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德尼斯·岚明:设计要以人为中心 创意不等于奇怪

2014/11/121053 作者:佚名
导读:在近日举行的中法深圳蛇口创意论坛上,岚明先生在40多分钟的交流中,他畅谈了自己的建筑设计理念,在他看来,建筑最核心的因素是人,建筑不是目的,人才是目的。

法国巅峰级建筑设计师 德尼斯·岚明

他是誉满全球的传奇建筑设计师,开创了新未来主义建筑流派,对世界建筑的影响弥久深远;他也是最早进入中国的西方设计师之一,参与设计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科技城和北京首都博物馆等重量级项目;他与深圳更是渊源深厚,曾20多次到访,还将负责太子湾国际游轮母港的设计规划,为深圳打造一个国际化的西部水上门户。他是法国巅峰级建筑设计师德尼斯·岚明(Denis Laming)。

在近日举行的中法深圳蛇口创意论坛上,岚明先生在40多分钟的交流中,他畅谈了自己的建筑设计理念,在他看来,建筑最核心的因素是人,“要把人放在设计的中心,始终要明白,不是为了建高楼而建高楼,建筑是要为人服务。建筑不是目的,人才是目的。”

一、有创意不等于奇奇怪怪

近段时间,“奇奇怪怪的建筑”成为热词,有网友甚至把中国造型奇怪的建筑做一个盘点,央视大楼等“榜上有名”。当被问及如何看待这些造型怪异的建筑,岚明的回答相当直接,他说:“这个问题必须分类讨论,因为在中国8成左右的建筑完全没有设计,就是一个复制粘贴的过程,根本没有创意,这些建筑的业主也不需要去请设计师,所以这些建筑没有讨论的意义。”

岚明认为,中国仅有两成建筑具有设计美感,所以,要谈中国的建筑设计,只能针对这两成建筑展开。“中国地大物博,城市面积大,建设铺得比较开,因此,好些项目都可能成为地标性建筑,这就促使建筑师在设计时都有些夸张,力图做一些吸引人的设计,所以各个城市才会出现一些奇怪的建筑。”

对于如何把握创意设计的“度”,不要陷入对奇怪外形的狂热追求,岚明的解决方案是要从根源上找,不要责怪建筑本身。“我认为,城市规划才是最根本的,城市建设要越紧凑越好,张弛相结合,更重要的是,要把人放在思维的核心,要想着城市建设的目的是让人更舒服更便利的生活。”

岚明坦承,建筑外形的怪异化这个问题不独发生在中国,在全球的建筑界中带有普遍性。他分析,现在全球都出现建筑平庸化同质化的现象,这是因为各个国家发展到相同阶段,追求的是同一个目标,使得建筑形式表达上难免产生雷同。“建筑师需要动态的、发展的视野来支持,我喜欢伟大的项目,喜欢在这世界中做出伟大的项目:它能够激发想象,象征人类的精神,给人们带来自豪的认同感,这是一种积极的力量。”

尤为乐观的是,岚明认为中国人对解决这个问题更有优势。他说,中国传统建筑具有美感,建筑与人之间的亲和力强,而且具有个性,希望在中国看到更多具有现代意识又具有传统美感的建筑。

二、新未来主义倡导绿色概念

“绿色城市”是德尼斯·岚明秉持的理念,他注重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环保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在追求城市的前沿发展与品质生活的同时,保护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是岚明“新未来主义”的精神所在。

采访中,岚明说,现在大家对绿色城市的认知有误区。“说到绿色城市时,大家脑海里浮现的是大片绿地、到处都是森林、公园,这个不叫绿色城市,绿色城市不是大自然给我们绿色,而是我们给大自然绿色。”他认为,绿色城市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提高城市密度,城市不能无限制平铺开去,要加大已有城区的密度,充分组织公共交通,“城市密度越高,我们就越能释放空间给大自然,在高密度的城市里合理布局合适体量的绿地,哪怕体积不大但却能给人最大享受的绿色空间。”

岚明表示,比起展望未来,人们更热衷于沉浸于过去的美好,绿色城市和绿色建筑的推行在技术上实际已经没有障碍。他颇为直白地说:“如果三十年前我在建筑上使用太阳能有点难度,现在是人和态度的问题,成本会高出10%左右,考验的是建筑者或城市管理者是否真心愿意因为绿色环保,付出成本来做这个事。”

三、建筑要让人呆着舒服

作为新未来主义的开山鼻祖,岚明至为强调的一点即是,让人感觉舒服得到享受。他说,未来主义崇尚技术,追求建筑越高越好、越大越好,在未来主义发展过程中,人被边缘化了。

“十几年前我开创了建筑设计的新未来主义,我希望在我的设计里面,在对新技术的充分利用过程中,能够重新把人放在所有思考的核心当中去,为什么要建建筑,是为了人能够有一个幸福地呆着的地方,这一切都是为人服务的,这才是最重要的。”

岚明以教育作类比,他说,教育要以学生作为核心,整个教育体系是先了解学生需要什么,然后再把相应的教育提供给学生。建筑亦然。建筑师在设计一栋楼之前,首先要了解哪些人会住这里,他们的需求是什么,然后才能动手设计,而不是先建好这栋楼,再让住进去的人适应。

对于公共建筑,岚明的建议是设计师要把自己放在终端使用者角度来考虑。他以正在建设的太子湾游轮母港作类比,“设计师要把自己当乘客,在这个建筑里如何通关登船,必须让乘客有一个直觉导向,而不能左扭右扭,自然定位定向,乘客不用到处找标识,要有一个清晰的组织。然后,这是一个游轮母港,乘客要在各个环境里,走到哪里都有景观,如透过玻璃立面看到海和邮轮,视线不会被挤到死胡同。一切都要从功能上美感上替终端使用者考虑,从他的角度出发做安排。”

与深圳的三十年情缘

在建筑界,岚明与中国亲厚众所周知,用他的话讲是一直对中国兴趣盎然。在岚明眼中,中国伟大而古老的文化令人着迷,“更令我感兴趣的是中国的精神:活泼自信,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愿望,同时也很愉快,中国人的思想细腻且精辟,也有各种模糊的悖论,这些都能与我产生共鸣,中国人向往生活得更好,做得更好,让我也想参与这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岚明早在30年前就与深圳结下不解之缘。他告诉记者,30年前深圳成立特区没多久自己就来到深圳,“那时到处是工地,在中国人看起来很正常,但对一个欧洲人而言,是一个奇特的场景。”他还忆起了当时的一个小插曲,那时是与法国参议院政要一起来深圳,现场有两三百迎宾人员,“那感觉就像做梦,”他笑着说,“再到深圳,这里已经成为千万人口的城市,城市发达,居民生活水平高,对创意非常重视,这些相同的观点和思想上的默契促进了我与深圳蛇口的合作。”

谈及生态城市建设,岚明很看好深圳在此方面的发展,“深圳有为数众多的绿色建筑,而且,在低碳发展上有详细全面的发展规划,生态化建设很典范。”在他看来,深圳与欧洲的一些城市面临同一个问题,即城市与港区如何融合,旧港区如何规划才能成为城市的一个临海区间,这是当前深圳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中国建设行业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工程造价信息价、指导价、参考价,登录https://www.zjtcn.com查看更多……

文章来源:深圳特区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