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7
通过分析结晶器渗漏水影响因素,找出结晶器宽、窄面铜板处渗漏水下线的主要原因,并制定和完善了符合现场实际的规程、制度、检修作业标准,加强对维检人员培训,改进现场螺栓、密封圈材质以及严格备件验收,使结晶器因渗漏水下线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基于现有设备及工艺条件下,板坯连铸机在生产过程中极其容易出现结晶器钢液面卷渣、翻钢以及铸坯表面出夹渣等严重现象。本文主要构建水模型,分析板坯结晶器液卷渣现象,探究其卷渣原因,基于控制水口结构参数以及工艺参数下,对卷渣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进而提出改进措施。
国内某厂2台板坯连铸机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粘结漏钢事故全部集中在1号铸机之上。观测发现1号铸机生产的铸坯表面振痕相对更为紊乱,因此结晶器振动状态不良是造成粘结漏钢的主要原因,有必要对其进行检测。设计并制造了一种便携式板坯连铸结晶器振动检测装置,其由数据处理计算机、数据线、加速度传感器组成,同时开发了一套界面友好、操作简便的振动检测系统软件,可对结晶器振动情况进行检测和数据采集,并通过软件快速自动生成关于结晶器振动频率、振幅、偏摆、振动速度、振动位移及轨迹的分析报告,具有装卸简便、稳定可靠、精度高的特点。检测结果表明,1号铸机的结晶器振动偏摆量可达到0.6mm以上,振动速度曲线不符合正弦函数规律。为此,对该铸机的结晶器振动装置进行了改进,粘结漏钢频率由6次/月降低到0~1次/月。
针对莱钢3#板坯连铸机结晶器振动装置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改造。采用液压振动装置来代替四轮偏心式机械振动装置,建立结晶器重量及振动单元模型,应用ansys对系统的模态分析及瞬态分析计算。热试结果表明,采用结晶器液压振动装置,可有效改善铸坯质量。
天钢3号连铸机结晶器原为机械振动,其振动不平稳,维修成本高,影响初生坯壳在结晶器内的脱模及润滑,铸坯质量也受到影响.对3号连铸机结晶器振动方式进行了改造,由原设计的四偏心式机械振动装置改为液压振动.改造后,实现了在线调控振动波形、振动振幅及振动频率的目的,铸机拉速提高,铸坯振痕深度和铸坯边裂发生率降低,连铸机生产过程中的振动更加稳定,铸坯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漏钢事故的发生几率.
研究了南京钢铁集团公司炼钢厂1000mm×180mm板坯连铸结晶器喂铝丝的工艺,结果表明,在铸坯拉速1.09~1.22m/min、铝丝喂速15~20m/min、喂铝量167.26~249.61g/t时,铸坯al含量均匀,改善了q345q钢板材的机械性能。
获取结晶器铜板温度是保证板坯连铸生产的前提,结晶器热电偶的正确安装可提高漏钢预报的准确率,本文讨论了热电偶的正确安装方式,并提出了合理的离线测试方法及测试数据处理方案.
主要阐述了承钢提钒钢轧二厂为提高产品质量,降耗增效,提出了结晶器流场存在的问题,围绕着改善结晶器流场的思路,重点从保护浇注、振动、浸入式水口方面入手对结晶器流场进行了优化,在生产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通过1∶2薄板坯连铸水模型实验,研究了马钢70mm×1600mm薄板坯连铸结晶器在不同水口结构、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的流场。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出口面积比为2.34、出口倾角为11.5°的5号水口所对应的流场优于其它水口。
2005年,宝钢1450连铸生产中发现结晶器长边铜板使用过程中镀层产生微裂纹,铜板平均过钢量下降到500炉.作者分析了铜板镀层裂纹的形态,找出了裂纹发生的规律,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热分析计算,温度场显示铜板冷却不足,在分析验算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冷却水槽改制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实施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连铸结晶器铜板过钢量至少提高了20%.
