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脑汇科技大厦30楼往下看,凌乱的建筑映入眼帘,密密麻麻的。高楼林立的城市森林里,有一片低矮的灌木丛,畸形地生存着,成长着。这就是广州最大,也是历史最长的城中村——石牌村。
一道2米来高的围墙,把石牌村与附近高大宏伟的现代建筑隔开。墙外,是天河电影城、电脑商城、地中海国际大酒店;墙内,是狭窄阴暗的巷道,摩肩接踵的“握手楼”。
石牌村变迁史
石牌村原本周围都是田野。在改革开放后至1996年,村里的农田基本被征用完,到2000年,石牌村的面积只剩下约1平方千米。
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村民们拆除了原来的祖屋,建起了四五层的小楼。原居民追求稳定的生活,靠出租房屋为生,小富即安,走出村子谋求发展的并不多。
到了2007年,原来的农村股份合作社改组,成立了三骏集团公司。该公司运营石牌村的资产,负责村里的监控,治安,卫生,其收入主要依靠物业收租。
石牌村的外来人口接近10万,绝大部分来自江西、广西、湖南、湖北。在过去,村里的偷窃现象十分严重。一个40多岁的服装店老板娘告诉记者:“刚来的时候治安很乱啊,在家里睡觉都要把钱藏在身上,现在比以前好多了,巡逻的保安多了好多,到处都有摄像头。”
据了解,广州138条城中村改制完成时间,推迟至2020年,而138条城中村中有52条施行全面改造,另外86条村则依据村民意愿实施整治或改造。石牌村在52条全面改造的名单中。
对于石牌村的改造,三骏公司潘总经理称:“大部分村民是想改造的,但政府出台的政策损害到村民的利益,村民不同意,所以迟迟不能改造。”
而对于居住在石牌村的白领,以及外来务工人员来说,石牌村的改造则意味着,房租、店租会升高,他们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有一个士多店老板,几年前住在冼村,后来冼村拆迁了,不得不搬到石牌村,他担心房租会增加,很难再找到房子。
而一位文具店老板娘则表示,这里只是暂住的地方,不是长期生活的地方,“我们外地的又没有什么社保福利,又没有权利去选举,拆迁石牌好处又不是我们的,或许最后还是得回老家。”
缺少阳光的角落
一辆自行车挡住了面包车的去路,面包车司机摇下车窗,费劲地把自行车移了移,无奈地笑着,摇上车窗,缓缓开了过去。
这是石牌村村道上常见的一幕。只有在靠近街边的地方,才能找到间距相对宽一点的楼房。越往里走,巷道越窄,光线越暗,有些地方甚至只能容许一个人通过。
走在石牌村深处,只要抬头,就可以看到“一线天”。狭窄的空间里,投射进来的阳光少得可怜,即便是午后,也感觉像是黄昏,甚至深夜。晾在窗外的衣服,要过好几天才能干。
有村中居民抱怨:“都不想呆在家里,空气很不好。最怕的是消防车进不来,那些路根本就进不来啊!”
“像门前的这么窄的一条路,居然也叫大街,你说可笑不可笑?”一个来自汕头的外来工,一年多前经人介绍到石牌村租了一处月租为4000元的店面,并租了一处月租600元的房子,他对在石牌村的生活不太满意,“得不到充足的阳光,搞得整个人的精神也很糟。”
散发着恶臭的生活污水,从破损的排污管道流出来;坑坑洼洼的路面上,污水遍地;下水道坦露在空气中,时有老鼠出没。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人,对垃圾早已司空见惯了。
住在石牌村的一个年轻人,踩着人字拖,左手夹着烟,微笑着打电话。不到两米的地方有一个垃圾堆,散落着塑料袋、饮料瓶、水果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