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5
以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水资源利用结构不平衡省份山东省为研究区,首先计算2005-2014年山东省水足迹及2014年17地市水足迹,实现水足迹时空分析;从DPSIR视角出发,基于水足迹计算结果,融合构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综合得分来反映全省10a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强度,以2014年为水平年,对17地市因子综合得分进行空间聚类,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时空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2005-2014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得分呈现增长态势,表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趋于加强,但分值总体较低,仍需提高利用效率;2014年17地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整体呈现东优西劣、南优北劣的空间格局.
为了分析一个地区人们实际消耗的水资源量,借鉴生态足迹理论,构建了水资源足迹计算模型,以分析判断该地区的水资源盈余情况。根据武汉市的统计资料,确定了针对该区域模型中的水资源均衡因子和地区产量因子2个关键参数,并计算了武汉市2003~2008年水资源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引入水资源足迹指数、万元gdp水资源足迹等指标,对武汉市水资源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就本地产水而言,水资源状况由弱不可持续利用向不可持续利用发展,但由于武汉市过境水量大,可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状况。
基于水足迹理论和计算模型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以昆明市2014年统计数据为依据,计算了该市2014年的水资源足迹,并评价了其水资源利用现状.研究表明:(1)2014年昆明市总的水足迹高达119.915×108m3,人均水足迹为1809.76m3/人;(2)农业是昆明市耗水量最大的产业,其水足迹达到43.319×108m3,占到本市生产服务用水的77.42%;(3)昆明市水资源匮乏度为241.6%,水资源压力指数为112.7%,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4)从产业水足迹上看,第一产业水资源足迹最高,万元产值水足迹最大,水足迹经济效益最低,其次是第二产业,最后是第三产业,其中旅游业水足迹经济效益最高,侧面证明了旅游业是绿色低能耗产业;因此,需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在保证本地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减少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旅游业,以及从外地调水和加强虚拟水贸易等方式降低该市水资源压力,逐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以典型喀斯特地区——六盘水市为研究区,基于生态足迹理论,从生活、生产、生态3个用水账户角度出发,构建了六盘水市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与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用于对六盘水市2008~2015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应用多种评价指标分析了该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讨论了各指标与年平均降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的水资源属于生态盈余状况,水资源利用整体而言处于可持续利用的状态,但是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可持续性比较不稳定;同时,生态用水和万元gdp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处在较低的水平,说明目前的用水比例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因而需要进一步提高用水效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得出的研究结论可以为岩溶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性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应用生态足迹法,对陕北地区1997-2006年的水资源承载力和生态足迹进行核算,这10年陕北地区水资源利用呈生态赤字状态,生态赤字由1997年的3626.87hm2增加到2006年的9342.21hm2,短短10年间,生态赤字量增加近2倍,并且赤字还在不断的增加,这对于该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很大的威胁,随着该区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用水量还要大幅度增加,水资源问题日益严重。为此,根据评价针对陕北地区特有的经济地位和环境条件,为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3点建议。
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循环利用问题已日益成为江苏省经济增长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任务,其核心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基于2000—2010年江苏省13个市的统计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研究江苏省13个市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时间序列发展情况,利用malmquist指数法对江苏省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横向纵向分析,并重点分析了2001年、2005年和2010年江苏省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同时借助空间相关性分析中的moran指数研究了江苏省13个市水资源效率在空间上的区域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0年江苏省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呈倒u形发展趋势,11年来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衰退趋势,13个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差异明显。对此,江苏省各市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促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文章通过论述新疆水资源的现状,发现新疆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较高,水资源空间和时间分布不均匀,水资源使用量逐年增加;剖析了新疆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原因,认为新疆水资源有效利用程度低,水资源浪费严重,供需矛盾尖锐,污染严重,污水处理能力不高以及地下水超采;进而结合新疆实际情况,对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对策建议。
水利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衡水市是河北省水资源最为匮乏地区之一,水资源短缺与水利可持续发展矛盾最为尖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衡水市水利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衡水市水资源能否保证可持续利用。本文分析和预测了衡水市水资源现状和远景,提出了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四个方面措施。
目前,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过程中,评价指标标准值及权重的确定均存在一定的主观性.针对该问题,本文以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安徽省为研究对象,计算安徽省16个城市各类水足迹,并融合常规评价指标,基于psr理论构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体系.同时,采用熵权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赋权,选用灰靶模型进行计算,通过靶心度判断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空间差异性,以增强不同评价单元之间的可比性.结果表明:2016年,农业生产用水足迹在安徽省16个城市总用水足迹中占比均居首位,在除马鞍山、铜陵、芜湖的多个城市中所占比重超过80%;工业用水足迹所占比重居次,马鞍山、铜陵、芜湖分别为45.94%、32.46%、25.17%,其余城市多集中在2%~10%;各城市生活用水水足迹和生态用水水足迹所占比重较小,均低于6%.2016年安徽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以中、差等级为主,大体呈北低南高的空间布局特征,优、良等级集中在皖南的黄山、铜陵、池州;压力层和状态层靶心度的空间分布与此相似,提升空间较大,响应层靶心度总体较高,未呈现明显空间差异性.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综合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区域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各方面因素,是一个典型的多目标、多层次、多属性决策问题。投影寻踪模型能够通过加速遗传算法来寻求最优投影方向,将多维数据指标转换成低维子空间上,因此便可以根据优化出的一维投影值来计算各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另外可以避免权重确定主观性问题。其思路清晰,计算简单,结果合理,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综合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方法和思路。
