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抗震重点
名词解释 1.地震震级 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 2. 地震烈度 是指某一区域内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 3..基本烈度 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我国取 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按一定概率(我 国取 10%)可能遭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 4. 覆盖层厚度 :地下基岩或剪切波速大于 500m/s(且其下卧土层剪切波速不少于 500m/s) 的坚硬土层至地表面的距离。 5. 地震反应谱 :将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与其自振周期 T的关系定义为 地震加速度反应谱,或简称地震反应谱 6. 鞭梢效应 :当建筑物有局部突出屋面的小建筑(如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时,由于 该部分结构的重量和刚度突然变小, 将产生鞭梢效应, 即局部突出小建筑的地震反应有加剧 的现象 7. 轴压比 n 定义为 :n=N/fcAc (柱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
基于性态的建筑工程抗震设计——《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述评
《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试用)》对抗震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的抗震设计理念同以往的抗震设计规范在抗震设防的思路、概念和方法上有较大的区别。从工程实践的角度,比较了《通则》和现行抗震设计相关规范的区别并对具体应用提出一些看法。
建筑工程抗震规范知识来自于造价通云知平台上百万用户的经验与心得交流。登录注册造价通即可以了解到相关建筑工程抗震规范 更新的精华知识、热门知识、相关问答、行业资讯及精品资料下载。同时,造价通还为您提供材价查询、测算、询价、云造价等建设行业领域优质服务。