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8
环境色彩规划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城区的改造、扩建、修缮过程中营造建筑环境色彩景观方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基于城市建筑与环境景观规划下的色彩基础实践研究\"项目从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传承的角度对色彩规划的实践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究与尝试,希望能为今后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城市更新涉及物质性的更新和非物质性的更新,包括城市结构和城市空间的更新、建筑的更新、城市环境和道路的更新、思想意识的更新。在政治、历史、经济、意识形态、文化、宗教、伦理、人口等因素的作用下,城市总是处于更新过程中。城市更新的目标是实现城市未来发展的目标愿景,是城市的理想、审美和价值的体现,城市更新必须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历史风貌道路的保护也将推动城市更新和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对于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一个缓慢的认识过程,经历了城市大规模的快速建设阶段之后,上海开始理性地思考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初步建立了分级保护制度,同时也建立了保护机制。承认历史的变迁,根据建筑的类型和质量,根据上海的实际情况,采取多元的保护方式,形成了基本符合上海历史建筑特点的现实的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和方法。坚持使用与保护相结合,在使用中保护。文章还讨论了对建筑保护方面存在问题的思考。
探讨历史城市与历史建筑的保护,有必要先从根本上搞清几个前提理念,这样才能搞清中国历史城市与历史建筑不同于西方的特殊性,才能够对《威尼斯宪章》针对西方传统建筑保护所提出的“原真、整体、再生”以及“可识别、可逆性”等理念及原则有分析性的认识,才能搞清中国历史城市与历史
2017年11月中旬,大连市国土房屋局学习调研考察组赴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就上海的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问题,进行了学习.调研和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汇总如下。_、上海市历史建筑基本概况上海市目前既有各类房屋建筑面积共计15.5亿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超过6.5亿平方米。
2017年11月中旬,大连市国土房屋局学习调研考察组赴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就上海的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问题,进行了学习、调研和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汇总如下。一、上海市历史建筑基本概况上海市目前既有各类房屋建筑面积共计15.5亿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超过6.5亿平方米。从1989年开始至2015年,经过五批发布了1058处优秀历史建筑,建
·!"·"##!年第$期 百家争鸣!"#$%&’#&("!)*’+%,-.!-!,’.’-& 城市历史性建筑改造的保护思路 ———从大连的若干历史建筑保护与改造实例谈历史建筑保护 $林郁刘国柱纪晓海 建筑是人类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记录,城市文 脉的演变有建筑的历史性贡献。建筑作为城市的 一个组成部分,在其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 城市地域环境和人文因素限制的影响。大连市历 经百年,由于历史原因,有着明显的殖民文化背 景,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城市中心区的大量欧式旧 建筑。如今,这些建筑也是大连城市欧化发展的基 调。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不是因为过于陈 旧需要翻新,就是因不能满足人们对现代生活的 要求而需重建,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很好的贯彻 利用、保护与改造的思想,承接历史的厚重,开拓 时代的丰碑。 旧建筑改造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改建及重建, 但手法却是多种多样。有从
1 课程论文 历史建筑保护概论 题目:历史建筑保护概论学习的思考感悟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建筑学 年级:2012级 学生姓名:2012311718张磊 指导教师:戴翔 日期:2015年12月 云南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2 历史建筑保护概论学习的思考感悟 ---------为什么要保护历史建筑 历史建筑是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的实物。 历史建筑是研究历史科学的实物例证。 历史建筑是新建筑设计和新艺术创作的重要借鉴。 历史建筑是人民文化游息的好场所,是发展旅游的重要物质基础。 ——梁思成 回顾历史,磅礴大气的汉唐宫阙、小桥流水的明清园林、天下一统的阿房宫、中西结 合的圆明园都在它那个时代绽放着夺目的光彩,而历史变迁留给后人的多是残石废墟让人 嗟吁。而现代中国对现代的狂热推崇曾让我们摒弃历史,耗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带 来的政治影响在“拨乱反正”中被
首先简述了上海理工大学历史保护建筑群的历史渊源和建筑风格,以及其所具有的文化意义,接着从经济层面分析并提出了这些历史建筑群的保护策略,最后通过利用ecotect软件作出一些日照分析,并从人居环境的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关于这种历史建筑群的保护策略。
