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为了揭示荆南三口地区水利工程与水系连通功能的定量关系,基于1954、1975、1990、2008和2016年5期的水利工程与水系连通功能的相关数据,运用集对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定量评价了水利工程对长江荆南三口水系连通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区内外水利工程与多年日均径流保证率、河道断流率、输沙效率的相关系数(R2)均>0.5,皆达到显著性水平。2)自然功能3个模块的联系主值数基本呈下降趋势,但物质能量传递功能与生态维系功能下降尤为明显。1990年之前物质能量传递与生态维系功能处于一个较好的状态,1990年后这2项功能的等级已下降至\"差\";社会功能3个模块的联系主值数的变化各不相同。洪涝防御功能一直处于上升状态,而水资源调配功能和水能与水运资源利用功能都在1954—1990年呈下降趋势,1990年后,水资源调配功能逐渐回升,水能与水运资源利用功能持续下降。3)1954—2008年自然功能等级和综合功能等级都有所下降,直到2016年才稍有回升,但升幅较小,等级较低;社会功能等级在1954—1990年较低,2008年以后回升,且明显高于自然功能等级。
为分析长江干流水库的修建对其下游河段水温的影响,以宜昌站为研究站,寸滩站为参证站,通过对比分析宜昌和寸滩两站同期旬水温变化过程、水温差值、水温相关性和温变率相关性,揭示葛洲坝和三峡水库关闸蓄水前后宜昌站旬水温特性的变化。研究表明,葛洲坝水库的修建对宜昌站降温段水温特性的影响有限,而三峡水库的修建对宜昌站水温特性的影响则较显著。
长江流域径流量大,但径流时空分布不均,宜昌站枯水季节11~4月径流量仅占年径流量的21%,1~3月径流量仅占年径流量的7.4%。随着上游众多具有调节性能的水电工程的兴建,对增加宜昌站枯季径流,提高三峡水利枢纽的综合效益具有明显的作用。在分析长江上游水文资源特性基础上,以长江雅砻江和乌江梯级水库对径流的调节作用为典型,分析了长江上游水库梯级对三峡工程枯季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上游水库的调节作用是明显的,有效地增加了三峡坝址的枯季径流量。
介绍了南水北调的背景资料和上海市水资源状况,分析了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口水资源的影响。提出了上海市水资源保护的对策,采用系统的方法综合治理,确保上海市新世纪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利用水文站实测数据,简要分析了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干流径流过程变化特点,并通过调度模拟分析,定量确定了三峡工程运行调度对中下游干流水位流量的影响程度;继而结合中下游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和取用水特点,分析了控制性水利工程对中下游干流及河口水资源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研究认为,工程运行发挥了巨大的蓄洪补枯作用,对中下游及河口水资源利用总体上是有利的,能有效提高中下游供水保障,缓解枯水季节干旱缺水矛盾。为减缓9~11月水库蓄水期不利影响,一方面需要完善水库群综合调度目标,优化蓄水方案,另一方面需按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制定水资源统一调配方案,同时加强中下游地区引调水工程取用水管理。
在水利工程供水系统中,测水工作质量与测量水平对整个水利工程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加强水利工程供水系统测水水平的提升非常重要,钎对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中测水站点的位置安排进行简单分析,对供水系统中的管道系统与渠道系统的测水方法进行研究,提出针对不同的系统,不同的测水要求要选择不同的测水方法,以保证测水结果的有效性.
葛洲坝水利枢纽是万里长江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也是三峡水利枢纽的反调节枢纽和航运梯级。工程自1981年开始通航、发电,至今已安全运行30年,承担了电力系统调峰、调频、事故备用等任务,担负着三峡水利枢纽反调节及改善葛洲坝上游航运条件的使命,为促进长江航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华中、华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30年的实践证明,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决策正确,设计优秀,质量优良,运行有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工程的成功建设与运行,向世界彰显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巨大力量,不仅为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管理积累了宝贵经验,而且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水平推向了新的高度。
葛洲坝水利枢纽是万里长江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也是三峡水利枢纽的反调节枢纽和航运梯级。工程自1981年开始通航、发电,至今已安全运行30年,承担了电力系统调峰、调频、事故备用等任务,担负着三峡水利枢纽反调节及改善葛洲坝上游航运条件的使命,为促进长江航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华中、华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30年的实践证明,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决策正确,设计优秀,质量优良,运行有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工程的成功建设与运行,向世界彰显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巨大力量,不仅为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管理积累了宝贵经验,而且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水平推向了新的高度。当前,随着三峡工程的全面建成,葛洲坝与三峡水利枢纽一起,与上游逐步建成的大型水库,共同构成庞大的水库群,将发挥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效益,这对于维护健康长江、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气候变化可以起水文极端事件的频率与大小、流域降雨径流的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运行规程与规模等受到影响。本文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分析气候变化对于大型水利工程设计及运行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并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气候变化导致极端事件频度和强度增加,虽然全球目前已经采取了诸多减缓措施,但气候变化的影响仍将持续.水库大坝等水利工程作为关键的基础设施,其相关风险须在持续和变化过程中得到适当管理.因此,水利工程的设计、建设管理、运行调度等必须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并寻求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保障运行安全.为正确认识气候变化对水利工程安全的影响,依次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水利工程设计、极端温度对水库大坝、海平面上升对沿海涉水工程的影响,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说明.分析可知,气候变化对水利工程设计标准、水库大坝运行安全、沿海涉水工程安全均会产生严重影响,且气候变化对水利工程安全的影响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以及后果严重性等特点,应予以重视,以有效减少损失.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洪水是严重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一种自然灾害,为了积极应对洪水灾害,在城镇化进程中,各地都积极加强了堤坝、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对洪水的预防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本文分析了水利工程对洪水的预防作用,并且探讨了水利工程建设的策略。
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建造了各种各样的建筑物。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文章阐述了水利工程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以及目前的一些解决办法。进一步说明要有效的处理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需要借助水利科学和生物科学,以及物理、化学等多学科工作者共同的努力。
