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3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和经济价值。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关于农林业的栽培、管理等技术也实现了相应的进步。本文主要概述了油茶栽培技术以及油茶低产林的成因,并总结归纳出改善低产的综合改造技术措施,以促进油茶实现优质高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良好的经营和管理油茶,能够提高产量,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那坡县的坡荷、城厢、德隆、百都、百省等9个乡镇对油茶发展并不重视,致使油茶生产量较低,难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使油茶生产水平提高,创造较多经济效益,推动油茶产业良好发展,应当加强软枝油茶造林和油茶低产林改造。分析茶油发展现状,重点分析和探讨软枝油茶造林的技术措施要点、老油茶林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要点,希望对于改变油茶发展现状有所帮助。
油茶又叫茶子树,是重要木本油料树种,具有油质好、产量高、用途广等特点,是我国特有的抗逆型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文章对油茶苗木培育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并油茶低产林综合改造技术及油茶林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近年来,休宁县利用优越自然条件和生态优势,投资建设数个千亩以上茶油生产加工基地。目前,该县油茶林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万亩,成为我省茶油重点产区。但目前油茶产量普遍存在着低而不稳,油茶低产林通过实施改造技术措施,使低产油茶林提高产量。
油茶种植面积在增加,但产量却低而不稳。文章重点分析了油茶低产林实施改造技术措施,目的是促使低产油茶林提高产量,还介绍了林地清理和密林疏伐、深挖复垦、更新复壮、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保花保果等改造技术。
针对油茶林低产的问题,在分类经营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的低改技术措施对改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低改技术措施中,增产效果因低改措施不同而有显著差异,以处理a(密林疏伐+整形修剪+土壤垦复+平衡施肥)的改造效果最佳,比对照增产37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油茶产业发展良好,油茶种植的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产量却低而不稳,因此需要结合现代的技术进行油茶的改造。加之很多茶户固守传统的种植技术而使油茶的管理投入始终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很多茶树品种杂乱,并未给种植户带来相应的经济利益。
粮油生产发展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供给安全事关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油茶等木本粮油产业发展作为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家高度重视.油茶是指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中种子油脂含量较高且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的总称,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油茶适应范围广、经济价值高、生态功能强,在我国已有2300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俱佳的优良乡土树种.《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指出,到2015年采取分类实施的方法完成改造现有油茶低产林4100多万亩,到2020年,新造油茶林基地3000多万亩,对我国油茶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我国现有油茶林普遍为老油茶林,平均亩产5公斤茶油以下的油茶低产林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现有油茶林中低产林所占比例相当大;造成现有油茶林低产低效的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长期缺乏抚育管理,品种混乱,树龄老化严重.
油茶的低产低效是阻碍油茶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解决高原山地低产油茶林改造技术问题,促进老油茶林增质增效。2004年来,通过开展油茶低产林整形修剪、良种换接、保花保果、配方施肥、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研究,并用研究成果进行油茶低产林改造,产量从改前的产鲜果202.5kg/hm2,产值324元,提高到产鲜果4725kg/hm2,产值7560元/hm2,产量和产值提高了23倍。2009年以来,用此技术在云南省文山州共推广改造油茶低产林1.33万hm2,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广西油茶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可产量却偏低而且很不稳定,本文主要介绍了油茶低产成因和实施综合改造技术,重点解读了林地清理、疏剪、复垦、更新等改造措施,以及科学施肥、防治病虫害等管理技术。为低产油茶林综合改造提高油茶产量提供技术帮助。
油茶是茶科茶属的常绿小乔木,是我国主要的油料树种,具有东方橄榄油的美称,广南县曾是云南省油茶的主产区。长期以来,由于种植农户缺乏科学管理技术,投入跟不上,管理粗放,以及品种混杂、老化,栽植密度普遍过大、林相衰败,产量低且不稳定等原因,油茶没有为山区群众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笔者通过实地调查,总结出适应于广南县的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现阐述如下。
通过对低产油茶林采取适度疏伐、及时修剪、适时复垦、合理施肥等4种不同的技术措施进行改造,试验结果表明:4种不同的技术措施每667m2产油量比对照分别增加52.9%、42.5%、29.9%和16.4%,而不同的技术措施对增产效果也呈显著差异,以w1(适度疏伐+及时修剪+适时复垦+合理施肥)增产效果最为显著。
根据潜山县在油茶低产林改造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归纳出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主要包括确定改造对象、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油茶生境、创建油茶纯林、垦覆油茶林地、调整油茶密度、提高林地肥力、调整树体结构、高接油茶换种、保花保果、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本文简述了祁门油茶发展的3个历史时期,分析指出了造成全县油茶林低产的主要原因是品种混杂、栽培管理粗放等,提出了林地清理、良苗补植、垦复施肥、密度调整、修剪整形、高接换冠、蜜蜂放养、病虫害防治的油茶林低改技术对策。
职位:水电安全施工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