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8
论-CTAB改变油湿性砂岩表面润湿性机理的研究
水力压裂和基质酸化对裂缝性致密砂岩储集层的增产改造都有很大的局限性。酸化压裂应用于该类储集层,增产效果非常显著。针对具体储集层计算了天然裂缝产生剪切滑移的条件,同时模拟了酸液对钙质充填裂缝以及剪切滑移裂缝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与常规增产作业相比,酸压主要依靠2种作用获得较高的导流能力:天然裂缝在水力作用下发生剪切滑移,裂缝能依靠其表面的凹凸不平形成自支撑;酸液溶蚀裂缝中充填物、伤害物以及部分岩石基质使得残余裂缝未闭合空间增大,从而增加了裂缝的导流能力。在机理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工艺实施建议。
用正交法研究了在rpvc体系中添加亲水性mmt填料、稀土及cpe后润湿性的变化,考察了不同加入量对接触角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本实验3变量因素的配比为:mmt/稀土/cpe=15/0.3/10时,测得制品的接触角是54°25′,比纯pvc配方体系的89°降低了近35°。同时对体系进行的力学性能考察表明,加入少量稀土可使cpe增韧pvc体系的拉伸强度提高256%,使断裂伸长率提高949%。
润湿性是木质材料的一个重要界面特性,直接影响其胶合性能。为了优化集成材胶合工艺,以小径级杉木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脲醛胶与聚氨酯胶在杉木试样表面的接触角,对杉木径切面、弦切面、心边材及不同粗糙度表面的润湿性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杉木径切面的润湿性优于弦切面,边材润湿性优于心材,并且表面润湿性随粗糙度的增加而提高。建议杉木集成材胶合时,尽量选择径切面作为胶合面,并适当增加胶合面的表面粗糙度。
为了改善樟子松单板表面的润湿性,提高木塑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以樟子松单板为研究对象,对其表面进行改性处理。采用接触角测定仪测定不同探测液在其表面的接触角,得知其表面润湿性,进而推导出其表面自由能。结果表明:偶联剂改性樟子松单板可以有效提高木材表面自由能,且随着偶联剂量的适当增加,木材表面的自由能增加,从而提高木材与塑料的界面结合性。
随着油田开采后期,稠油井的开发和利用占据了主导地位。本文重点分析砂岩油藏稠油井生产特点,分析井下作业防砂技术工艺措施,合理控制稠油油井出砂,降低稠油井出砂危害,采取多种机械和化学防砂工艺,进行先期地层防砂处理,增强稠油井注汽采油效果和生产周期,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滇中砂岩铜矿床形成于白垩系高峰寺组和马头山组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受层位控制矿石构造以浸染状、条纹状为主,并见矿化受泄水构造和准同生变形构造控制,在郝家河矿中有脉状矿体产出。矿体多见于背斜缓倾斜翼。矿化分带明显,这种分带形成于浅紫交互部位。硫、铅同位素和稀土资料研究显示,铜来自围岩,硫为细菌还原硫,主要来自下部层位,在成岩期间来自上部的氧化含铜卤水和来自下部的还原卤水,在应力中和面反应形成矿体。
介绍了砂岩的结构与组成,通过对砂岩材质及其沥青混合料的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短期与长期老化试验、车辙试验研究,并进行经济分析,论证了砂岩完全可以用作沥青路面上面层集料,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为了在不改变花岗岩磨光表面外观的同时,提高见水就滑的花岗岩表面摩擦力,增加光滑硬表面的防滑能力,利用无色无味水溶性的复合有机硅与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的花岗岩磨光表面反应,使花岗岩的表面润湿性、抗冻融性、表面电性质、微观形貌发生变化的同时,其磨光表面的摩擦力也随之变化。
研究了竹粉用量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app)、硅烷(kh570)、钛酸酯(dn301)和铝锆(tl-4)偶联剂对竹粉增强聚丙烯发泡复合材料吸水性和表面润湿性的影响,材料表面的动态润湿性采用数学模型表征.结果表明,竹粉用量的增加会提高材料的吸水性和润湿性;偶联剂的加入会提高材料润湿性、降低其吸水性,且mapp改善效果最佳,其次是kh570和tl-4,最后是dn301;竹粉用量为50份,未加偶联剂,1080h后材料的吸水率为7.655%,添加偶联剂后,吸水率降低到1.646%-2.112%,竹粉用量为90份时,吸水率又增加到3.42%;竹粉用量为10-90份时,蒸馏水和甘油在材料表面的接触角衰减速率(k值)分别为0.0053-0.0081和0.0074-0.0103,加入偶联剂后,k值增大50%-67.7%.
目前对油气开采工作已经进入到一些隐蔽性地点,而且较差品质的油气开采出来需要进行试验,以便做进一步的处理,针对这一问题,除了借助一些较为先进的勘探手段之外,还需要一些较为特殊的手段才能解决,本文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对于底水油藏,在分析和预测水平井产量及出水动态时,重点考虑的影响因素包括:储层的非均质性、隔夹层发育程度及位置、储层渗透率、油水粘度、油井井眼轨迹、水平段位置及长度、单井配产、井网井距等因素对其影响,对于存在应力敏感的储层,还应当考虑应力敏感对产量及出水动态的影响。
本文研究了孤岛油田疏松砂岩油藏高泥质层“灰浆”的成分及特征,对出“灰浆”油层的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下步防治措施。指出“fp”防砂工艺对出灰浆地层有较强的适应性。
对于底水油藏,在分析和预测水平井产量及出水动态时,重点考虑的影响因素包括:储层的非均质性、隔夹层发育程度及位置、储层渗透率、油水粘度、油井井眼轨迹、水平段位置及长度、单井配产、井网井距等因素对其影响,对于存在应力敏感的储层,还应当考虑应力敏感对产量及出水动态的影响。
红砂岩粗粒土流变机理试验研究——对风干的红砂岩粗粒土及饱水红砂岩粗粒土进行了压缩试验、剪切试验和压缩流变试验研究,针对每组试验进行了试验前后土样的级配分选试验,以此研究红砂岩粗粒土在不同受力状态、受力时间和不同湿度条件下的颗粒破碎程度,从粗粒...
在气藏类型中,致密砂岩气藏是一种结构复杂、杂质繁多的一种气藏类型,在明确储存条件之下的产水机理有利于设计有效、合理的开发对策。本文首先分析致密砂岩气藏中储层产水机理以及有效地开发对策。
职位:注册造价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