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8月3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技术生物所与相关农业企业联合攻关的新型控失尿素技术近日通过专家组验收。其产品与普通尿素相比,可减少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温室气体排放20%以上,且对粮食种植业增产、节本作用明显。
尿素产品产量占氮肥60%以上,国内普遍存在或肥料流失严重、利用率低下,或利用包膜技术降低尿素流失率,但成本高、包膜材料又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技术生物所牵头的项目组针对这些问题,研发出低成本、环境友好的新型控失尿素,并进行新产品肥效和环境效应的评价和试验示范,在解决生产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大面积试验示范数据证明:与普通尿素相比,这种新型控失尿素可减少尿素地表径流流失,减少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温室气体排放20%以上,减少对河流水体的面源污染,且其添加的控失材料无毒无害、环境友好。
据了解,该产品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经申请4项专利,获得2项专利授权,建立新产品企业和地方标准各一个。新产品在河南、安徽的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作物的肥效试验示范中,增产、节本、增效作用明显,目前,已累计推广34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