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潘斌:产城融合才能留住人

2014/12/25702 作者:佚名
导读:产城融合才能留住人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人的城镇化。

产城融合才能留住人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人的城镇化。如何使城市发展起来并能留住人,如何构建“农民进城”的政策和市场机制?近日,英德市副市长潘斌结合英德以及清远城镇化探索中的体会,认为必须要走产城融合、园城同建的道路,并强调基本公共服务配套是城市吸引力的重要方面。

人口集聚

发展产业创造就业机会

Q: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公众咨询稿)提出,到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3%左右,努力实现不少于600万本省和700万外省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外来务工人员落户城镇。要壮大中心城市实力,实现省域平衡协调发展。如何提高城镇对人口的吸纳集聚能力?

潘斌:我认为发展产业是关键,要靠发展实体经济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一方面,要着力扩大就业,因地制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让更多人口稳定就业,向城镇集中;另一方面,要着力创造能够吸纳专业技术人才和普通高校、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近年来,英德市按照“产城融合、园城同建”的工作思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推进园区规划建设,为城市扩容提质提供产业支撑,让进城农民充分就业,进一步促进产、城、人融合。

目前,“两德”合作区、英红工业园、清远华侨工业园三大园区共引进项目265个,合同投资额627.57亿元,建成投试产项目80个,在建93个,为当地群众提供4万多个就业岗位。

Q:英德这几年主要引进了哪些产业?

潘斌:现在招商特别忙,但我们遵循几个原则:一是一定要符合环保条件,环评合格才能引进,工业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新型城镇化要保护生态空间的山清水秀,城市才能宜居。

二是要能够解决就业,既要劳动密集型的,也有意识引进科技型含量高一些的产业,要吸引人气、集聚人口,就必须使他们能够在当地工作,并在城镇买房子,推动城镇化发展。

三是想办法吸引一些科技含量高的企业,比如机械装备制造、电子电器、新能源、新材料,还包括第三产业也是招商范围,“两德”合作区里就引入了第三产业综合体,包含酒店、娱乐等,达到产业互补平衡,也使公共服务有保障。

再就是要在当地注册当地纳税,解决经济后续发展问题。

留住人才

优先保障公共服务配套

Q:能否谈谈新型城镇化及产城融合,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哪些帮助?

潘斌:英德市有大量海外归侨,以前在华侨农场和茶厂每月收入才1000多元,有的还不到,还有很多侨民找不到工作需要到外地打工。园区发展起来后,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比如时代皮具、月亮贺卡,有的厂能吸纳5000-6000人,当地农民就不用再往外跑寻找工作。

而且据我了解,时代皮具按照计件算工资,熟练工人最高每月可以拿到7000多元,平均也有3000多元,两夫妻一起打工的话有几千元到近万元左右,基本可以在当地买房。所以说产业发展起来,不仅解决就业问题,还提高工资水平,城镇化也有保障。

Q:城镇化需要吸引人,更需要留得住人。

潘斌:关于这一点,我们也在摸索中,慢慢调整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纯工业开发区到城市边缘规划定位开发区再到产、城、人融合的过程。

以前,工业园区纯粹就是工厂,感觉很荒凉,后来发现,虽然厂房建起来,但因为没有配套,留不住人。

后来,政府通过调研,逐步为园区做配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再后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成了最先保障的建设,而不是后期再来补,进而延伸到产、城、人融合。#p#分页标题#e#

Q:如何在规划上优先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现产、城、人融合?

潘斌:像基础设施、配套管网、服务娱乐等这些必须有的配套,用地要先规划。要大力推进产城一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内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与大市区同步考虑。

以“两德”合作区为例,投入14亿元推进的四条主干道建成后,将与市区环城快线、广乐高速公路出口形成快速路网,加快与中心城区的融合发展。

另外,还推动市职业技术学校创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结合园区产业发展需要,强化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让进城入园农民共享城镇化成果,营造人人参与、共同支持“产城融合、园城同建”的良好发展氛围。

钱从哪来

大胆创新投融资机制

Q:城镇化的推进需要资金支持,英德在这方面有哪些尝试?

