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多地规定政府项目工程款结算以审计结果为准

2017/06/275963 作者:邢丙银
导读:由中国建筑业协会提起,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一条备受建筑行业诟病的规定,正在全国范围内清理。该条规定存在于多地涉及审计的地方性法规中: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以审计结果作为建设工程竣工结算依据。

由中国建筑业协会提起,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一条备受建筑行业诟病的规定,正在全国范围内清理。

该条规定存在于多地涉及审计的地方性法规中: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以审计结果作为建设工程竣工结算依据。

616日,记者从中国建筑业协会获悉,他们已于近日收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反馈函。在反馈函中,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认为,该规定限制了民事权利,超越了地方立法权限,应当予以纠正。

 

多地规定政府项目工程款结算以审计结果为准

20155月,中国建筑业协会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寄送了一份《关于申请对规定以审计结果作为建设工程竣工结算依据的地方性法规进行立法审查的函》。

在函中,中国建筑业协会称,近年来,北京、山东等14个省级人大常委会先后出台了地方性审计条例或监督条例,规定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以审计结果作为工程竣工结算依据。

200671日起施行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审计监督条例》第24条规定:审计机关审定的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决定,有关部门应当作为办理竣工验收、工程结算以及固定资产移交的依据。

北京等地的审计条例还要求,承发包双方应当把此规定列入合同条款。如2012101日施行的《北京市审计条例》第23条规定,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与承接项目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合同中约定,建设项目纳入审计项目计划的,双方应当配合、接受审计,审计结论作为双方工程结算的依据;依法进行招标的,招标人应当在招标文件中载明上述内容。

江西等地的审计条例则规定,建设单位或者代建单位可以在招标文件中载明或者与承接项目的单位在合同中约定以审计结果作为竣工结算的依据。

中国建筑业协会认为,如果通过审计发现确有对工程结算款高估冒算行为,甚至行贿受贿等犯罪行为,完全可以适用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民事法律规定中的撤销、无效等有关条款,或按照相关法律移交法院审理。强制性地将第三方做出的审计结果作为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合同双方的最终结算依据,不仅不合理,也没有现行法律的支持。

长期以来,一些政府投资工程的建设单位以等候审计结果为由拖延工程结算时间,进而拖延支付工程款,使施工企业不堪负重,并直接影响对材料、设备供应商及劳务企业的款项结算和支付。中国建筑业协会在函中称,该规定不利于保护施工企业合法权益。

中国建筑业协会还认为,通过地方立法强制要求将审计结果运用于民事合同的价款结算,实际上是以行政定价代替市场定价,而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之间是一种行政监督关系,审计机关没有对具体交易行为进行定价的权力。合同法把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等作为从事民事活动、订立合同的基本原则,此规定违背了合同法规定的平等自愿原则。

 

法工委:部分地方的规定超越立法权限

近日,记者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部门求证获悉,他们已按照备案审查的有关工作要求,向建议人中国建筑业协会反馈了审查意见。

记者在反馈函中看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称,收到中国建筑业协会来函后,他们对有关审计的地方性法规进行了梳理,并依照立法法规定对审查建议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征求了审计署、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部、住建部、国资委、最高法等多家单位的意见,并赴地方进行了调研等。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反馈函中称,经研究认为,地方性法规中直接以审计结果作为竣工结算依据和应当在招标文件中载明或者在合同中约定以审计结果作为竣工结算依据的规定,限制了民事权利,超越了地方立法权限,应当予以纠正。

我们已将研究意见印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目前,有关地方人大常委会正在对地方性法规中的相关规定自行清理、纠正。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函中表示,将持续跟踪清理、纠正情况。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