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7
目的检测自制云母/氟磷灰石生物玻璃陶瓷的体内外生物学性能。方法按照Ca云母/氟磷灰石的成分配比,经高温熔炼,浇铸后退火得到基础玻璃,再经特殊的热加工/热处理工艺制备新型玻璃陶瓷材料试样。采用体外模拟体液浸泡实验和置入大白兔下颌骨部位的体内实验检测材料的生物学行为。结果新型云母/氟磷灰石生物玻璃陶瓷在模拟体液中能自发生成磷灰石层。体内埋置实验显示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骨引导性能。结论新型云母/氟磷灰石生物玻璃陶瓷具有很好的体外生物活性、体内组织相容性和骨引导性。
通过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玻璃/氟金云母生物医用玻璃陶瓷材料。利用力学性能检测、显微观察和相成分分析等手段,研究烧结温度以及玻璃相含量对材料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和硬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材料的致密度不断提高,力学性能也得到改善,对于含80%氟金云母的玻璃陶瓷而言,抗弯强度从1000℃的55.1mpa,提高到1100℃的120.1mpa。随着玻璃陶瓷中氟金云母的增加,材料的抗弯强度、弹性模量、断裂韧性都有所提高。当氟金云母的含量达到80%时,得到的玻璃陶瓷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组分对ha/fg生物医用玻璃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主要归因于其对材料致密度、相组成和结晶度的作用。
采用高温熔铸法制备可加工生物活性云母/氟磷灰石玻璃陶瓷;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ed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分析等手段对材料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研究,测定材料的抗弯强度、硬度和断裂韧性等力学性能;采用体外模拟体液(sbf)浸泡法测试材料的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氟磷灰石相呈针状,与人体骨和牙齿的磷灰石形貌相似,有利于提高材料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氟磷灰石的形成是材料被迅速加热至高温进行热处理,使磷灰石以螺旋位错生长机制沿c轴晶化长大所致;经热处理获得的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基本满足骨科和齿科用生物材料的性能要求;材料在体外模拟体液中浸泡3d后,样品表面已有磷灰石层生成,表明该材料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
目的:探讨氟金云母/磷灰石玻璃陶瓷涂层作为口腔种植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小鼠的成骨细胞与涂层有氟金云母/磷灰石玻璃陶瓷的纯钛进行体外复合培养,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上清液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和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测定以明确氟金云母/磷灰石涂层对成骨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成骨细胞在氟金云母/磷灰石涂层表面生长状态良好,两种材料不同比例实验组(f5组和f8组)的上清液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细胞增殖指数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金云母/磷灰石玻璃陶瓷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成骨细胞在氟金云母/磷灰石涂层上较对照组有更高的细胞增殖率。氟金云母/磷灰石涂层可用于纯钛涂层作为口腔种植材料。
为了获得良好的可加工性和生物活性,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云母/羟基磷灰石玻璃陶瓷。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所增加。在1100℃下、保温1.5h可以获得材料的最佳力学性能.其相对密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95%、124mpa和2.1mpa·m~(1/2)。随着温度的提高,烧结过程中玻璃相的扩散速度加快并填充到剩余的孔隙中,使得材料的相对密度增加,从而提高了材料的抗弯强度。断裂韧性的提高来源于材料中高长径比的云母晶体相互交错的微观结构。
为了进一步提高磷灰石/硅灰石(apatite-wollastonite,aw)生物玻璃骨水泥的性能,采用不同组成的柠檬酸/磷酸盐溶液作为固化液,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aw生物玻璃调合制备了aw-玻璃骨水泥(aw-glassbonecement,aw-gbc)。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骨水泥的晶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固化液组成对骨水泥固化时间、生物活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柠檬酸/k2hpo4/kh2po4复合固化液制备的骨水泥固化后,浸泡于模拟体液7d,即生成较多的羟基磷灰石,且抗压强度较高,说明复合固化液更有利于获得较高生物活性和力学性能的aw生物玻璃骨水泥。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磷灰石-硅灰石(aw)生物玻璃粉体,研究了加料方式、反应温度、ph对凝胶特性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谱图分析(ft-ir)和扫描电镜(sem)分析测试方法对产品的晶相组成及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凝胶形成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加料方式为先让正硅酸乙酯乙醇溶液在硝酸催化作用下水解30min后加入磷酸三乙酯,再以硝酸盐形式引入钙、镁元素,以氟化氢铵形式引入氟元素;反应温度为25℃;ph为1~2。烧结后的样品中主晶相为磷灰石和硅灰石,且颗粒大小均匀,形状规整,无明显团聚现象,孔结构规整,孔隙率为35%~40%。