江苏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本地可用水资源不足,一般干旱年份缺水24亿m~3,特殊干旱年份缺水102亿m~3。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一直是我省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进入新世纪,水利工作正在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由农村水利向城乡水利转变,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跨入了现代水利新阶段。现代水利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以提高防洪保安水平、优化水资源配置供给、保护水质和改善水环境为主要内容,以取得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为目标的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心内容是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水
水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我国的水资源人均占有率相对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还需要科学的做好水资源的管理工作,从而更好的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主要通过对我国水资源现状的分析来详细说明提高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相关措施,以供参考。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并且水资源被严重污染。但是水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极其重要,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水资源管理,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类用水不断增加,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趋突出.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当前,我国出现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的社会现象,因此国家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水资源的管理高度重视,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可提高其使用效率,对水资源加强管理可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文章对水资源的特点以及对其管理的内容进行简述,并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资源管理的具体策略。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己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水资源、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才能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笔者在下文分析了我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并探讨了水资源管理的策略。
加强水资源管理是保证水资源最优化配置和可持续性使用的关键途径。构建节水型社会,需要国家、社会和公众的一致努力。本文针对加强水资源管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展开研究,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水资源是生命的源泉,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之一,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水的涵养。水资源的优劣性能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存质量,对大自然的发展和建设作出重大贡献。人类活动的生存生长一直都离不开水资源。随着工业化时代到来,高速的城市化发展对于工业建设、农田灌溉、机械运转等方面都有严苛要求。所以必须要把水资源的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并且及时对于水资源管理工作中不恰当的行为进行制止并提出有效的管理方式和高效的分析和探讨模式。由此总结经验教训,把水资源的管理方式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健全,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水资源的使用状况直接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不论是生活还是生产活动都离不开水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工业生产和农田灌溉以及城市生活等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正因如此,则必须要重视水资源的管理问题,并且要做到对其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地分析和探讨,从而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健全水资源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从而使水资源得到长期可持续利用。
做好水资源的管理,既要做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水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才能够有效的被开发利用。现行水资源的主要威胁是工业生产对水资源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农业灌溉和城市用水等。这些威胁导致了水资源面临一系列的危机,因此,我们要做好对水资源的管理与可持续利用。
水是生命之源,是我国工农业以及国民经济得以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水资源丰富,但是可供人们生产生活利用的水资源相当缺乏,尤其是近年来水环境管理中存在种种问题,大大减少了可供我们利用的资源。由此可见,加强水资源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应当把工作重心放到研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举措上来。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针对我国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主要问题,从水资源节约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角度,提出要实施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的需水管理,以水功能区管理为载体的水资源保护,在保护前提下的合理开发与多渠道开源的水资源开发,维持基本农业用水量的粮食安全水资源保障,保持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生态用水安全保障、重点领域与区域供水保障的水资源安全保障,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协同发展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总体思路。同时,提出我国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作为实现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制度保障。
水是生态之基、生产之要、生命之源,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与保护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内蒙古西辽河水域为例,对其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介绍,针对性的给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能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水资源的合理管理提供一点参考.
职位:城乡规划项目经理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