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新思路,明确协会发展新方向
——广州市建筑装饰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倪安葵专访
编者按:广州的建筑装饰业曾作为拓荒者和行业先锋,在我国的建筑装饰史上拥有特殊地位。然而,近年来,广州建筑装饰在享誉全国的同时,起决定性的资本因素不停北移、东移,广州建筑装饰企业如何在机制灵活的同行业竞争中继续发展,继续领跑,成为一个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2010年,广州市建筑装饰行业协会第七届理事会敏锐地发现这一问题,决定调整发展思路,带领行业重振旗鼓,创造新的辉煌。
四年来,在协会梁湖清会长、倪安葵执行会长兼秘书长的带领下,不断探索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在当好政府参谋助手的同时,积极搭建平台,大力推进工程创优、企业生产经营交流等活动,行业凝聚力、影响力不断提升,得到政府部门的肯定和会员的认可。
协会自身的发展和建设,也呈现崭新的面貌。尤其是对行业状况、发展趋势的研究,对企业生产经营、企业管理、产品营销等方面的支持能力大幅提升,形成了“协会为企业增量服务,企业为协会提升影响力”的良好局面。协会2012年被广州市民政局授予“5A级行业协会”“广州市先进党支部”称号;2013年被评为“两建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会员发自肺腑地称赞协会是知心贴心、能办实事和善于把握方向的“心实协会”和“信心协会”。协会为企业服务、替政府分忧等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真正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
协会自1988年2月成立以来,在历届班子的不懈努力下,形成了特有的岭南风格。在这个需要回顾与前瞻的时候,记者踩着冬日融融的阳光,采访了广州市建筑装饰行业协会执行会长、“中装协、省协会优秀秘书长”荣誉称号获得者倪安葵,这位广东建筑装饰界的行尊级人物。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长年奋斗在工程施工第一线,几乎参与过上世纪90年代至今广州所有标志性工程的建设。而对于分支于建筑业的装饰业历史与前景,他用从未间断的实践与思考,给了我们清晰的思路和启迪。
拓展视野
以满足会员所需为第一要务
记者:广州的建筑装饰艺术有悠久的历史,并形成了特有的岭南风格,请问倪会长,现在的广州装饰产业整体状况是怎样的?
倪安葵:我国的装饰行业在上世纪80年代初起步发展,广州人以敢为人先的精神率先引进外资和大量吸收港澳地区以及西方的先进装修设计理念,开创了全国大宾馆大酒店建筑装饰业先河,成为我国现代建筑装饰的发源地。1988年,广州市建筑装饰协会成立,现在已由当时的20多家会员企业发展至400多家。
但由于体制的约束,近年来广州装饰行业的前进步伐较为缓慢。广州的不足在于:大多企业是大型装饰集团的下属分支单位,这些企业在竞争上容易处于被动态势。全国的2000多家建筑企业都到广州来参与竞争,由此可见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对本土企业的巨大压力。2008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亚运场馆经济让广州建筑装饰业的“好日子”多延续了两年。随着2010年广州亚运会结束,广州建筑装饰业仿佛一下子进入发展瓶颈期。市场总量大幅缩小,广州企业“皇帝女儿不愁嫁”的状态受到很大的冲击,一时间有的企业显得订单不足,甚至经营效益下滑,这是广州建筑装饰市场的现实问题。
记者:本届协会是怎样站在行业的角度,站在企业的角度对待和解决广州建筑装饰市场现实问题的?
倪安葵:为了推动行业健康成长,更好指导广州市建筑装饰行业今后的发展,协会于2011年受广州市建委委托编制了《广州市建筑装饰行业十二五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协会工作重心的是引导企业及时转型,以新的发展视野拓展生产经营。
记者:据我们了解,经常举办生产经营会是十分繁重的工作,广州装协努力以此为主要载体,突出了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理念,深受会员企业的好评。他们认为活动真正拓展了他们生产经营的视野,带来了实际效益。请问协会具体是怎么做的?
倪安葵:在广州这个完全开放的建筑装饰市场,协会唯有促进会员企业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多想办法,寻找新的出路。协会从投资、地产等方面认真分析广州建筑市场的状况,带会员单位去苏州金螳螂、浙江亚厦,深圳的广田、洪涛等单位取经。使协会在为企业服务方面有了明确的方向,并做了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协会呼吁企业一定要扩大经营,确立“立足广州、面向全国,走出国门”的经营理念。有条件的企业在立足广州的基础上,一定要到别的省市承接项目。
第二,强调打造产业链,转变经营模式,扩大产业规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真正实现中装协提出的集约化、信息化、工业化等方面的工作。
第三,提出要深化管理,即强化企业管理,从管理出效益。协会平时常态化召开经营工作会议,动态地了解、研究、指导我们所有会员单位的发展。
记者:通过采取这一系列的措施,目前广州建筑装饰企业的生产经营状态怎样?