目的:探讨氟金云母/磷灰石玻璃陶瓷涂层作为口腔种植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小鼠的成骨细胞与涂层有氟金云母/磷灰石玻璃陶瓷的纯钛进行体外复合培养,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上清液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和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测定以明确氟金云母/磷灰石涂层对成骨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成骨细胞在氟金云母/磷灰石涂层表面生长状态良好,两种材料不同比例实验组(f5组和f8组)的上清液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细胞增殖指数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金云母/磷灰石玻璃陶瓷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成骨细胞在氟金云母/磷灰石涂层上较对照组有更高的细胞增殖率。氟金云母/磷灰石涂层可用于纯钛涂层作为口腔种植材料。
采用沉淀法合成羟基磷灰石粉体,将r2oal2o3b2o3sio3体系玻璃粉按一定的比例与hap粉混合,采用等静压成型和干压法成型2种成型方法对羟基磷灰石玻璃复合粉体成型,分别在1150℃、1200℃、1250℃下微波烧结。利用xrd、ir和sem等手段对烧结过程中的相变和陶瓷显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羟基磷灰石玻璃复合陶瓷的结构逐渐致密;烧结温度低于1200℃时主晶相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当烧结温度达到1250℃时等静压成型的样品中hap发生了明显的分解;等静压成型的羟基磷灰石—玻璃复合陶瓷的致密度优于普通干压法成型的陶瓷。
为了获得高性能的玻璃基骨水泥,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磷灰石/硅灰石(apatite/wollastonite,aw)生物玻璃,将其作为固相粉末与柠檬酸固化液均匀混合制得了aw玻璃基骨水泥(glass-basedbonecement,gbc),探讨了溶胶–凝胶法制备的aw生物玻璃作为gbc固相粉末的可能性。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强度测试仪对不同温度热处理的aw生物玻璃粉末的晶相转变以及骨水泥在人体模拟体液中浸泡不同时间后的晶相组成和抗压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w生物玻璃粉末经700℃热处理后形成了硅灰石和羟基磷灰石晶相,且温度越高晶相越完整;以900℃热处理后的aw生物玻璃粉末作为固相所制备的gbc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骨水泥固化体中生成了更多量的caco3晶体及少量的羟基磷灰石晶体,且此种gbc的抗压强度最大。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磷灰石-硅灰石(aw)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纳米前驱体粉末,前驱体粉末经热处理后,采用有机泡沫浸渍成型,烧结制备了多孔aw生物活性玻璃陶瓷。通过差热和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图谱分析、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分析测试方法,对aw前驱体粉末的微观结构,及其在煅烧过程中的晶相转变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制备纳米级aw前驱体粉的最佳工艺条件,推测出微晶玻璃体中各晶相的析出温度,确定了溶胶-凝胶法制备多孔aw玻璃陶瓷的煅烧工艺,体外模拟体液浸泡实验表明材料具有较高的矿化功能和生物活性。
目的:探讨适合氟硅云母玻璃陶瓷着色的着色工艺制度。方法:选用锆基色料锆铁红,采用熔融法着色和烧结法着色工艺分别对氟硅云母玻璃陶瓷进行着色,对其进行微观结构与色度学检测。结果:两种着色工艺均未对其原有的晶体微观结构产生明显影响;熔融法着色后氟云母玻璃陶瓷呈无色半透明状;烧结法着色后氟硅云母玻璃陶瓷呈色稳定,色相未发生改变。结论:对氟硅云母玻璃陶瓷着色工艺而言,烧结法着色工艺优于熔融法着色工艺。
基于sio2mgoal2o3k2ocaob2o3f系可切削玻璃陶瓷,进行了成分对透明玻璃的形成与云母析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适当调整k2o,cao含量及比例,既可防止失透,又能获得大量的云母相·在cao稳定作用下,zro2的加入可抑制云母晶体的长大,并在室温仍可保留较多的四方相zro2,大大提高了云母玻璃陶瓷的强度·
基于sio2-mgo-al2o3-k2o-cao-b2o3-f系可切削玻璃陶瓷,进行了成分对透明玻璃的形成与云母析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适当调整k2o,cao含量及比例,既可防止失透,又能获得大量的云母相。在cao稳定作用下,zro2的加入可抑制云平晶体的长大,并在室温仍可保留较多的四方相zro2,大大提高了云母玻璃陶瓷的强度。
