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8
采用金相观察、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经300~460℃连续回火处理的冶金锯片用钢8CrV的组织和性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其组织由淬火马氏体逐渐转化为回火马氏体、回火马氏体+回火索氏体及回火索氏体;试样的强度连续下降,屈强比略有上升。在420℃左右出现了回火脆性,冲击值、断面收缩率和伸长率发生明显变化,而硬度略有升高。
利用力学性能测试及热处理分析,在300~460℃之间对圆锯片用钢8crv进行了连续回火处理。结果显示: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样的强度连续下降,屈强比略有上升。在420℃左右,发现了回火脆性,冲击值、断面收缩率和延伸率发生明显变化,而硬度略有升高。实验结果为预防锯片工作过程中的失效提供了技术参考。
利用金相观察、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在400~520℃温度范围内对冶金锯片用钢75cr1进行了连续回火处理。结果显示: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样的组织由淬火马氏体逐渐转化为回火马氏体、回火马氏体+回火索氏体;试样的强度和硬度连续下降,冲击值、断面收缩率和延伸率逐渐提高。
利用金相观察、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在(360~560)℃温度范围内对冶金锯片用钢65mn进行了连续回火处理。结果显示: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合金由淬火马氏体逐渐转化为回火马氏体、回火马氏体+回火索氏体及回火索氏体;试样的强度及硬度连续下降。在(400~420)℃之间,发现了回火脆性,冲击值、断面收缩率和延伸率明显降低。
利用力学性能测试及热处理分析,在360℃-540℃之间对冶金锯片用钢65mn进行了连续回火处理。结果显示: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样的强度及硬度连续下降。在400-420℃之间,发现了回火脆性,冲击值、断面收缩率和延伸率发生明显变化。实验结果为预防锯片工作过程中的失效提供了技术参考。
对进口冶金锯片用钢8crni的轧态及450~500℃温度范围内的回火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观察与测试。结果表明:轧态组织是由珠光体构成,淬火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合金由淬火马氏体逐渐转化为回火马氏体+回火索氏体;试样的强度及硬度连续下降,而冲击韧性、断面收缩率和延伸率逐渐提高。对比65mn钢板发现,8crni的回火抗力提高而屈强比下降。
研究了回火温度对建筑用钢显微组织、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的影响,并对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未回火的建筑用钢的金相组织为下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经过(250~400)℃/60min回火处理后,块状残余奥氏体含量明显减少或者基本消失,而下贝氏体的板条界面发生钝化而变得模糊;块状残余奥氏体在回火过程中发生了分解转变成了贝氏体铁素体组织;回火处理后建筑用钢的强塑积都要高于未回火的建筑用钢;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强塑积呈现先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在回火温度为300℃时取得强塑积的最大值(33612mpa·%),且此时的建筑用钢具有较高的冲击韧性;未回火的建筑用钢的冲击断口表现为准解理断裂特征,而回火态建筑用钢的冲击断口都为韧性断裂特征,韧塑性相对更好。
低碳马氏体钢是一种新型的低碳合金钢,具有高强度,良好的塑性和韧性,优异的冷加工性、焊接性,以及热处理形变小等优点。因此,低碳马氏体钢在机械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发挥钢材强韧性潜力,延长机器零件寿命的一个重要途径。低碳马氏体钢在高强度螺栓方面也得到突出的应用,如汽车发动机上使用的15mnvb钢高强度螺栓,铁道无缝线路上使用的20mnsi钢高强度鱼尾螺栓,20钢高强度缸盖螺栓等。实践证明,低碳马氏体钢螺栓不仅制造成本低,而且质量优异。
在对绳索取心钻杆接头断裂现象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对钻杆接头热处理工艺的研究。经研究改进了热处理工艺,调整了表面处理方式,使钻杆接头断裂现象较调整工艺前有明显减少,延长了钻杆接头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勘探施工效率,减少和预防了孔内事故的发生。
采用om、sem、tem和硬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对3cr2mnnimov预硬型塑料模具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80~640℃回火,随回火温度升高,试验钢的回火硬度、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总体呈相同的下降趋势,而冲击功和断面收缩率显著增加;经560℃回火后,试验钢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硬度44hrc,冲击功65j,抗拉强度1450mpa,屈服强度1300mpa,断面收缩率61%;在380℃回火时,钢的基体组织析出了不规则短杆状渗碳体导致室温冲击韧性较低.随温度升高,渗碳体形貌由短杆状变为细小颗粒状且分布均匀使室温冲击韧性不断提高.