潘斌:新型城镇化对于英德的发展来说,无疑是重大机遇,但城镇建设点多面广,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资金困难问题表现得最直接也最显著。为破解“钱从何来”的难题,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的思路,大胆创新投融资机制,不断创新投融资平台。

要积极引导、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和园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直接投资、与政府合作投资、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举个例子,为了避免电线在空中像蜘蛛网一样影响城市美观,我们实施电网全部下地,新建的路网都预留了电线管道,铺上沥青后原则上不给开挖。关于这项工程,我们和清远长实公司签订了30年的合同,授权给它,规定路网修到哪里就把电网管道铺到哪里,电网管道修好后可以租给电信、邮政等部门,企业就能回收成本,这样就不完全靠政府财政投入了。

Q:除了资金问题,还有哪些方面存在压力?

潘斌:除了资金压力以外,还有一个是土地指标的压力。要通过制度创新挖掘用地潜力,要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提高用地准入条件,进一步细化项目的用地标准,探索建设用地弹性出让和租赁制度,着力杜绝“圈地”行为。

还要建立存量建设用地退出激励机制,加大“三旧”改造力度,对闲置、低效利用的土地,采取收回利用、项目置换、指标调整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专家建言

新型城镇化要“三管齐下”

如何做到产、城、人融合,使得城镇化拥有持续动力并能留住人?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基础设施要先行,产业发展作支撑,公共服务需配套”,才能有效提高城镇对人口的吸纳能力。

生产生活服务配套设施要先行

Q:您认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应当注意哪些关键环节?

徐洪才:我认为要做到“三管齐下”。

第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想富先修路”,公路这方面的基础设施要先行。

第二,要以产业作支撑,做大中心城市,形成向外围辐射的区域。粤东西北发展很不平衡,靠近珠三角地区比较发达,要先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的建设,将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出去,但在转移的过程中不能重复过去高污染高排放,要把环境保护放在优先地位。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产业园区的建设,注意产业的集聚效应,进行合理的产业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基本公共服务配套对于提高城镇对人口的吸纳能力至关重要。要在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尤其是对于常住人口,在户籍、子女入学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领域提供完善的保障。

光有产业也不行,生活服务、生产服务要配套跟进,要让老百姓住得起房子。除了生产服务,还有物流业、金融服务业、咨询服务等也要配套。在项目的立项审批上,降低市场准入,简化流程,建立一站式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创造有利于资本流动、资本投资的环境。

Q:《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公众咨询稿)提出,要以中心城区、产业园区和基础设施为三大载体,如何理解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徐洪才:中心城区要发挥辐射力、带动力,没有规模的扩大、层次的提升,带动农村城镇化是很难的。同时,将那些大的工业、产业放在产业园区,让这两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还要重视基础设施,有生活、娱乐、医疗卫生、后勤保障设施等相关配套。

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特色经济

Q: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保障至关重要。如何创新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有力支撑?

徐洪才:首先,要扶持龙头企业,支柱产业很重要。有一家龙头企业,就可以带动发展十余家相关企业。

其次,要培育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利用创业板,为整个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除此以外,可以将现有的资源和相关的上市公司进行重组、战略合作,利用现有的平台做大做强某一产业。

再次,可以利用供应链、商圈融资,各种金融机构可在这方面有所创新。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提高农民的土地收益。不仅要让他们能够在城镇落户,还要能够在城镇生存发展下去。因此,农民的经营承包权、宅基地、集体土地收益分配权就要落实。

Q:新型城镇化如何避免“千城一面”?

徐洪才:特色经济很重要。粤东西北是珠三角的后花园,生态旅游、农业、健康养老这些都是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可以和珠三角的产业形成互补。城里的人可以选择这些城市周末出游,原生态的农副产品可以向城市流动,两者之间可以形成双向流动。还要挖掘文化内涵。没有特色的文化内涵,就没办法发展旅游业。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