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8
砂质黄土大断面隧道CRD法施工技术 作者: 原郭兵, 王庆林, 孟飞彪, 李本 作者单位: 原郭兵(中铁三局郑西客运专线工程指挥部,河南灵宝,472500) , 王庆林,孟飞彪,李本(郑西 铁路客运专线公司,西安,710043) 刊名: 铁道标准设计 英文刊名: RAILWAY STANDARD DESIGN 年,卷(期): 2007(z1) 被引用次数: 3次 参考文献(6条) 1.梁文灏 郑西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要点 2006 2.王晓州 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技术 2006 3.澜云宏 大断面黄土隧道开挖支护技术 [期刊论文]-铁道建筑技术 2005(06) 4.杨建民 郑西客运专线超大断面黄土隧道支护参数研究 2005(03) 5.贺廷西;苏万军 石太铁路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技术 [期刊论文]-铁道标准设计 2007(04) 6.程刚 大断
郑西客运专线函谷关隧道为大断面砂质黄土隧道,施工采用crd法施工,施工过程中临时支护体系繁多,受力复杂。主要介绍crd法开挖支护以及临时支护拆除的步骤、步长关系及其变形特征,并介绍crd施工过程中施工要点。
[论文]砂质黄土大断面隧道crd法施工技术——本资料为【论文】砂质黄土大断面隧道crd法施工技术,共7页。郑西客运专线函谷关隧道为大断面砂质黄土隧道,施工采用crd法施工,施工过程中临时支护体系繁多,受力复杂,文章主要详细介绍了crd法开挖支护以及临时支护...
1、工程概况\n中铁十二局集团国际工程公司承建的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贝佳亚至阿尼夫连接线高速公路sidiaich隧道,进口洞口常年有溪水淌过,进口的地质为堆积体和全风化泥灰岩组成,开挖后掌子面呈流塑状,地下水丰富.隧道穿过区域紧靠居民区,施工风险极大.泥灰岩隧道开挖过程中,隧道除了容易发生沉降和横向收敛外,纵向变形也极易发生.因此选用锯齿形断面结合大管棚超前支护的crd法施工,使得隧道的沉降、横向收敛、洞身的纵向位移受到有效控制.
文章以某四车道公路隧道为工程依托背景,分析了大断面隧道的施工理念及施工工法,建立了反映大断面隧道cd法和crd法施工的动态模型。基于有限元的方法,分析了两种开挖工法下地表沉降、隧道位移收敛值、掌子面挤出位移、衬砌内力等控制指标,得出了一些适用于大断面隧道施工的重要结论,以期指导同类工程。
文章以良村隧道crd法施工为工程背景,布设了变形监测点及内力测试元件,分析了crd法施工隧道围岩变形情况及结构内力特征,并对crd法施工隧道在不同开挖顺序下的开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比较了不同开挖顺序时的围岩位移、应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rd法对各分部施工工序影响较大,且各分部对拱顶下沉的影响程度从大至小依次为1部、2部、3部和4部;隧道内侧围岩压力大于外侧,钢支撑内力均为压应力,且拱腰位置轴力大于其它部位。比较隧道开挖变形的差异以及结构的受力特点,结合数值分析结果,得出了山体外侧先开挖方案无论在围岩变形还是隧道结构受力方面相比于山体外侧后开挖都较小,安全系数相对较高。因此,合理的施工工序应该是先进行山体外侧开挖并施作初期支护,然后再在山体内侧开挖施工。
文章以良村隧道crd法施工为工程背景,布设了变形监测点及内力测试元件,分析了crd法施工隧道围岩变形情况及结构内力特征,并对crd法施工隧道在不同开挖顺序下的开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比较了不同开挖顺序时的围岩位移、应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rd法对各分部施工工序影响较大,且各分部对拱顶下沉的影响程度从大至小依次为1部、2部、3部和4部;隧道内侧围岩压力大于外侧,钢支撑内力均为压应力,且拱腰位置轴力大于其它部位。比较隧道开挖变形的差异以及结构的受力特点,结合数值分析结果,得出了山体外侧先开挖方案无论在围岩变形还是隧道结构受力方面相比于山体外侧后开挖都较小,安全系数相对较高。因此,合理的施工工序应该是先进行山体外侧开挖并施作初期支护,然后再在山体内侧开挖施工。
研究目的: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砂质黄土大断面开挖方法进行优化研究,并对选择的方法进行仿真分析,根据围岩力学行为及分布规律,得到更为适合现场的施工方法。研究结论:以工程实例为对象,以数值计算和工艺研究为手段,对大断面隧道开挖方法进行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砂质黄土大断面隧道施工中,短台阶七步法在施工力学方面分布合理,更有利于围岩稳定,总体沉降较小,相比cd和crd方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短台阶七步法在砂质黄土地层中施工作业面连续,整体作业面大,适于大型机械施工,施工速度快,效益明显。