对新型c级圆环链用钢分别进行300、420、500和600℃的一系列回火试验及其力学性能测定;研究了回火温度对钢淬火后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实验钢在400℃附近回火可得到良好的综合室温力学性能和冲击韧度,可以满足c级圆环链力学性能的要求。
95x6m3φ3ct钢(代号为80)系新型无钨高强度耐热钢,用于制造耐磨零件和各类工具。本文研究了热处理规范对80钢机械性能的影响,以及通过热处理改善其切削加工性能等,并与p6m5钢作了比较。钢的热处理工艺为1200~1240℃油淬或分级淬火,550℃回火3次。
第46卷第6期 2011年6月 钢铁 ironandsteel vol.46,no.6 june2011 自回火温度对20mnsi钢筋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 张朝晖,鲁思渊,巨建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摘要:对不同合金成分20mnsi钢进行控轧控冷和不同温度自回火处理后,分别采用光学显微镜和多功能材料 试验机研究了不同自回火温度下不同硅、锰含量20mnsi钢筋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自回火 温度的升高,钢筋的表层显微组织逐渐得到改善,并最终得到珠光体组织,使20mnsi钢筋的强度与韧性得到良好 配合;20mnsi钢筋的淬透性随钢筋中si、mn元素含量的提高而提高,从而显著增强钢筋的力学性能。采用控轧
通过在低碳钢中添加mo、nb以及v元素,设计了三种不同成分的低合金建筑用钢,分析了正火工艺对钢材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研究了其高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同时添加mo、nb以及v元素的低合金建筑用钢能获得最佳的性能;当正火温度为825℃时,其抗拉强度为545mpa,屈服强度为452mpa,伸长率为43.5%;650℃的高温力学性能为抗拉强度285mpa,屈服强度196mpa,伸长率62.7%。
第43卷第2期 2016年2月 天津科技 tianjinscience&technology vol.43no.2 feb.2016 收稿日期:2016-01-11 基础研究 淬火温度对p20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李勇,雷文华,周毅 (西藏大学理学院西藏拉萨850000) 摘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金相显微镜研究了p20塑料模具钢淬火组织,并用洛氏硬度计测定了硬度随淬火温 度的变化情况。p20钢经830~920,℃淬火得到板条马氏体,淬火后晶粒尺寸随淬火温度的升高有粗化趋势但并不明 显,直到890,℃以后才明显粗化,因此对p20钢进行热处理的淬火温度应低于890,℃。 关键词:p20钢淬火微观组织硬度 中图分类号:tg1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8945(2016)02-0022-03 effe
对热轧后的q960工程机械用钢进行了910℃保温20min的淬火和不同温度相同时间(40min)的回火。研究了回火温度对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淬火后的组织转变为板条马氏体,当回火温度为600℃时,钢的组织形成了回火索氏体;当回火温度为500℃时,试验钢具有优良的性能,即,rp0.2=990mpa,rm=1086mpa,a=17.8%,-40℃冲击功kv2=68j,满足gb/t16270-2009的要求。
采用透射电镜对淬回火处理后6cr13马氏体不锈钢的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80℃淬火后组织以板条马氏体为主,有少量孪晶;1080℃淬火组织则全为孪晶马氏体;低温回火对980℃淬火后硬度的影响要小于其对1080℃淬火后硬度的影响。
将冷轧加工的12mm×12.5mmtal管材分别加热至450,475,490,500,550,600,650,700℃后保温90min,随炉冷却,研究不同热处理温度对管材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加工的ta1管材,在450℃以下热处理时材料的性能和显微组织变化不明显,在475~490℃之间热处理时材料的性能和显微组织不稳定,在500℃时开始再结晶,550℃以上热处理时材料的性能和组织趋于稳定;经550~650℃/90minfc处理后的管材性能达到飞机发动机的使用要求。
在不同温度下对冷轧中锰钢(fe-0.1c-5mn)进行退火试验,研究了其力学性能的变化,通过单轴拉伸试验获得了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从550℃升高至800℃,冷轧中锰钢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先降低后升高;断后伸长率和均匀伸长率以及强塑积则先升高后降低,在650℃时达到最大值。在650℃退火后产生较多的逆转变奥氏体,在形变过程中产生持续trip效应,冷轧中锰钢获得了较高的强度以及良好的塑性,强塑积可以达到31gpa%。
在不同温度下对冷轧中锰钢(fe-0.1c-5mn)进行退火试验,研究了其力学性能的变化,通过单轴拉伸试验获得了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从550℃升高至800℃,冷轧中锰钢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先降低后升高;断后伸长率和均匀伸长率以及强塑积则先升高后降低,在650℃时达到最大值。在650℃退火后产生较多的逆转变奥氏体,在形变过程中产生持续trip效应,冷轧中锰钢获得了较高的强度以及良好的塑性,强塑积可以达到31gpa%。
在锯片热处理过程中,钢板表面状态对锯片质量、生产成本有着明显的影响,本文根据我公司锯片钢板的实际情况和热处理工艺、设备状况,分析了钢板锈层的影响以及使用抛丸等方法进行除锈处理后所能起到的作用,为进一步的工艺改进提供参考。
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0.15c-1.46si-1.56mn-0.06nb冷轧trip钢板等温淬火温度对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最佳的临界热处理工艺:在840℃两相区保温180s,再快速冷却到420℃并在该温度保温240s,进行贝氏体等温转变处理。采用这种热处理工艺,试验钢的微观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残留奥氏体,其中铁素体占72%,贝氏体占20%,残留奥氏体占8%,可获得较佳的相变诱发塑性和较好的强韧性配合,其强塑积可达到2.5×104mpa.%,提高或降低贝氏体等温淬火温度都会降低强塑积。结果还表明,在840℃,适当的延长热处理时间可以提高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及残留奥氏体的碳含量,有助于提高材料的强塑积。
职位:中级暖通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