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4
第四章第二节冻土啊!冻土高原的风雪在无尽的时光中弥漫着、飞扬着,伴随着世代生存在这里的人们,站在高耸入云的山峰上,耳畔飘掠过淡淡的云岚。在海拔超过四千米的昆仑山深处。我们好像行走在一个虚幻的空间里,在这片苍茫大地上,在这个星球的最高处,一个又一个自然与人间的奇观将在我们面前——呈现。
在人们的心目中,青藏高原是遥远的、圣洁的、神秘的。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渴望千年的企盼?——《青藏高原》歌词
特别报道 西藏,我国惟一一个不通铁路的省级行政区。 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 米,多少年来交通闭塞,飞鸟难过。直到现在,进出 西藏仍然主要靠汽车和飞机。交通运输的不便,严 重制约着西藏社会经济的发展。 2001年6月,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格 尔木至拉萨段)全面开工。目前,建设队伍已挺进 至海拔4500米至5000米的昆仑山至唐古拉山段, 唐古拉山至拉萨段西藏境内的节点工程也已开工 建设。 让火车开到西藏,是新中国老一辈领导人和几 代铁路建设者的夙愿,也是西藏人民盼望已久的一 26中圈改恼二。。三年第五期 口马力超 件大事。青藏铁路的全线开工,凝聚着强国富民的 希望,书写着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国家现代化建设 的不懈追求。 早在建国初期,铁路部门就曾做过建设进藏铁 路的研究论证和前期工作,并于1955年拉开了青
巍巍昆仑,茫茫雪山,见证一个历史性的时刻2006年7月1日,凝集中华民族激情和梦想的青藏铁路全线胜利建成通车。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专程来到格尔木出席庆祝大会,并为首趟从格尔木至拉萨的旅客列车发车剪彩。
本文介绍了西藏铁路建设中高原病的预防和救治、科学合理布暑沿线医疗急救机构、配备高效的卫生防护和医疗救护装备、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为西藏铁路建设卫生保障提供了理论依据。
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956公里。 它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拥有世界最高的 高原冻土隧道风火山隧道和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昆仑山隧道。 2青藏《嚆沿线生态系统复杂多样,物种丰富,.是我国的 “ 江河 源 ” 和 “ 生态源 ” ,其原始生态环境在全球占有特殊地位,但又十 分脆弱,一旦遭到破坏,有些地段需要上百年才能恢复。 3高寒、独特 j。。原始和极其脆弱是这里生态环境的显著特征。而野生动 物保护、高原植被恢复,以及湿地、湖泊环境与冻土环境的保护,更是铁 路建设面临的难题。。 4青藏铁路环保要做好污染防治,搞好生态保护。铁路穿过长江、黄 河、澜沧江三江源头, ⋯ 水污染防治责任重大
24 天路 探古■文/霍巍 ◎柳梧隧道西墓群出土陶罐。 ◎加日塘石器遗址出土锥形器。 ◎加日塘石器遗址陶片纹饰。 人 们将青藏铁路称为“天路”,意思是它犹如一条高原彩 虹,可以通向幸福天堂。作为一名考古学者,我有幸 参加了青藏铁路西藏段沿线的考古调查,亲历了一段 难忘的历程。 2003年4月底,国家文物局和西藏自治区文物局紧急征调国内 专业考古人员参加青藏铁路沿线考古调查。承担这次考古任务的两 支队伍,一支由四川大学4名师生组成,两个研究生张长虹、尹俊 霞都来自河南,虽是女孩子,却素以吃苦耐劳著称,我和李永宪长 期从事西藏考古,具有丰富的高原野外考古经验;另一支由陕西省 考古所张建林带队,全是小伙子。张建林1984年起参加西藏文物普 查队,是西藏考古的领军人物之一。 30日,我们先后到达拉萨。5月10日,风雪交加,路面积满冰 雪,考古队分乘5辆越野车驶向藏北重镇那曲。 藏 西 青藏铁路专
亿万年前,一片神秘的陆 地从浩瀚的古特提斯海中史诗般 崛起,不断隆升、壮大。古老的化 石无声地诉说着神话般的奇迹, 永恒的太阳日复一日照耀着这片 世界最高、最年轻的陆地——雄 踞西南边陲的青藏高原。今天,在 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场举世瞩 目的人类建设史上的伟大壮 举——青藏铁路建设工程正在如 火如荼地展开。 西藏自治区是目前我国惟一 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运往西藏 的物资大幅度增加。西藏原有的 以青藏公路为主体的运输通道无 论从运能、运量上,还是从运输的 快捷、方便上,都远远不能满足经 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建设青藏铁 路,已成为克服目前的交通“瓶 颈”,加快西藏、青海经济发展,促 进西部大开发顺利进行的当务之 急。 青藏铁路将纵贯青海、西藏 两省区,沟通其与内地联系的具 有
