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德国绿建委DGNB国际咨询顾问常虎先生就被动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德国绿建委DGNB国际咨询顾问 常虎先生
被动式建筑与中国的渊源
逾17年工作经历专注中德可持续建筑产业化合作,加之对德国绿建产业体系的熟悉,常虎先生针对建筑和当地的气候环境有机地结合的研究,颇有一番心得。
在大多数人痴迷西方建筑的时候,常虎先生却开始研究起了中国的传统建筑。交谈中,常虎先生自豪地表示,被动式建筑与中国颇有些渊源。被动房是通过建筑设计手段来最大限度降低建筑自身能耗, 同时提高建筑居住舒适度及健康性, 最大限度的降低建筑运营成本,并延长建筑生命周期。他说,德国被动式建筑理念最初来自于中国传统窑洞,在此理念基础上,大量结合运用德国现代建筑设计与建造工艺及材料科技来实现德国版的“现代化窑洞”——被动房。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建筑手法,就是利用了自然的条件,因地制宜地建造了各种既有地方特色,又节能舒适的建筑,同时也实现了中华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而这恰恰是教科书本中所没有的,也是目前中国当代建筑严重缺失的建筑工艺。
“通过最低的能耗(15kwh/平方米•年)和最低成本(无传统冷暖设备)的维护,营造冬暖夏凉的生活空间,保持人类生存环境与自然界之间保持一种平衡”,这正是常虎先生所理解的可持续发展建筑形式和生活方式。在德国绿色建筑的名称为“可持续建筑Sustainable Building”。
主动式和被动式建筑的区别
在建筑环境领域,通过良好的建筑设计及工艺实现完善的外围护结构以实现室内环境调控的方法,被称作建筑环境的被动式控制;而采用主动式空调或采暖等设备系统,实现对环境的调控,则属于主动式控制。
深谙中西文化、建筑的差异,在欧洲建筑资源向中国市场产业化推进的过程中,常虎先生对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在其看来,主动式节能需要依赖大量的高效的动力设备才能够达到预期的节能目标,人们要想达到舒适的目的,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且后期运营和维护的成本较高,同时其使用寿命周期少于15年。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这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无疑是相违背的。
与此相对应的,被动房的社会效益显而易见。根据有关建筑能耗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北方居住建筑采暖,每年使用约2亿吨的标准煤,假如改建为被动房,到2050年,能耗将从2亿吨降到1400万吨;现在按65%的节能标准建造的新建建筑,到2050年北方需要的能耗将翻一番,而建造被动房只需增加能耗3600万吨标准煤。
15千瓦时/平方米•年——被动房能耗的天然分界限
被动房是当前欧盟的建筑节能标准,同时也是欧洲主流的绿建发展思维与其雄厚的建筑工业体系(尤其是德国)结合的产物。被动房之所以选择15千瓦时/平方米•年作为衡量标准,常虎解释称,这主要是综合考虑建筑环境、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以及人体健康来确定室内环境舒适度的一种方法。经测定,15千瓦时/平方米•年是一个能耗的临界点,当建筑的能耗水平降低至15千瓦时/平方米•年这一指标时,建筑物内的发热体,如人、照明、电器等即可产生足以维持该建筑物所需之能源供给,同时保持室内温度、湿度、含氧量在舒适度范围之内。被动房解决的关键问题正是如何把建筑能耗降低至15千瓦时/平方米•年。
朗诗•布鲁克——中德绿色可持续发展桥梁
由朗诗集团、德国被动房研究所和德国能源署等单位合作建设完成朗诗布鲁克项目是我国首个获德国被动房研究所认证的大型被动房项目。常虎先生曾多年就职于朗诗集团(欧洲建筑技术公司负责人),参与了布鲁克项目的策划、谈判与设计和建设。他介绍称,该项目位于中国夏热冬冷气候区,在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缺乏成熟的德国经验作为参考,采暖需求、制冷除湿需求,总的一次能源需求,包括室内舒适度指标,即湿度、温暖、二氧化碳含量,室内表面的温度差、噪音等方面在严格按德国被动房标准打造的同时,克服了中国冬冷夏热地区的本土化难题。该项目有望成为被动式建筑在热湿气候带的被动式新标准的依据(即28千瓦时/平方米•年)。竣工后经检测,达到德国被动房标准夏季房间内温度在不采取主动制冷措施下不超过26℃,冬季不低于21℃。通过多重过滤新风系统24 小时不间断提供新鲜空气,过滤PM2.5 超过90%。
常虎先生还提到,“Bruck”在德语中是“桥梁”的意思,当初,朗诗高管层把这个项目命名为“布鲁克”,就是希望通过该项目架起一座中德绿色可持续建筑领域交流合作的桥梁,而事实也正是如此。
结束了对常虎先生的专访,笔者脑海中浮现这样一句话:“敬天惜物,乐道尚和”,意思是说“崇敬上天,爱惜万物,喜欢圣贤之道,崇尚和谐”,这种思想也符合被动式建筑的核心理论。在当今高能耗的建筑设计中,是否该吸取一些传统的精髓?这既是对传统建筑的传承,又是为现代建筑节能建筑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实现建筑的天时、地利、人和。
中国建设行业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工程造价信息价、指导价、参考价,登录https://www.zjtcn.com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