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魏春雨
杜绝商业利益至上
建筑、土木是当下高校最热门的专业。据相关调查,就业5年以上高校毕业生当中,土木、建筑专业毕业生的年收入连续数年位居所有专业第一。对于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建筑类专业的报考率和录取分数线都最高。
魏春雨说,这是建筑学的发展赶上了好时代。
“20多年改革开放,成果体现得最明显的是高速的城市化进程,这个发展是呈几何级数增长。”魏春雨说,在这一背景下,与建筑学相对应的产业人才需求量也大增。国内兴办建筑学专业的院校从20多所院校剧增到300多所。
“但需要理性地去看待这个发展。”魏春雨说,当前城市化的发展,存在着粗放型、摊大饼的情况,势头过热、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因此,他坚持强调学生要关注国家的节能规范标准,关注可持续发展,关注城市的开放空间和公共设施,杜绝商业利益至上。
为了传递这种理念,魏春雨除了给自己带的研究生、博士生上课外,每个学期还要在全院做七八次讲座,他希望院里每个学生都能听到他的讲课。
出生于河北的魏春雨,1981年考上湖南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湖大的研究生。后来又到南京东南大学,跟随齐康院士读了博士,1988年回湖大教学。
长年在一线教学,魏春雨对象牙塔里的沉疴有着清晰的认识。“当前高校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是价值取向。一个是行政化、计划经济时代的痕迹明显,另外一个就是评价标准的问题,总是采用一些泛指标化的指数来评价和量化高校的科研水平和教师的能力,导致作假大量出现。为了拿到课题项目,一些人拼命跑关系,而真正做学术的人得不到重视。”魏春雨说,这种评价体系严重影响了教风学风,导致年轻老师们为应对指标,急功近利、弄虚作假。
令魏春雨欣慰的是,他带领的湖大建筑学院受此荼毒不深。在建筑学专业,不论教师还是学生,拿一个作品去评奖,都需要三五年时间。
“首先要通过投标、竞标去接受市场的检验;在完成施工图的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国家的各种法制规范;作品在交付社会之后,要经过一年的运行期,通过质监部门验收之后,才算完成。”魏春雨说,建筑学要用设计作品来说话,说得好不如画得好。
注重培养创新和动手能力
建筑学的教学属性,决定了该学科的教学特点:注重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需要老师一对一的设计辅导。
魏春雨带的研究生、博士生上课的地方不在教室,而在他的地方工作室。工作室的架构与社会上的设计院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没有产值的要求,不以经济效益为目的。
“在工作室,学生可以接触很多社会上的课题,我们共同探讨研究。”魏春雨说,近年来他和学生一起先后做了洪江古城古建筑保护、长沙先导区城市设计等一些研究性的课题。对于学生的研究,从来都没有固定模式。
在教学中,魏春雨也让学生尽量找当地的空间原型、地域材料做建筑。他和学生们在设计湖大的校园建筑时,采用了水刷石这种被淘汰的材料,建了很多水刷石建筑,既环保节能,又朴素。他们设计的湖大法学院建筑群作品,屡获国内建筑大奖。“跟一般课堂上老师出题让学生做的模式不同,我们的工作室就是课堂,也是对接社会的窗口,学设计的学生一定要进工作室,要真题真做。”魏春雨深有感触地说。
魏春雨喜欢的学生,一定要有好的评判力,眼界要高,技巧则可以慢慢来。他认为手高眼低的人绝对不可以做建筑师,他们只能做一堆建筑垃圾出来。“如果我不能让学生直接成为建筑设计师,我至少可以让他们做到眼高手低,这是学建筑设计所必须的素质。”
教书、做设计20多年,魏春雨说自己最大的成果是向学生传递了一种相对正确的建筑理念,他带出来的学生很多已成为全国各地优秀的设计精英。而“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省设计艺术家协会主席”、“国家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奖”等荣誉,在他看来是教学过程中的意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