城市中历史建筑及其环境的保护是城市建设中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结合现代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新动向,提出:1)城市历史建筑是现代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历史建筑中保护和发展的观念要结合起来;3)建立建设分等级多层次的保护再利用方法。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步完善,人们日益追求经济效益而淡化了对红色建筑的重视保护和继承。红色建筑是对红色精神的承载,漠视红色建筑的存在,改造甚至拆除红色建筑无疑是对爱国主义情怀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沉重打击。本文以北京地下长城为例,分析了红色建筑保护和继承的基本现状,并围绕\"红色建筑保护继承意识是不是被国人日益淡化\"这一话题进行讨论,分析了这一现状存在的原因以及所产生的影响,并就加强红色建筑保护和继承方面提出了建议。
结合上海“十三五”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发展规划,围绕上海国际大都市和建设全球城市的目标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发挥法治引领作用。在为兄弟省市服务、为“一带一路”服务、为依法建设和管理城市等方面,还需要花更硬的功夫、尽最大的努力、集更多的智慧,共同促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通过理论与实例分析,对创意产业发展与历史建筑保护的互动基础进行了探讨,并总结出二者的互动原则、机制,从而使得二者能够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进行良性互动、和谐发展,实现城市经济效益与文化建设的双赢,最终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历史建筑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成为一件时尚的事情而被人们津津乐道。最著名的有上海的新天地、马勒别墅等,还有一些业内人士时常提及的苏州河畔的艺术仓库、法国人司徒夫投资的复兴西里项目等。在为历史建筑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而欣喜的同时,
目前,武汉存留了众多珍贵的近代历史建筑,急需最大限度地保存其历史文脉,再现风采.以著名的汉口水塔和胜利街一幢普通的原日本军官住宅为例,介绍其保护与改造的不同策略,分析异同,探讨武汉市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与改造的新策略.
说到林徽因,人们多半会想到《人间四月天》中那个柔弱的美女、多情的才女,并津津乐道她的感情经历.却很难把她和图片中那个爬上爬下的女汉子联系起来?是的,这才是她的真面目,一位建筑师,一位对古建筑文化保护做出不朽贡献的古建筑专家。20世纪30年代仞,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从30年代初至中日战争爆发,几年问他们走遍厂全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实地勘察了2000余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他们的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指出城市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改造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保护制度的建设、保护观念拓展以及保护工作的管理息息相关。针对城市建筑历史建筑保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改造的策略,为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出谋划策。
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历史建筑已经不能满足新的生活方式,许多历史建筑脱离不断发展的城市脚步,以静态孤岛方式存在于城市重要位置.通过针对历史建筑的不同问题,综合统筹考虑老建筑的历史、现状、未来三个基本因素,尝试由建筑文化历史出发,分析解决目前现状问题,增加未来建筑生命力来达到动态保护的目的,让历史建筑重新融合到现代社会节奏中,继续发挥价值,服务社会.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切实加强城市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传承城市传统文化,保留城市历史记忆,彰显城市特色,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和福建省文化厅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保护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2016年底前基本完成城市(县城)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各级文物
近日,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正式发布了《佛山市历史建筑保护办法》,旨在加强和规范佛山市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促进历史建筑的合理利用,确保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历史建筑保护可以延长建筑生命周期;使它们在现代条件下进一步发挥作用;充分体现其历史价值和再现生活中的现实价值;基于当下历史建筑涉及面广、保护量大的现实情况;既往单一的依靠政府或国有投入的保护方式;易使历史建筑陷入被动的保护模式;所以需要重视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力量的参与;藉由民间资本多元化的管理运作模式;寻求社会力量有效保护途径;使得文化遗产能够获得更为妥善的维护;从而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实践做出有益的探索;
近日,住建部下发通知,加强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工作。通知指出,历史建筑是指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是城市发展演变历程中留存下来的重要历史载体。
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节能评价属于建筑节能评价体系和历史建筑节能改造的交叉方向.对于现行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展开对比研究,找出其适用性调整的要点,针对历史建筑节能改造过程中的特殊性,阐述和归纳历史建筑节能评价体系的影响因素和优化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节能评价方法和步骤.
职位: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人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