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1
1深翻改土,提高肥力土壤是茶树生长的基础,茶园抛荒后,杂草丛生,土壤板结,理化性状恶化,肥力下降。改造的第一步就是要深翻埋肥,熟化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秋末冬初(9~10月),在茶树行间全面深翻30cm以上,同时清除杂草树根、石块异物等,然后在茶树两侧开沟,667m~2分层埋施各种农家肥2000~3000kg、饼肥100~200kg、磷钾肥或复合肥50~100kg。做到土肥相融,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此外,还可采用播种绿肥,挑培客土等措施。
在人们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中,饮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追捧,优良茶叶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所以在茶树的种植方面,开始由原来大部分自然生长转变成现在的规模化人工种植,发展高产茶园、改造低产茶园,从而使茶叶的产量增加进而满足越来越多的需求量。这篇文章将以陕西省石泉县的茶树种植为例,针对其中低产茶园的现状、改造技术以及改造后的管理措施进行相关介绍,为其它地方低产茶园的改造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进入80年代以来,我市的茶叶生产受市场波动的影响,经历了两起两落的曲折过程,茶园面积从最多的1982年2.68万亩,下降到1990年的2.03万亩,净减6500亩;1983年茶叶销售第一次陷入低谷。由于茶叶的滞销,茶叶专业户对茶园的投入明显
一、改园主要包括坡地改成水平梯地,不规则单株改成条形合理密度种植。改梯地是改园的基础工程,目的在于提高茶园保水保肥能力,有利培肥土壤,达到长效高产。坡度在15度以上的茶地必须改成水平梯地,梯面宽1.5~1.8米,改梯地时实行生土垒埂,熟土覆面。
茶叶种植是新农业项目重点,既能丰富农业种植品种类别,进一步增加了农民实际收益水平,又能改善生态环境,绿化荒山,减少水土流失,改善人们居住环境.为了改变传统茶园种植模式,构建新型茶园改造方案,不仅提高了茶叶种植效率,也能够激发农民参与种植的积极性.据此,结合多年在茶产业发展中经验,对茶叶种植发展现状,特别对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提出指导性意见.
潜山县现有茶园总面积3万面,其中60年代前后发展的茶园约占15%,这部分茶园由于当时建园基础差,栽培管理粗放,树势减退,单产水平低。而七十年代后期发展的部分茶园,树势也在衰退,使低产茶园面积比重扩大。据统计,全县2.5万亩成龄茶园中,亩产低于25公斤的茶园约达8000亩,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1/3。在这些茶园中,多数树龄不算太大,骨架基本完好,但由于不修剪或修剪不当,采摘过度致使树势衰退,有的树冠形成“两层楼”,叶层薄,叶面积指数低,鸡爪枝也大量出现,茶叶单产明显下降。根据目前
茶叶是浙江省青田县的传统农业产业和主导产业,因受传统种植技术影响,全县约有1/5面积的茶园出现低产现象。文章从青田县实际出发,分析了低产茶园的形成原因,同时提出了低产茶园的改造措施,旨在为青田县茶园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浙江省景宁县农业部门为把茶叶产业做强做大做精,2009至2010年对全县茶叶进行地毯式的普查,全县有低产茶园533多hm2,从本地实际出发,分析低产茶园形成六方面的主要原因,针对原因提出改造低产茶园的三大机制和五方面技术对策。
荔枝是果中之王,栽培历史悠久。20世纪80年代后期,荔枝作经济栽培,并形成产地特色产业经济。当时的市场环境、生产技术水平,强化规模增长。如曾采用"矮、密、早、丰"的栽培模式,忽略了荔枝果树的长效特征,当荔枝树长到二三十年正当壮龄树进入丰产期时,株行间枝梢就已经交叉重叠封闭,导致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枯枝多,病虫害发生严重;绿叶层逐年变薄,树势早衰,大小年结果明显,平面结果,产量逐年下降;果实着色不良,品质下降,商品果率低,经济效
安徽林业科技2009年第1期 (总第135期) 低产油茶林改造技术 谢胜刚 (祁门县林业局245600) 油茶低产林是指其生产潜力未能充分发挥出 来的那些林分。我县现有油茶林4.1万亩,主要分 布在祁红乡、平里镇、古溪乡等乡镇,其中有1.5万 亩油茶林,由于经营粗放,林龄老化,品种混杂等原 因,处于“劣、疏、老、病、荒”等低产状态,经济效益 低下,影响了林农经营油茶的积极性。对这部分油 茶林,必需采取一定的营林措施进行林分改造,才 能充分发挥油茶林的生态、经济双重效益。 1清理林地 油茶低产林,主要是立地条件差、经营管理粗 放,水肥不足,杂灌丛生。对于这类的林地,可进行 一次性全面砍除杂草、灌木。在进行林地清理时, 不但要清除杂灌,对油茶的老、残、病株也要一并砍 掉,这样有利于油茶林的垦复管理和果实采收。通 过一定的林
近年来,休宁县利用优越自然条件和生态优势,投资建设数个千亩以上茶油生产加工基地。目前,该县油茶林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万亩,成为我省茶油重点产区。但目前油茶产量普遍存在着低而不稳,油茶低产林通过实施改造技术措施,使低产油茶林提高产量。
油茶种植面积在增加,但产量却低而不稳。文章重点分析了油茶低产林实施改造技术措施,目的是促使低产油茶林提高产量,还介绍了林地清理和密林疏伐、深挖复垦、更新复壮、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保花保果等改造技术。
导致油茶低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缺乏管理,使得杂草、灌木丛生,高大乔木入侵,造成油茶林通风透光不良,林木生长发育恶化,病虫害严重,产量极低、甚至绝产。另一个原因是虽然生长环境较好,林相整齐,树势较旺盛,但因品种不良导致产量偏低。低产油
油茶是我国南方分布和栽培最广、最多和最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茶籽油被誉为东方的橄榄油,它清亮味香,营养丰富,有很好的食疗和保健作用,每千克售价达50 ̄60元。我国油茶林普遍存在实生繁殖、品种混杂、粗放管理、产量低下等问题,必须进行改造,
职位:房建市政造价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