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6月14日凌晨英国伦敦一栋24层公寓发生大火,其导致群死群伤的惨烈程度不啻于一场恐怖袭击,令世人震惊。理性分析,这种类型的悲剧,诱因具有典型性,教训具有普遍性。
对于正处在快速城镇化阶段的中国而言,伦敦这场大火应该成为一面镜子,让更多城市清晰了解所处的环境;也应该成为一次测试,检验更多城市的思维方式和治理能力;还应该成为一记警钟,警醒更多城市更好应对身边发生的灾害。巨大的财富损失能够重新创造,宝贵的生命消逝却永远无可挽回。唯有从包括英国伦敦高层公寓火灾等国内外众多悲剧中汲取教训,中国城市的前行步伐才能走得更稳健。
有统计显示,我国高层建筑早已超过10万栋,且新增势头未减。高层建筑增多,在改善市民居住条件、改变城市风景线的同时,也给城市居民生存安全带来了新挑战。
近些年来,仅主流媒体报道过的火灾隐患就举不胜举,而发生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等城市的高楼大火,更是将城市发展中的消防安全问题暴露无遗:高楼发展与城市消防救援水平不匹配,应急救援能力不能满足应急需要;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有的残缺不全、有的不能正常启动,自防自救能力严重不达标;消防监管重突击整治、轻常态管理,不出事故无人问,“一出事故就拉网”,“拉网”之后消防安全工作又该以何种方式有效进行,往往难有下文。
另外,高层建筑在建设中大量使用了助燃材料,规划、设计、施工等诸多环节还存在着违背消防安全基本准则的行为,居民普遍缺乏逃生自救能力,这些都是导致事故发生或加剧事故灾情的必然原因。
那么,该如何让高楼远离火灾威胁、强化人们消灾防灾意识呢?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其一,让严格监管成为常态。
要改变“运动式”消防安全监管模式,把消防安全的制度约束体现在日常生产经营和运作管理之中,使有效自我约束和有力外部监管常态化,时刻绷紧消防安全弦。要畅通群众监督举报各类消防安全隐患的渠道,把消防安全置于广泛的监督之下,营造出公众重视、全社会参与的消防安全氛围。至关重要的,就是通过严厉的问责制度,敲击监管者、当事者麻痹的神经,使之时时牢记天职、处处恪守本分,筑牢安全之基,让严格监管成常态、无缝隙。
其二,不断强化减灾能力建设。
重视建筑火灾机理研究,在城市建设中综合考虑各种“止灾因子”,使高层建筑发展与城市消防能力基本匹配。同时,加强消防设施的改造升级,重视高性能消防装备、特殊阻燃建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研发和推广。
其三,不断完善保障机制。
建立隐患源头控制机制和部门信息沟通平台,对涉及消防安全的审批项目,严格依法审批。以提高消防设施配备率和完好率为重点,定期不定期排查高层建筑消防隐患。抓好重点人员教育培训,强化消防演练,增强高层建筑消防和应急救援综合能力。抓好消防安全技防手段入户工作,着力增强公众自身的安全避险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