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近日出台

2014/09/291704 作者:佚名
导读:多部局联合发文,严禁拆并中国传统村落,反对整村开发和过度商业化,加强村落活态保护,要让传统村落“见人见物见生活”。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近日出台《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将对保护对象实行挂牌保护,严禁拆并中国传统村落,反对整村开发和过度商业化,加强村落活态保护,要让传统村落“见人见物见生活”。

多部局联合发文,强调传统村落“见人见物见生活”

传统村落,其实应该离乡村不遥远。

传统村落正锐减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拥有七千年的农耕文明史。农耕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在其孕育、创生、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历史价值。我国村庄聚落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在长达数千年的农耕文明演进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人口群居在大大小小的村落里,形成了一个个生活、生产和文化融合的有机整体。

传统村落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全国城镇化的大背景下,自然村落消亡的脚步加速。“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著名学者冯骥才认为,“传统村落消亡的迅猛势头可不阻挡。10年内我国自然村总数减少了90万个,其中传统村落每天消失100个。”

多部局联合发文,强调传统村落“见人见物见生活”

2012年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成立了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开始着手传统村落调研的相关工作。

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组织开展了全国第一次传统村落摸底调查,在各地初步评价推荐的基础上,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并公示,确定了第一批共646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3年8月,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示,共915个村。2014年4月,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开始申报。

尽管已有超过1500个村庄获此殊荣,但与数以百万计代表各族各地根性的村庄相比,传统村落体现出来的中华文化还有些黯淡。“传统村落的数量还太少。”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曹昌智两年多来亲赴多地考察调研,“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传统村落相对多一些,特别是在我国西南的山区中,密布着大量原生态的传统村落,等待人们去发现和保护。”

传统村落空心化

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城镇化对传统村落的冲击太过巨大。即便是村落按原貌恢复,也不意味着乡村传统的生活方式能得以延续。刘成铁是北京市门头沟区灵水村的村民,这座由群山环抱的历史文化名村在首批传统村落评选中当仁不让地入选了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但在63岁的刘成铁记忆中,昔日的家乡尽管封闭,但充满生活的味道,如今村子不再荒凉,甚至经常出现游人如织的情况,但实际上可以说是一个空村。

#p#分页标题#e#

多部局联合发文,强调传统村落“见人见物见生活”

位于北京西部的门头沟以山地环境为主,传统的山地农业和生活方式使门头沟存留了大量传统价值较高的村落。这些村落形成与山地自然环境协调完整的整体人文生态系统,堪称门头沟的名片,灵水村就是其中的一张。

灵水村又名举人村,顾名思义,这里人才辈出。据史书记载,仅清明二朝,灵水村就出过22名举人和2名进士,多人入仕为官。其中,清康熙年间的刘懋恒更是官至山西汾州知府。

灵水村为什么频出举人呢?文化风气浓厚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刘氏家族和谭氏家族世代居住于此,村子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929年。现在,数十户清代院落依山而建,大小四合院中砖瓦房、石瓦房等老房子与古松古柏相映成趣。挂着锁的木门、蜿蜒曲折的胡同和古朴笔直的村道钩织在一起,透着股神秘幽兰的灵气。

刘成铁家祖传的院落就位于其中。十几年前,他又在村中盖了新房,打算给儿子结婚时用。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如今大多数人都搬到城里生活,现在村子几乎空了,处处可以看见挂锁的院子,留下的只有几个老人。“以前,我们主要经济来源只有务农,但山地收成不好,现在交通方便了,几十公里的路一会儿就到。”

据他介绍,由于热播剧《爸爸去哪儿》等节目的带动,灵水村在旺季的时候会有一些像农家乐等的旅游项目,有的村民会候鸟般返村经营一段时间生意。“夏秋时节来旅游的人挺多,不过大伙多数都已经在北京市区居住了。现在村里没孩子上学了,小学都停办了。”

显然,传统村落就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承载着古老的生活方式。没有了蹲在村头唠家常的人们,没有了嬉戏打闹的山里孩子,只有三三两两与古朴村貌格格不入的旅游者和背包客,传统村落去哪儿了?

传统村落活起来

一方面是空心化,一方面是商业化。让“两化”有机结合,有效衔接,使传统村落的价值在得到保护的同时,又得以合理利用,成为学界讨论的焦点。

“如何在居民迁出与游客流入之间建立协调体系,杜绝新的人口回流形成的潜在破坏?如何解决传统村落搬迁后的产权在村民与开发商、政府之间的变更关系?大规模的开发商进入是否会形成山区环境新一轮大规模的破坏?如何化解传统村落利用模式多样化与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保护途径单一化的矛盾?”同济大学王云才教授曾对北京市郊区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的难题发出一系列的疑问。

曹昌智认为,原住民流失的情况,无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是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都普遍存在。“发展旅游无可厚非,而且合理利用资源发展旅游,本身也是对资源的保护。但商业化不能超过合理的度。在保护传统村落的同时,要保障人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保护和发展要统筹。”

多部局联合发文,强调传统村落“见人见物见生活”

只有留得住人的生活才能留得住村。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李华东认为,传统村落也要谈发展。在村里过苦日子,没有人会选择留下来,而人正是传承传统的必备要素。因此,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发展农村的地方产业,使更多人愿意回到村中,这才是目前传承和保护传统村落的重要任务所在。

 

中国建设行业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工程造价信息价、指导价、参考价,登录https://www.zjtcn.com查看更多……

文章来源:中华建筑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