交易网得知,今年春茧价格不及去年,生丝价格也跟着下跌。江浙地区3A-4A级生丝价格34.8-37.2万元/吨, 均价35.9万元/吨,同比降了1万-2万元/吨。“生丝价格下来了,必然波及蚕茧收购价格。”季善明说,海安白厂丝价格去年同期43万元/吨,今年39万元/吨,降了10%。

        茧丝绸是一个长链产业,从栽桑、养蚕到丝绸服装甚至蚕丝深加工延伸产品,不同节点互为依存,任何一环的变化都可能在产业链上传递扩散。兴化市大地蓝绢纺有限公司董事长戴香莲告诉记者:“前些年蚕丝被每年都销售翻番,现在两三千元一床的高档产品很难卖得动,降幅超过30%。”江苏苏豪轻纺公司董事长马宏伟说,“这段时间,国际市场需求总体不旺,美国、印度等主要市场都有所下降。丝类产品价格2011年前后最高达到55美元/公斤,现在降到了44美元/公斤左右。”

        正是这样的一次次价格波动,加快了茧丝绸行业的变迁。尽管最近几年我省栽桑养蚕基本稳定,但整体规模已今非昔比。省丝绸协会统计,1994年全省桑田面积370万亩,目前已减至80万亩;白厂丝年产量也从十几万吨变成了不到两万吨。

        与此相关的一个更突出的问题是,蚕农后继乏人。储加银,海安县城东镇戚庄村人,已经79岁。今年,他和75岁的老伴种一亩桑田,养了1.7张蚕种。他说,养了30多年蚕了,现在放弃心里舍不得;继续养下去,毕竟年事已高,儿子、孙子都在外地工作,靠老两口不知还能撑几年。

        我省的养蚕业已成地道的“老龄产业”。储加银所在的戚庄村有400多养蚕户,蚕农几乎都是白发老人。海门市调查显示:“从事桑蚕种养的农民一般在50-70岁之间,青壮劳力基本外出务工,后续年轻人接班养蚕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我省丝绸业危机的另一表现是,生产环节萎靡不振。以缫丝厂为例,全省已从147家锐减到现在的50家左右。季善明告诉记者,海安的几家缫丝厂工人普遍老化,从每天两班变成了每天一班。

        丝绸,曾经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符号之一。今天的景况,让众多业内人士深感忧虑。罗永平说:“江浙地区是我国茧丝绸产业的代表,现在养蚕人老了,缫丝企业关了,研究丝绸的高校并了,丝绸面料开发、花型设计人员没有了。如果再不采取相应措施,这个‘锦绣产业’可能再有10年就走到头了。”

        南京大学教授钱志新表示:“现代社会中,丝绸已成为一个小众产业。它与化纤等大工业品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自然小得多。但作为传统产业,特别是有着很强文化特性的载体,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记载了世界文明,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包括从全产业链角度组织前道环节,采用新技术改进生产方式等,在保护中发展,不能真的只剩下‘记忆中的美丽传说’。”

文章来源:未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