为研究超大断面隧道围岩变形控制机制,系统开展cd及crd开挖工法下不同支护方式的数值计算,研究了不同支护方案随围岩强度等级变化对隧道拱顶位移、围岩塑性区应变的影响规律,明确了crd开挖工法下不同临时支护拆除顺序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规律。通过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知:采用crd开挖方法比cd法、i22b型钢拱架支护比i18拱架都具有更好的围岩控制效果,且围岩等级越差,控制效果差异越大;考虑到拱顶沉降安全值,采用i18型钢拱架在经济性和施工安全性及便捷性方面具有良好的可行性;采用先临时仰拱,后临时支撑拆除顺序对整个隧道围岩稳定性效果最好。
根据某隧道的衬砌类型及主要支护参数,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介绍了浅埋暗挖法施工原则及施工工艺,并归纳了浅埋暗挖crd法施工工序,总结出浅埋暗挖法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从而为类似工程施工积累经验。
结合郑西客运专线秦东隧道施工实例,介绍该隧道出口浅埋段采用crd法施工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以及各个工序的机械、人员配备情况。并介绍在保证安全质量前提下,如何对原设计工法进行局部优化采取的措施,以及加快施工进度的具体做法。
介绍北京地铁八号线二期出入段线大断面隧道采用crd法施工时,为解决工期滞后问题,采取横通道方式从先行一侧导洞进入另一侧导洞的施工方法,增加了施工作业面,确保了预期目标,为crd法施工大断面隧道增加作业面,加快施工进度提供了范例。
本文以巴准铁路后碾坊隧道为例,介绍了大断面富水砂质黄土隧道施工难点和特点,通过采用地表加固注浆、井点降水、超前注浆、超前管棚,六部crd工法等施工技术措施,顺利完成隧道施工建设任务,为今后类式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指导经验。
第26卷增2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vol.26supp.2 2007年12月chinesejournalofrockmechanicsandengineeringdec.,2007 收稿日期:2007–06–17;修回日期:2007–07–19 作者简介:黄明琦(1976–),男,1999年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土木工程系建筑工程专业,现为博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地下工程、水底 隧道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huangru1976@163.com 大断面海底隧道软弱地层crd法施工稳定性 控制研究 黄明琦1 ,2,付贤伦2,李云超2 (1.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山东青岛266510;2.中铁22局集团有限公司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项目部,福建厦门361102) 摘要:结合厦门翔安海底隧
结合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控量测分析,对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陆域段软弱地层大断面浅埋暗挖crd法施工的初期支护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评价了各开挖部施工对初期支护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rd法施工初期支护最为薄弱的是中隔墙上部与初期支护拱顶交接的部位。研究结果为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信息化施工和现场控制提供了依据,也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本文通过对某高速铁路隧道crd法施工工艺的优化。并积累了crd法在施工过程中具体的实施经验,对今后大断面隧道的设计以及施工措施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结合新建铁路温福线周仓岭隧道的施工案例,介绍了大断面暗挖隧道穿越软弱土层的施工工艺,并从掘进、支护、围岩量测等方面阐述了采用crd法施工的优越性,为该工法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哈大客运专线笔架山隧道开挖断面积为209m2,是当今国内断面最大的高速铁路隧道,设计采用crd法施工。介绍了该隧道采用crd(交叉隔壁法)法的施工工艺,同时针对该工艺对需要爆破的石质地层的不适应性,优化了原设计的crd施工工艺。对今后高速铁路特大断面隧道设计施工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职位:交通造价主任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