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全线开通运营,就在开通前的二十多天,我作为青藏铁路验收成员之一,有幸见证了这条天路的建设成果与收获
过去,由于气候的原因,冬季很少有游客前来青藏高原旅游。青海、西藏的冬季旅游市场基本上处于歇业状态。但是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后,这个状况被打破了。
本文围绕青藏铁路冻土工程地质、气候变化对冻土及铁路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等问题,分析了青藏铁路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冻土工程技术问题。根据国内外在多年冻土区筑路的经验和教训提出青藏铁路的设计应该改变单纯依靠增加热阻(增加路堤高度,使用保温材料)的消极的保护冻土的思路,全面采用“冷却路基”的积极的“降低地温”原则,特别在高温、高含冰量地段必须如此。给出了通过改变路堤的结构和材料来调控辐射,调控对流和调控传导,以达到“冷却路基”目的的具体措施。
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对青藏铁路唐古拉山口至拉萨段铁路沿线景观进行分类和制图以及对铁路修建前后景观指数的计算,分析了铁路修建前后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铁路建设工程对沿线小范围的景观格局影响较大,对沿线较大范围的景观格局影响较小。
青藏铁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在国内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中居于领先水平,具有示范作用。为便于借鉴和商讨,笔者在总结和剖析的基础上,阐述了青藏铁路在项目建设前期、设计期和施工期值得借鉴的一些环境管理内容和方法。
我国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了。它不但是建设者们创建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而且是建设者们在建设过程中,始终突出“环保第一”的精神,牢牢确立“生态为本”的思想,环保总局的环保监理一天24小时紧盯施工的每一个环保细节,尽最大努力保持高原的原始生态不受污染和破坏。可以说,这在我国环保史上真的堪称是一流的保护,一流的施工,很值得各地认认真真的学习。
承担青藏铁路南山口至纳赤台、通天河至雁石坪2个标段计106公里施工任务的中铁四局集团公司,在开展“青藏高原党旗红”活动中,主动把党建工作向外协队伍延伸,充分发挥了协作队伍党员的先锋作用。
青藏铁路建设期间(2001-2006),大量人员、材料、设备和生活物资的运输都依赖于青藏公路,使得青藏公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简称格拉段)的交通量大大增加,对公路路面和桥涵的承载能力带来严峻考验。对青藏铁路建设期青藏公路整治改建工程作了简要的介绍,并从冻土环境的角度分析公路整改工程与冻土环境的相互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环保措施建议,为青藏公路整改工程的决策提供依据。
冻土地区青藏铁路建设水土流失分析及控制措施——青藏铁路沿线的水土流失类型主要是风蚀和冻融侵蚀,风蚀控制因子是植被覆盖度,冻融侵蚀控制因子是地表热干扰。中铁集团在青藏铁路15标段施工中,优化施工组织,对主体工程区、取土区、弃土区和临时用地区分别采取...
青藏铁路由西宁到拉萨,2006年建成通车,全长1956公里,全线经过高原冻土、高寒缺氧、大风口、沙漠沼泽湿地等恶劣环境,工程十分艰巨,有十项是世界之最,有八项重点工程,通过建设者们的智慧和创新,把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它给西藏带来巨大变化。
职位:项目管理工程师助理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