倪安葵: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广州相当一部分的企业都冲出了广州,比如珠江装修公司,先后在全国十几个城市注册了分公司,在今年广州市场订单不足的情况下,在外地承接了五家五星级酒店。景龙装饰在前年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对外经营渠道,在俄罗斯、东欧等国家取得了十多亿美金的订单。原来老牌的广州四装,这两年也在外地注册了八家分公司,现在在中国香港、澳门逐步拓展业务。在东南亚承接项目的企业也已经发展到十多家。从成绩来说,量是不明显的,但“走出去”这种思想在会员企业里逐渐树立起来,为拓展全国、走出国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本届协会成绩非常突出的一项工作。
搭建平台
做好企业发展的义务高参
记者:在为会员企业搭建平台方面,协会也从专业培训、信息交流和专业推荐等方面做好企业发展的义务高参,比如协会每年会针对性搞几十场会员服务活动,请倪会长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倪安葵:首先,从专业培训方面来说,为了配合装饰工程创优、资料管理和职称评定等工作,提高企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协会针对行业内需求,开展技术讲座、继续教育、现场参观等多种类型的培训工作。四年来,举办了各类培训活动30多期,共2000多人次接受了培训。
第一,对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培训。主要按照广州市人社局的要求,邀请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教授主讲《现代建筑设计》、《酒店空间设计》、《建筑装饰行业中的防水通病防治》、《声学技术探讨》、《现代园林景观》、《室内设计初探》等。
第二,对行业专家的培训。主要针对现有100名评优专家进行岗前培训、业务培训。岗前培训由协会主要领导、专家组组长讲解创优的流程和评分标准、注意事项。由于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实际,得到专家及所在企业的积极响应。
第三,对企业领导层面的培训。2011年起,协会精心组织了四次考察学习活动。两次考察苏州金螳螂、浙江亚厦;考察深圳广田产业园、深装总;考察中装协五角大楼,四个行程,参加的企业家一百多人次。大家了解了国内装饰产业化、模块化、信息化的情况,学习了装饰现代化的精髓,认识到了领军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看清了自身和领军企业之间的差距。#p#分页标题#e#
记者:除了专业培训,协会在信息交流方面也不遗余力,协会从哪些方面开展了多形式、多渠道的信息传递活动?
倪安葵:我们认为,协会必须像河流一样充满激情与活力,激活会员企业的存量资源。在行业性低谷时,更要想方设法为企业抱团取暖,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提供一系列企业互动交流平台。举办企业真正需要、能够抓住企业需求点的各项活动。在协会,4个专业委员会每季度都要进行1~2次专项活动。
针对行业实际情况和企业发展需求,协会紧紧围绕行业现状及企业生产经营、产品营销等内容,协助会员企业拓展市场。协会于2011年、2012年在会展中心主办两届家博会;与保利锦汉展览公司主办了两届尚品·空间软装配饰展。家博会涵盖了家居装饰的上、中、下游整个行业产业链,填补了广州市以家装为主题大型展览会方面的空白。
第二,搭建校企平台,创造就业机会,到目前为止,广州市建筑集团、广东省装总、景龙、美穗、思哲设计等多家企业已与学校建立了常态化的校企人才合作机制。
此外,协会还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各类交流活动。2012年9月,我会协助中装协举办“全国装饰行业企业家峰会”。中装协李秉仁会长、刘晓一秘书长和施工委陈新秘书长,以及来自全国各省市兄弟协会、各大建筑装饰企业负责人共400多人出席。
四年来,协会还累计组织了60多次主题鲜明的各类联谊活动。如2012年的“丰顺千江温泉——雁南飞客家文化联谊活动”; 2013年的“福田电器之旅”商务活动; 2014年组织30多名材料企业负责人参观大莱布业、大来隔断,参加“广州顺德设计盛会——海顺科技之旅”等大型活动。这些联谊活动增强了材料企业与设计师互动,使设计师们对材料企业产品性能、质量有更深入的了解。
记者:倡导绿色施工、推广新型建材是未来建筑装饰业的方向。在专业推荐方面协会做了哪些努力?
倪安葵:专业推荐,包括材料推荐,经验推荐、技术推荐。 近年来,协会响应广州市建委的号召,配合中装协开展的“美丽中国行”,大力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推广绿色环保产品。协会还组织各类专题讲座、推介活动。如2011、2012年两次与美国针叶木协会举办“中美装饰技术专题讲座”,介绍了木制品和绿色建材在美国住宅中的运用情况。
几年来,协会组织了企业负责人、材料采购、设计师共五百多人次,分别到安泰化学、广东美穗、百利、天戈建材、大莱布业、希凯建材、海顺科技等企业参观考察,了解企业的产品研发、质量控制、环保技术。绿色建材已走进了装饰行业各个领域,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成为项目创优、企业品牌的重要部分。
行业督导
发挥协会的政府助手作用
记者:协会还有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充当政府的助手,发挥协会社会整合功能,引导行业积极向上,健康发展。比如广州装协就在工程创优、职称评定、行风治理等方面做得有声有色,协会是怎么做的?
