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2
南山台扬灌工程始建于1976年8月,1978年9月竣工通水,属国家大二型扶贫扬黄工程,主要肩负着南山台扬灌区21.6万亩土地和3.8万回汉群众的生产、生活供水任务。为了提高灌区灌溉管理水平,巩固灌区水费改革成果,深化单位内部管理机制,优化配置人力资源,确保灌区灌溉秩序井然,设备运行安全,渠道输水无阻,促进扬水事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必须对水利管理体制进行彻底改革。一、运行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南山台扬灌工程的管理单位——南山台电灌站是一个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共下设机电、水管、工会、办公室、设计室、财务、综
农田水利管理工作是农田管理的重要内容,管理成效深刻影响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阐述了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困境,分析了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困境的原因,从政府部门组织引导、多元筹资、打造有法人负责的工程组织、产权明确的工程运行管理体制等方面具体思考怎样缓解当前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困境,旨在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发展。
1问题的提出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就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水利是以工程提供水、电等公益性产品和服务的经济运行部门,同时也是以工程及非工程措施消除或减轻水旱灾害的社会公益事业部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水的需求急剧增加,国家“背”不起水利单位不按价值规律办事的包袱。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明天,水利行业将不能游离于市场,必然逐步发展到按生产成本加限定利润率的补偿式价值运行方式,并最终实现商品型价值运行规律。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水利工程数量不断增多,建设规模也在不断增大,此时灌区水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也更加凸显,为了更好的发挥我国水利工程的作用和价值,强化和完善水利管理体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以灌区水利管理为例,对其改革思路进行几点建议.
随着水利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水管单位客观上将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经济实体,而工程老化,人员增长过多、过快,经济负担过重,这已是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因此,新形势下,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水利旅游事业,则不失为水管单位适应现代水利要求,求得公益性目标和经营性目标有机统一,实现水利经济可持续发展,顺利进行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
通过整理我国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文献,总结了目前我国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困境,即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和自下而上的诱发性制度间形成的紧张感.这种紧张感的形成是制度、组织与社会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制度的路径依赖导致了乡村组织的疲软,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加大了改革的交易成本,组织的解体导致了新制度的失效.最后提出应当从破除制度路径依赖、强化组织联系、重视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入手解决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困境.
如何建立适应安定区水利事业发展需要的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针对水利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以理顺管理体制、加大投入机制改革、加大经营机制改革三个方面为切入点,以坚持效益为中心、加大水利投入、强化法制观念、改进经营理念、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为对策措施的水利管理模式思路,从而适应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保障。
为了深化基层水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全面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保障防洪安全,灌区粮食生产安全,人畜饮水安全,更好地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家水利部、财政部、省政府办公
水利工程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具有防洪排涝、农田灌溉等作用,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促进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还应加强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注意工程维修养护,以此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促进我国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
一、小型农田水利在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固镇县位于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县域内小型水利工程众多。经过多年持续不懈努力,固镇县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上取得了积极成效,每年各级财政和群众在此类工程中的投入多达5000万元以上。大量新建和改建的工程与设施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状况、农村生态环境和确保全县粮食安全奠定了基础,在促进固镇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二、固镇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
本文结合实际,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工程维修养护现状入手,分析了水管单位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相应的对策。为加快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水利工程\"管养分离\
一、深圳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的紧迫性深圳经过13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由一个人口30多万、工农业总产值仅1.75亿元的边陲城镇发展成为一座拥有近300万人口、工农业总产值达400多亿元的现代化都市。在深圳社会经济超高速、超常规发展的同时,水利、电力、交通、通讯等基础产业的投资和发展却严重滞后,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要素,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经济思想和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制约,人们始终将水利作为一种福利事业对待,不承认水是商品,实行政府一揽子包下来的办法办水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体制的建立,传统的水利建设与管理模式弊端日趋明显,水利必须与市场接轨。在特区建设的第一个十年间,深圳经济的发展每年都以40%的速度增长,早已突破了原计划1990年人口70万、工农业总产值60亿的发展规模,引起了用水的急剧增加。这期间,全市用水量平均每年递增46%,10年增长了43倍,其中1990年全市缺水达2.98亿立方米。1991年深圳缺水更加严重,当时特区日需水最低限额为60万吨,实际供水能力仅为50万吨。到8月份,日实际供水下降到35万吨,全市受缺水影响
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研究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实施改革的相关建议,从观念、体制、机制、资产、定位等方面研究了今后工作的措施,为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管单位走向良性循环做了有益的探索。
通过对太康县乡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理顺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职能,克服了重建设,轻管理的旧体制的弊端,摸索出了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模式,为实现以水养水,依法治水,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探索出了新的路径。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对于水资源的需求,在当今的社会中是很紧迫的问题。农村在水利上的建设对于国家的整体发展和农业发展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国家还需要加强水利方面的建设和管理。目前,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再加上国家大力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建设,所以国家需要加大水利的方面的投入,并促进农村建设事业的转型。
水利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期以来,水利工程在防洪、排涝、防灾、减灾等方面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在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等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人类社会跨入新世纪的今天,我国的社会经济形势和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计划经济体制正在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取代,国际经济一体化正在深入到国民经济体系的每一个环节中,传统水利正在变革为现代水利.因此,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分析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促进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健康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则是我们水利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在当今社会,水利工程方面的管理工作其重要性逐渐变得非常突出,为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方面的发展相匹配,需要对于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实行一定的深化,对水利工程的体系可以良好的运行还有水资源能够可持续的运用有着非常关键的现实作用。本文与实际的案例相结合,对于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方面的现状实行了详细的剖析,而且在这个基础之上,来对于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其改革思路还有其举措的加强实施了仔细的讨论,希望可以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有所帮助。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建设需求的不断变化,水利建设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趋势,在此背景下,我国水利建设体制不断改革,不断完善,水利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水利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模式的滞后、机制的残缺、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等,均制约着水利建设管理工作成效,本文将就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水利建设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水利建设项目也开始不断增多,而目前的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已经无法适应目前水利建设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对水利建设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改变传统水利建设管理模式,有利于解决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薄弱环节,创新管理模式,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管理机制,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更加规范、科学和完善。要想改革管理体制,关键是要寻找改革的突破口。对水刊建设管理体制现有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对策、以供参考。
职位:有线电视工程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