本文介绍本厂低温快烧彩釉砖乳浊釉中,采用氟磷灰石完全代替硅酸锆作为乳浊剂的试验。通过试验得出氟磷灰石乳浊釉的组成范围、基础釉组成对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当的配方中,氟磷灰石可以取代硅酸锆,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报告一例羟基磷灰石烧结涂层陶瓷人工骨修复下凳骨半侧截除(保留髁状突)术后骨质缺损,术后29个月,因肿瘤复发恶变,而将人工骨取出,标本经不脱钙完整切片后,行组织学观察,发现人工骨为薄层为纤维组织包裹,无炎细胞、巨噬细胞聚集,人工骨-颌骨界面为纤维骨性结合;作者结合本例,对羟基磷灰石的骨引导性及影响罪面结合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讨论。
对微晶玻璃高硬度复合板进行了系统试验,探讨了微晶玻璃高硬度复合板的配方组成以及相关制造工艺参数,成功的制备了以β-硅灰石(β-cao·sio2)晶体为主晶相的微晶玻璃高硬度复合板产品。
分别用自燃烧法添加生物玻璃和不加生物玻璃合成的ha原料粉末制备试样,烧结后通过试样收缩率计算和微观结构观察,研究了多孔ha材料的烧结特性。结果表明,含磷酸盐生物玻璃添加剂的试样烧结温度降低了200℃,在1050℃即可烧结,获得仿骨结构的多孔ha生物材料
本专利旨在生产玻璃、玻璃陶瓷和陶瓷产品装饰用无毒熔块。用该熔块生产的陶瓷餐具热膨胀系数为50~11010^-7/℃(20~300℃)。烧制的合适温度为650-775℃。产品玻璃稳定性好,光泽度高,抗酸碱性强,商用洗碗机的洗涤剂对其也不会造成任何腐蚀。该熔块组分及其含量如下(质量分数):sio2:29%-55%、b2o3:7%~31%、al2o3:2%~8%、zro2:5%~16%、na20:4%~20%、li20:0%~7%、na20+li20:6%~24%、f:0.75%~4%。
文章采用二次烧结法,没有添加发泡剂,制备了一种新型泡沫多孔玻璃陶瓷,主要考察了其多孔性能,分析了其成孔机制并作出成泡沫假设,验证其降解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能。多孔玻璃陶瓷的制备过程中没有采用发泡剂,但材料可以发泡成孔,材料的配方中,其钙磷物质的量比为0.47,烧结温度选择680℃。x射线衍射图谱证实所得多孔玻璃陶瓷主晶相为偏磷酸钙(β-ca(po3)2,cmp)。液体(水)静力称重法计算出其吸水率、显气孔率及体积密度分别为34.6%,43.6%和1.26g/cm3,与树脂成孔法结果类似。扫描电镜图显示,偏磷酸钙玻璃陶瓷孔隙丰富,大孔(100~300μm)和微孔(2~20μm)相互贯通。降解性能检测显示,偏磷酸钙块浸泡于37℃生理盐水28d,失重率9.2%;扫描电镜显示其表面形貌有较大的改变,出现了一些细小条状物质,原因需进一步的分析。细胞实验显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偏磷酸钙孔洞里大量生长,且与偏磷酸钙材料表面结合紧密。提示采用二次烧结工艺,无需添加发泡剂,利用其自身配方和性质即可以制备多孔偏磷酸钙玻璃陶瓷,其发泡的主要原因为不定相偏磷酸钙的降解能力强。降解实验和生物相容实验表明所得偏磷酸钙玻璃陶瓷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研究了以不同电极宽度的玻璃陶瓷平板传输线所搭建的blumlein线传输特性。为获得高压快脉冲输出,实验采用了正失配负载以及通过激光二极管触发的高工作场强光导开关。在几种不同电极宽度的平板blumlein脉冲形成线实验中获得了具有平顶的脉宽9ns的高压脉冲,脉冲幅值可达20kv以上;由于开关偏置电压较低,导致开关内阻变大,输出效率变低。
玻璃离子水门汀(glassionomercement,gic)是口腔临床常用的粘结修复和充填治疗材料,但其力学性能较差,影响了材料更广泛的应用,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性研究。选用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为改性材料,分别按质量比5%、10%、15%、20%均匀混入gic粉中形成复合材料,常规固化,测定改性后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并将复合材料浸泡在人工唾液(ph=6.0)和乳酸溶液(ph=4.0)中7d,用paffenbarger测重法,评价材料的溶解性。得出:5%、10%、15%、20%ha改性后,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均得到提高(p0.05),加入ha的比例超过5%以后,随着ha加入比例的增加,复合材料在两种浸泡液中的溶解率逐渐增大(p<0.05)。这一结果为口腔临床改性gic和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的深入研究,骨组织工程受到学者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骨组织工程的研究重点集中在支架材料、种子细胞、骨构建的相关生长因子等三个方面。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tite,nhap)属于陶瓷类材料,有利于人体骨组织的修复、整合及改善植入组织的力学性能,因其优良的生物性能而备受关注,nhap已作为骨
采用甘蔗渣浸渍环氧树脂后真空烧结制备生物形态木质陶瓷.研究了木质陶瓷的孔径分布及孔隙度,采用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了木质陶瓷在干摩擦状态下的摩擦学性能,分析了木质陶瓷磨损后的表面形貌,简要讨论了木质陶瓷的磨损机理.研究表明:木质陶瓷的磨损机理主要以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共同作用.木质陶瓷能够在磨损表面形成1层碳膜,具有良好的自润滑作用.甘蔗渣含量较高时,孔隙度较大,摩擦系数较大,磨损率较高,木质陶瓷的磨损主要表现为严重磨粒磨损,磨损表面无法形成碳膜.
职位:装修工程资料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