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
由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主办的IPP第二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广州开幕。会上,由IPP牵头进行的中国城市居民公共政策满意度调查报告,发布了部分研究成果,其中显示:城市居民对民生问题满意度偏低,对物价政策满意度最低,只有40%。调查还对重庆、广州两个城市进行了对比,20项调查结果中,除“工作机会”广州与重庆持平外,其他19项数据,广州都低于重庆。
城市居民在宏观政策方面的满意度较高,而在物价、食品安全、收入、环境、住房政策等方面的满意度,都低于50%。一定程度上,这是当下城市居民生态与心态的一个写真:市民们更关心发生在身边的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才是生活的“王道”。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在这种由“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型的阶段,城市居民对民生问题满意度调查“打叉”,给城市治理者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城市,如何赢得市民的满意度?
在笔者看来,物价问题也好,食品安全问题也罢,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但也是一个综合治理的问题。换言之,城市政府出台某个针对性政策,不一定就能够解决某个领域的全盘问题。正因此,在公共政策酝酿出台过程中,需要敞开大门接受市民意见。否则,只见城市政府出台这规定、那意见,却不见物价降、食品更安全,注定要受到非议。
在贴近度上,不妨举两个例子。比如,广州市政府及其下属部门,在财政预算、决算公开方面,应该是走到了全国前列,但IPP的调查却显示,广州政府网站对食品安全的信息发布,远落后于重庆。也就是说,政府部门在大的改革方面,着力不小,而在“细节”方面却用功不够。但是,往往是“细节”方面,跟民生的距离更短。再如,广州在城建方面投入力度持续增大,去年底曾计划花20亿元、分3年,把广州公路和铁路的进城出入口景观进行美化升级。但这方面的大手笔,并没有换取市民对民生问题满意度的提升。
已经无需再过多列举。通观国内的诸多城市,似乎都有一种通病:恢宏的规划与构想太多,高大上的手笔不断推出,而直接贴近民生的政策与努力不够。有城市规划专家曾指出,城市是为人民建的,而不是为那些在高空中把城市当成几何玩具的神仙们建的,所以城市不应该穿“一身俗气的洋裤褂”,而应该是“人性城市”。
从“人性城市”出发,就要遏制城市治理权在城市三维空间上的欲望与想象,而回到公共政策与市民的贴近度上来。或许,有关部门的政绩会因此而没有标志性数据予以佐证,但满意度却会深藏在市民心中。
中国建设行业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工程造价信息价、指导价、参考价,登录https://www.zjtcn.com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