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导 尹澄清
水的问题是我们构建生态城市的一个薄弱环节。我们的城市长期注重绿化、景观等表面,存在着重地上轻地下、重平时轻突发的问题,其结果是暴雨来临时,平日表面靓丽的城市不堪一击,立成泽国。还有依山城市的洪水和地质灾害频率加大;城市的水体浑浊、水质恶化,河流黑臭、水华浮萍;城市的自然水资源枯竭,河流干枯,地下水位下降;人工拦蓄造成河流断流,江湖阻断;岸边的湿地与自然植被被破坏、硬质化;水体和周边的生物种类减少,生态系统退化,城市水体的服务功能和资源价值下降等等问题。
相关部门投资地下管网建设不要为了投钱而投钱。低影响开发,再加上适当的管网修建,是可持续路子,用生态工法来取代高能耗、水泥管道铺成的水设施是可行的。理想化的生态城市是下暴雨以后所产生的水流和原来是森林的土地的产生的流水差不多,靠地下管网是达不到这样条件的。
美国的西雅图和新加坡是人水和谐生态城市治理的一个榜样。
以水为核心的生态城市含义有:持水在城市,分散的暴雨管理,低影响开发,雨水的收集和利用,雨水花园,以地表为主的排水系统;分散的污水处理,把它回用于冲厕、灌溉和水系补水等方面。
生态型城市水系的恢复要多功能服务于人文社会,加上能源再生、有机固废管理等。
人水和谐生态城市构建的原则是,以水资源和水安全作为核心基础,进行生态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以水资源量作为标尺界定城市的容量;加大水安全考虑的保险系数;确保城市水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地位。以低影响开发技术为基础,构建海绵型持水城市。同时,处理好水污染问题,以开发前的水系为基础,以原地貌和新的水文条件为本,兼顾生态和景观要求,构建生态城市水系统。
妥善解决构建生态水系和城市用地的矛盾。在城镇化建设实践中,应尽可能把所使用的生态用地、生态空间多功能化,兼顾绿化、娱乐、体育、自然、教育、休闲、生态系统维持等功能,以期城市土地功能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