水利工程是人类活动对洪水影响极其重要的因子之一,近些年随着全国各地水利工程的大规模建设,其影响尤为明显与突出,且在不同地区对不同类型洪水具有不同的效果。通过对第二松花江丰满以上流域内各类型大、中、小、水利工程的基本运行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在按照《水文情报预报规范》进行洪水分类的基础上,通过统计方法推求出水利工程与不同洪水之间的影响规则,并将其转化为水利工程影响参数,嵌入到新安江模型中进行了场次洪水模拟,在满足预报精度要求的同时得到了水利工程对各类型洪水的影响程度。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人类活动对洪水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从都江堰工程主体、灌溉功能、防洪功能、飞沙功能、文化价值等方面探讨了紫坪铺对都江堰的影响,得出紫坪铺的建设对都江堰的影响利大于弊的结论。
{r 《淡水渔业》1992年第4期 五强溪水利工程对沅江鱼类资源的影响’ 啦~l匾雪7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 提要根据1989年沅江鱼类资锅[调查结果.报道沅江鱼类区系组成.五强误未成水库库区及 坝下江段渔业资源状况和产飘浇性卵鱼类的繁殖状况,并就五强溪水利工程对沅江鱼类资源的影 响进行了预测,提出了发展渔业对策。 关键词沅江.水利工程,鱼类资源 ~— 一●——— ’一 沅江是湖南省第二大河流.多年平均水 量为643亿立方米,大于黄河和淮河,与赣 江接近。沅江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 降水充沛、气候温和及四季分明等特点。沅 江上游为河谷型河段;中游黔城至桃源为丘 陵、峡谷相问,河床多为卵石;下游为平原 浅丘河谷。流域植被覆盖率高,江水多年平 均含沙量仅为o.27公斤/米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09尹则宁36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和速度越来越高,从水利发 展史看,有几个趋势是比较明显的:水资源的利用,从单向走向综合。现代水利工程 除了灌溉、发电之外,还与防洪、城市供水、调水、渔业、旅游、船运、生态与 环境等多目标相联系。一水多用,一个工程为多目标服务已成为普遍的论证、决 策原则。由于水利建设的加快,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强,因此,水资源利用、水利工 程建设引起的环境问题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 水利工程的环境问题综述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付出代价,同样兴建水利工程也是, 它主要是以某些自然、社会环境和土地为代价的;在付出代价的同时我们要考虑 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的利弊问题,环境问题归纳为两方面:1、自然环境方面,工程 兴建,对水文条件的改变,对水域床底形态的冲淤变化,对水质、小气候、地震、
我国经济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很快,致使水利工程行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其中为防洪、发电、灌溉和航运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水利水电的发展,除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影响外,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也有影响,因此被人们所重视,因为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很多时候被破坏的生态环境使发展不平衡。所以,我们在衡量水利工程成败的时候除了看重技术外,更加看重的是其在建设中对环境的影响是否得到重视。水利工程在造福人类,带来经济利益与工业效益的同时,还应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目标。
水利工程的地质环境勘察历来是水利工程施工前的重点的工作之一。通过对地质环境问题的研究和预测,分析水利工程的施工难点,也有利于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展。本文通过对水利工程地质环境特点的分析,详细的论述了地质环境对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影响。可以呼吁水利工程地质同行积极的开展水利工程地质环境问题的研究,既可以努力满足新时期治水思路对水利工程地质的要求,更加可以为水利工程地质专业开辟新的生存空间。
水利设施建设及竣工投入使用之后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都会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对于不好的影响,需要在工程施工设计之前充分考虑,提出弥补改进的设计方案,本文针对生态水利设施,分析了其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同时进一步分析了生态水利设施对环境的影响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设和使用原则,不断降低其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从自然、社会两个方面的发展和变化,探讨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通过调查和分析,提出关于降低不利影响的控制或防治措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从单项走向综合,逐步发展成流域综合开发,变工程水利为资源水利,正确处理水利水电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必须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结合实际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用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现阶段遇到的问题,确保水利事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水利工程是国家基础性工程建设项目,是关于民族发展大计的重点工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产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过度的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在此紧迫形势下,为了能够达到人类社会经济同生态环境的和谐稳定发展,世界各国都在加大水利工程治理研究的力度,力求从改造现有水利工程,减少水利工程开发建设对河流等生态环境的影响来实现。文章就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减少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造成影响的策略。
我国水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任重而道远的。近些年我国水利工程的兴建,特别是大型水库的建成,对周围环境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所以避免和减少不利影响,充分利用水资源,是:水利工作者在进行水利规划和建设时必须认真考虑和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农田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国的农业基础很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有很多:}也方还是靠天吃饭,这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大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仅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全面:准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水利工程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的提高,取得如此的成果自然让人欣喜,但是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的存在,水利工程的建设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河流生态系统的现状,但是这种发展更多的是对生态系统尤其是河流生态系统造成的严重破坏,本文通过研究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造成的影响,提出了改善河流系统的相关策略。
职位:内装施工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