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时评:建筑灵魂不能迷失在物质年代里

2014/09/151300 作者:佚名
导读: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拥有一个好的美术馆有着太大的魔力,它们甚至可以成为城市的新地标,促进这个城市的人文发展,更能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让公众从艺术教育中受惠。

城市美术馆

美术馆是很城市化的空间,当人们安居于大城市,解决了各种基本需求,才顾得上专门为画作盖一栋楼,聚在一起品评艺术。而成都的老君山是个风景秀丽的自然景区,还有道教圣地,看起来与现代艺术搭不上话。很难想象两者如何交汇,现在我们终于看到了结果,由隈研吾担任建筑设计师的知·美术馆,并没向天外来客一样破坏自然和谐,反而在山水之间加入了人的灵气。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拥有一个好的美术馆有着太大的魔力,它们甚至可以成为城市的新地标,促进这个城市的人文发展,更能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让公众从艺术教育中受惠。国外城市的习惯大都把美术馆安置在城市中心区,比如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伦敦的国家画廊。相比之下,坐落在成都老君山的知·美术馆算得上是另辟蹊径,如果从双流机场抵达成都,甚至不需要进市区,而是要掉头朝着反方向出发才能到达这个刚刚揭幕的美术馆,不免让人担心建筑会不会与环境“八字不合”。

但这些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因为建造它的就是来自于日本的“负建筑”大师——隈研吾,在他的许多作品中,以意境名世,外形含蓄、内敛,富有禅意是他始终如一的设计理念,知·美术馆也不例外,整个馆体正是通过水来衔接天与地,让建筑与自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具体到建筑本身,当地烧制的瓦片被当成整个建筑的象征,进行了各式各样的演绎,虽然看上去只是简单的一排一排罗列,但其实经过粗细的变化和薄厚的交错,瓦片拼出了代表知·美术馆的“ZHI”这三个字母,突出这座建筑的独一无二。这也是隈研吾一向擅长的建筑方法,用同样的材料不断重复,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

所以纵观美术馆,建筑的垂直形,水面的反射,有特点的光线都是特性所在。与传统的只收藏美术作品的箱形展示厅大不相同,知·美术馆的展示厅兼具垂直形和螺旋形设计,室内大量用玻璃相区隔的空间构成了一个透明的建筑,可以让展品和参观者与周围环境相互呼应地被置放,而不是冷冰冰地把展品挂在白墙上。“汉诗讲究平仄,讲究节奏的变化,讲究起承转合,这种有规则的变化,也是整个亚洲文化的特征。”在隈研吾眼里,建筑与汉诗是相通的,“都是先有一定规则,在规则中又有一种感发人的力量。”

设计与其说是在解决当下的问题,不如说是在解决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连续性问题。一直以来,我们不乏看到日本设计师理念中对于建筑与自然的交流,不止隈研吾,许多设计师也在追求“负建筑”这一理念,即使接到海外的设计邀请,他们也会为了当地的人文和气候,探索设计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当地人。相比于我们的设计,本就匮乏的资源却不断地制造高能耗的建筑,许多建筑因低劣的设计和工艺成了离垃圾堆很近的东西……被这些细节构成的生活不会使我们更富有或更舒适,但当我们不希望别人用粗制滥造的产品糊弄自己时,我们却有意无意间怀着对粗糙的纵容,打发着国人的看法。

再而,对于建筑的文化保护和发扬,日本设计师们善于吸收和消化文化元素,也更善于提炼和转化,而中国设计师在作品中引入本民族文化元素时,往往只局限于文化符号的运用,而且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雷同性太强。所以在越来越多外籍设计师开拓中国设计市场时,我们需要学习人家在设计过程中吸收了什么,抛弃了什么,不要那么急功近利,而是静下心来研究我们的文化怎么办?我们的思想是什么?我们能在哪片土地上成长?悬崖勒马,不要再让建筑灵魂在物质年代里迷失。

 

文章来源:网络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