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选购精装房防忽悠 牢记7大诀4大问题

2014/11/171920 作者:佚名
导读:对于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来说,能买得起房肯定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但买房后的装修又是一大难事儿。

造价通信息网】对于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来说,能买得起房肯定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但买房后的装修又是一大难事儿。

提起装修,相信80%装修过的人都能倒出一肚子苦水,有装修过经历的人或许都会觉得房屋装修实在是太麻烦、太折腾人了。所以,在讲究效率、工作生活节奏快的今天,精装房的优势就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目前精装房存在的问题也引起了购房者的重视。那么,在购买精装房和验收精装房时又该注意些什么呢?笔者总结了多位经验人士的意见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第一步:检查厨房、卫生间的上下水管道,看看排水管道排水是否顺畅,上水管是否存在渗漏现象。

小诀窍:可以把洗菜池、面盆、浴缸放满水之后再排出去,检查是否渗漏。

第二步:检查配电线路和插座。

小诀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打开所有的灯具开关,看看灯具是否全都亮,顺便带上一个万用表检查每个插座是否有电。

第三步:检查厨房卫生间以及其他部位墙砖和地砖的空鼓问题。 

小诀窍:用一个小橡皮锤随意敲敲瓷砖、地砖,听声音就可以了。如果空鼓率超过3%,说明存在质量问题。

第四步:检查木工制品以及油漆工制品。

小诀窍:仔细观察木制品是否变形、接缝处开裂现象是否严重、五金件安装是否端正牢固、油漆是否存在流淌现象、墙壁涂料是否出现大范围开裂现象。

第五步:对一些边角和较隐蔽的地方做仔细检查。

小诀窍:这么专业的是还是找专门做个的人去验的,外行人只能看热闹。

第六步:检查吊顶安装 

提示:人们往往只顾天花的美观度,而忽略了顶上的安全性。如果吊顶与楼板以及龙骨与饰面板的结合没做好,吊顶就如悬在全家人头顶的利剑,随时都有出事故的可能。

第七步:检查煤气管道 

提示:按照规定,煤气表严禁移动,煤气管道不准做暗管,但是,仍有很多人为了美观而移动煤气表,或将煤气管道包起来。作为居室中危险系数最高的一环,煤气管道的安装必须符合规定,但对现代人来说,装修效果又将就不得。

另外,精装房收房应该注意关注四个问题,这也是购房者在填写购房合同时应该格外注意的。

第一个要点: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购买精装修房屋与买毛坯房的一个最大区别在于,对于装修过程消费者不能从始至终的进行监控,所以很多业主会对工程质量担忧,这时,可以利用购房合同来弥补其中的缺陷。

专家提示: 首先,在合同里明确工程适用的施工规范,可参照建设部颁布的“住宅装饰装修施工规范”;其次,合同中应明确工程验收标准(关于验收标准,北京有地方的规定《北京市家庭居室装饰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建设部有适用于全国的《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道验收标准》。

第二个要点:住宅内的各类建材及设备。

精装修房屋工程使用的各种主要材料在合同当中应该准确无误地表明,不要有任何遗漏,包括材料的品牌、型号等。别看这个问题不起眼儿,但很多投诉都是因此而起的。

专家提示:合同需要明确设备的品牌,特别是那些品牌含金量较高的设备, 如卫生洁具、灯具、厨房设备、家具五金、洁具五金、低压电器,以及具备防盗、防火、隔音、保温功能的多功能户门等;还需要明确设备的型号,有些与产地有关的设备还应该明确产地。

第三个要点:环保问题,也就是竣工以后的室内空气质量问题。

目前国家颁布了“十种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国家标准”以及“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这些标准以及规范是强制执行的行业法规,所以应该在购房合同中有所体现。

专家提示: 对于准备购买精装房的准业主们应该注意,首先,开发商购买的材料必须符合上述标准的要求,不能超标;其次,工程竣工以后开发商应该根据国家标准请权威机构进行室内环境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如果开发商不能提供工程使用材料的有害物质检测报告,或者最后提供的室内空气检测报告超过国家标准。

第四个要点:住宅的保修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业主不太重视,有人认为太麻烦没必要,但实际上,住宅装修的保修十分必要,甚至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在合同里要特别标注。

专家提示: 由于一些工程项目一次完成后质量不到位,或者很多工程项目是需要“时效”的,因此一些工程项目在竣工验收时不一定能够检查出来它是否存在质量问题,而必须通过使用才能发现。目前国家已经把住宅的装修保修期规定为两年,也要提醒您注意。


       转载请注明出处:造价通https://info.zjtcn.com/news/dynamic/2014/1117/95762.html
       中国建设行业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工程造价信息价、指导价、参考价,登录https://www.zjtcn.com查看更多……

文章来源:凤凰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