琚宾
“‘中’指的是中间、中立、中庸,‘界’则是设计师的思想游走在给自己设立界面与打破界面之间。在这样的徘徊中,不变的是心性。”在最近的一次学术演讲中,琚宾将自创的“中界观”总结为“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
中界观强调传统、当代和未来在设计中的关系,这三样东西就像三驾马车,支撑着琚宾和他的设计团队。
圈子里的“自由人”
琚宾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本是绘画专业出身的他却在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做设计,“当时最现实的想法是设计比画画挣钱。”琚宾很坦诚。
2003年,琚宾在深圳创立了自己的公司——HSD水平线空间设计有限公司。所有的创业之路都是艰辛的,对于一家理念与主流意识相抵触,又初出茅庐的设计公司来说,更是如此。起初,没有多少人愿意做完全看不到结果的试验,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琚宾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理解和信任。十年过去,琚宾的公司从深圳开到北京,又从北京开到了香港。
在圈子里,琚宾被称为“自由人”,室内设计师、摄影师、艺术家,他似乎给自己设定了一个边界,但又随时可以打破,就好像他的“中界观”。“‘是’与‘不是’之间的徘徊是动态的、不确定的。但有一个东西是不变的,就是你的心性。”
琚宾的个人书架上放的最多的不是专业书籍,而是有关美术、时尚、摄影等各个方面的书籍和杂志,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对于生活中的灵光闪现,琚宾总是持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拎着相机四处旅游拍照,大概算得上是他为数不多的爱好之一。那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在他的镜头中又获得了新生,他很认真地把这个过程称为创作。
传统与现代是设计界永恒的主题
琚宾将设计解读成一种“玩乐”的方式,幸运的是,他似乎总能说服甲方陪他一起“玩乐”。“别人来找你做设计,不是因为你迎合了他,而是因为你有特点。”琚宾说,“这就要看设计师在面对业主的要求时有没有找到自我,以实现设计的艺术性。我总是觉得无创意,不设计。”
传统与现代是设计界永恒的主题。虽然琚宾的设计作品走的是极简主义路线,但从中却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中式情怀。“每个设计师都需要继承传统,但这种继承不只是感官上能够触及的形态或建构,也不仅是建构方式,而是继承了一种生活方式、习惯、审美意识、感受和情怀。”
琚宾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研究是与众不同的,这在年轻设计师中并不多见。《资治通鉴》和《史记》是他时常研读的书籍,琚宾信佛,他常去寺庙里打坐冥想,他坚信佛与禅可以使人免于浮躁,这对于一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这种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继承也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琚宾的设计中。在他的代表作富邦国际酒店中,喜欢莲花的琚宾就将这一主题意象贯穿始终。莲花的花瓣、叶茎、莲藕等外在形态,以及佛性、妩媚和风骨等精神内核,在富邦国际酒店这个项目中均被完美体现。“实际上那个灵感来得很突然,刚接手这个酒店时还没有想法,就是想做的特别有设计感。当时我家里正养着莲花,这不正是最好的主题吗?于是赶紧去书店买资料,同时收集画家的泼墨画、工笔画,三天不到的时间,方案已经具备雏形。”
设计师对这个时代要有责任心
“设计师应该保持自己的创作状态,对设计作品要有责任心,成长每个阶段的思考痕迹,应该由作品来记录。”琚宾说。
对于一些符号性非常强的建筑设计或室内设计,他是存有异议的。“中国的原创设计还太少,可能1000个设计师中只有1个在坚持原创。太多人被急功近利的欲望冲昏头脑,把每个月做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流水线一样的工程项目当做自己的追逐目标。”琚宾说,“在一个跳跃的状态下创造出不同的东西,这样不是更开心吗?这对设计师本身是一个挑战,也是设计界进步的表现。”
除了专注于室内设计,琚宾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设计实践导师。谈到目前中国并不很完善的艺术教育体制,琚宾表示,教育要想做好,只有一种方式,就是解放集体,实现个人内心的真自由。
在他眼中,真自由意味着,当你真真正正是你个人的时候,你才会自由地做出你的行动,你的行动才会激发你设计出好的东西,才有新的创意。“说到底还是体制问题,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朝着一个阳光的方向走,只是有的速度快,有的速度慢。”
在自己指导过的学生中,有的毕业后从事了室内设计行业,有的则中途转行,琚宾认为,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在于自己内心到底是不是真的热爱这个行业。这也是他挑选团队人员的标准,“有的人很踏实,但是缺少创新;有的人个性非常张扬,但是缺少团队精神。”琚宾认为,这些都没有问题,只要你对设计热爱。“设计师还是需要一点信仰的。”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