倪安葵:当好政府的助手,做好政府与企业的桥梁纽带,是新型社会管理模式,也是政府赋予协会的神圣职责。在创优方面,几年来,我们坚持“质量强市”的总体要求,围绕创优的意义、条件、流程等内容,经常对创优工作进行宣传和引导,提高创优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第二方面是加强工程创优的滚动计划落实。以前企业带有随意性,企业或对工程创优意愿不强,或想创就创却又不知道如何行动。现在是协会和企业一起定目标,造价800万以上的工程,我们都鼓励企业创优。从企业随意到我们协助规划创优,这是我们滚动计划里一个突出的特点,也是全国的首创。
第三,收到信息后,协会派出专家围绕创优的必需条件进行检查和指导。
第四,协会还经常性地深入工地检查指导,对工地遇到的评优问题及时解答。
第五,评审坚持标准,严格按照建设标准认真审查评优,过程中坚持安全一票否决制、消防一票否决制,确保评优质量标准。重视专家培训,提高评优能力。
记者:在工程创优方面,我们看到协会做了很多努力,成效如何?突出的企业有哪些?
倪安葵:近年创优工程在广州大量涌现,承建工程的单位中表现突出的有广州市建筑集团、广州工程总承包集团、广东建雅、广东省装饰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装饰集团、珠江装修、广州协安、广州市一装、广州市三装、广州市四装、广东爱富兰、广州房建、住建公司、广州景龙、广州市美术、中建三局装饰公司、中建三局东方装饰、广东世纪达、深圳洪涛、深圳广田、深装总、苏州金螳螂、浙江亚厦、春涛园林等30多家单位。
由于思想明确、管理规范、措施到位,创优取得了较好效果。几年来,协会创优工程一共630项,其中市优371项,省优182项,国优77项,得到市优领导小组的好评。这不仅提升了会员企业的品牌价值,而且也提升了协会自身的品牌价值。
记者:创优是协会为政府做好服务的重要工作之一,而协会代表政府进行职称评定,则是广州装协的亮点,可以说在全国协会里十分罕见,具体有哪些方面?
倪安葵:企业发展的根本因素是人。培养更多适应广州建筑装饰的人才,始终是协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加速人才的建设,协会通过和政府深度交流,2010年起,广州市人社局委托协会开展室内、室外、园林景观设计师等三个职称评审工作,2013年起又增设了平面、装潢、商标、展览展示等职称评审内容。
记者:我们知道,国内大部分协会都不能代表政府进行职称评定,在没有其他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广州装协是怎么做的?成效怎样?
倪安葵:第一,在实施过程中,协会严格坚持广州市人社局的有关规定,依据要求进行职称评定。第二,深入企业广泛发动,符合条件的人员尽可能帮助他们进行职称的评定。第三,进行过程指导,根据规范和要求,有些人员要编写论文等,协会每一年举办申报前的学习班,明确申报的具体事项和条件。第四,是代政府组织专家进行评定。
5年以来的实践证明,这样做是成功的,经过严格评审,近5年共有300多人通过职称评定。协会圆满完成人社局交办的任务,受到会员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欢迎。在满足企业的资质要求、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要求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记者:对于家装市场的管理,是全国的热点问题,也是这届协会助力政府工作的重要成效之一,协会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倪安葵:协会在广州市建委的领导、授权下,在继续抓好家装资格准入、服务验收、合同管理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家装市场监管治理和住宅装饰诚信企业评价活动。
在家装市场监管治理方面,先后与广州市房管局、物业协会举行三次研讨会,研究如何加强家装全过程监管。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与物业协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我市住宅装饰装修管理推进住宅装饰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严格规定家装施工企业准入条件,施工过程各节点要求,为加强家装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在住宅装饰诚信企业评价方面,为了加快建设住宅装饰诚信企业评价体系的部署,2013年初,广州市建委以穗〔2013〕831号文,委托协会进行住宅装饰企业情况摸查,了解住宅装饰市场状况。随后,广州市建委牵头召开三次论证会;起草《广州市住宅装饰诚信评价活动实施方案》;批准成立诚信评价专家组;授权协会开展家装诚信企业评价工作。自去年底以来,顺利完成第一批诚信企业评定工作,对推动广州市家装诚信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记者:通过倪会长的讲解,我们清楚认识到了广州建装的现状及本届协会为广州建装企业所做的努力,希望协会以后在为政府分忧、为企业服务方面能走得更远,谢谢倪会长。
后记:王阳明说“知是行的主义,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在采访倪安葵执行会长后我们感觉到,倪安葵执行会长知行合一、以身作则,在与企业沟通、协调和提供服务时,总是勤勉劬劳又擅用人生智慧。他有自己的工作“六法”:一是注意倾听;二是抓住企业核心诉求;三是注重充分调查研究;四是摆正心态,绝不高高在上;五是不明白和没有把握的事不轻率表态;六是说到必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在广州市建筑装饰行业协会,倪安葵执行会长就像一团火,燃烧着自己,照亮和感染着别人。“他和梁会长都是最了解我们的协会当家人。有他们在协会,我们就特别有信心。”这是许多会员的共同心声。
人物简介
倪安葵,2010年12月至今任广州市建筑装饰协会执行会长、秘书长,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等职。2013年被广州市政府评为“两建工作先进个人”,2014年获得“广东省优秀秘书长”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