根据现场调研结果,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浸入式水口单侧结瘤对结晶器内流场、液渣层以及气泡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不同体积的结瘤物脱落进入结晶器后的运动轨迹。研究结果表明,水口单孔结瘤将导致结晶器两侧流场不对称。相比较于结瘤侧,未结瘤侧流量增加,流股冲击增强,保护渣卷入钢液的几率增大,同时,未结瘤侧的气泡数量增多,气泡穿透深度增大。此外发现,不同体积结瘤物脱落进入结晶器后,粒径较大者更容易上浮至结晶器液面。
应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唐钢中薄板坯连铸结晶器及浸入式水口内的钢水流场、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水口结构、拉速、浸入深度和铸坯断面对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水口的最佳结构和浸入深度,并在生产中进行了验证,不但提高了铸坯质量和产量且稳定了连铸生产。
以150mm×1600~3250mm宽板坯连铸结晶器为研究对象,利用大型商业软件ansyscfx10.0建立了1个三维有限体积模型,对结晶器内钢液的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拉速、浸入深度、水口倾角、断面宽度等工艺参数对结晶器内流场和窄面冲击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拉速的增大,表面流速和钢液对窄面的冲击压力都显著增加,采用较大的水口倾角和浸入深度,可以抑制液面波动,减少卷渣。
以某厂板坯连铸结晶器为原型,采用1∶1的水模型进行模拟实验,研究表明:增加拉速、减小水口的浸入深度、减小水口出口向下的倾角以及增加水口的吹气量均会增加结晶器内钢液的表面流速、增大结晶器内卷渣的倾向,其中拉速的增加对表面流速的影响最大。
以承德钢铁厂板坯连铸结晶器为原型,采用1∶1的水模型进行试验,研究了拉速、浸入式水口出口角度、水口浸入深度、水口底面结构及结晶器断面宽度等工艺参数对板坯结晶器内表面流速的影响。结果表明:拉速对表面流速的影响最大,随着拉速的提高,结晶器内钢液表面流速明显增大,当断面宽度为1650mm,拉速由0.7m/min提高到1.4m/min,表面流速由0.04m/s提高到0.1m/s;波浪面结构的浸入式水口表面流速效果最优。
以低碳钢种q235b、250mm×1600mm铸坯为研究对象,在某钢厂采用连铸结晶器振动喂钢带技术,往连铸结晶器钢水中喂送低碳钢带。研究了连铸结晶器振动喂钢带对铸坯的组织结构以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连铸结晶器振动喂钢带技术,连铸坯中心疏松与宏观偏析分散且有所减轻,可改善其宏观组织结构质量,降低轴向区域化学非均质性,以及提高厚轧板的可塑性。
针对不锈钢板坯结晶器的特点建立了数学模型,考察了浸入式水口的出钢孔倾角、插入深度、拉速、板坯宽度等对结晶器内钢液流场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浇注工艺参数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在其后的生产中得到了应用。
基于热电偶实测温度,建立了包晶钢宽厚板坯连铸结晶器有限元传热模型和热流密度非线性估算模型.应用模型反算获得包晶钢宽厚板坯结晶器的热流密度,在与热平衡计算得到的平均热流密度进行比较后,阐述了模型的有效性,并分析了实际生产条件下结晶器铜板的温度分布规律.结晶器宽面和窄面的平均热流密度分别为1.141和1.119mw·m~(-2).温度在靠近结晶器背面呈波浪形分布,最大温差为29.6℃,然而在远离背面位置,温度变化平缓.随距弯月面距离的增加,温度呈降低趋势,然而在距结晶器出口附近出现回温现象.同时宽厚板坯连铸结晶器的热流密度和温度分布均有别于传统板坯连铸.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描述某厂结晶器内钢液流动的数学模型;用有限体积法求解,研究了结晶器内的钢液流动行为,详细分析了结晶器浸入式水口(sen)插入深度、侧孔倾角和拉速对结晶器内钢液流场的影响。得出了适合该厂连铸工艺条件的浸入式水口形式和拉坯速度,即水口合理的出口倾角应为向下15°左右;在水口结构一定条件下,水口插入深度140~170mm比较适宜;合理的拉速应控制在1.4~2.0m/min。
以西安地铁二号线为例,分析、研究了其渗漏水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防渗堵漏的措施,从而合理有效地进行防止渗漏水,对其已经渗漏的的部分采取有效地堵漏措施,达到防渗堵漏的目的。
2017年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评审 论文 单位: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申报资格:高级工程师 姓名:___赵云____________________ --1-- 《隧道渗漏水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主论文 赵云 2017年1月 --2-- 隧道渗漏水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赵云 云南建投市政部昆明东南绕城高速公路项目,玉溪 摘要介绍我国隧道工程渗漏水的基本情况、主要危害和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从防排水系统设计、 施工质量、采用防水材料等方面分析了隧道渗漏水的形成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以便 在今后的设计、施工中能有效地防止隧道渗漏水,确保隧道的结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使用。 关键词隧道;渗漏水;原因分析;治理措施 一、引言 我国修建的隧道工程数量和长度已居世界首位。近几年则每年以约200km的速度增长。但就隧道 工程质量而言,我国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
本文分析了隧道的渗漏水成因,从隧道开挖、初次支护、防排水施工系统等方面提出了防止隧道渗漏措施,为公路隧道渗漏病害处理提供借鉴。
采用光镜金相、电镜金相和定点能谱对8011低合金化铝合金连铸连轧板坯中的晶粒形态、铸态组织及第二相进行了检验。认为,合金中不均匀第二相alfesi的存在是板坯随后冷轧时发生断裂的根源。
职位:建筑工程管理项目经理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